论文摘要
在国际直接投资(FDI)领域,污染密集产业的转移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近年来,中国外资利用额迭创新高,在充分肯定外资经济贡献的同时,在环境问题上对外资的指责也从未停止。从理论上看,“污染避难所”假说为发达国家通过FDI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提供了支持。但事实上,由于技术外溢和示范学习效应的存在,FDI同样可能创造有益环保的“污染光晕”效应。考虑到FDI与东道国环境保护间联系的复杂性,本文建立了一个涉及宏观、地区和微观层面的完整分析框架,将产业比较优势、区位优势、环境管制政策、企业战略管理等多重因素综合考虑在内,系统客观得检验了FDI对中国环境保护的正负效应。本文的研究表明,首先,“污染避难所”假说不能得到宏观层面实证分析的支持,在污染密集产业的相对聚集并非FDI所独有的现象,对比中国整体产业构成,FDI的产业分布更为清洁环保,故而对中国污染产业的结构改善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接下来地区层面的协整检验则进一步证明,无论是对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还是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环境管制政策都不是吸引FDI的区位优势,“污染避难所”假说在地区层面亦不成立。不仅如此,FDI的流入还带来了中国环境治理水平的上升,证明了“光晕效应”存在的潜在可能。最后,从企业层面考察跨国公司在华的环境管理模式后发现,“污染光晕”效应目前在中国作用有限。跨国公司的环境管理表现虽优于国内同类企业,但绝对水平仍较低。中国相对较低的环境标准和绿色市场的欠缺,导致跨国公司在改良环境绩效方面动力不足,由此所带来的环保外溢效应并不明显。全文共分6章,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是导言,主要介绍论文写作的背景和意义,并交待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起到提领全文的作用;第2章进行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将围绕“污染避难所”假说和“污染光晕”假说的研究整理归纳,从而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第3、4、5章是实证研究的部分,其中第3章从宏观层面对FDI在中国污染密集行业的分布现状进行了分析,不仅考察了污染密集行业外资的绝对规模,而且通过相对指标分析了外资对中国污染产业比较优势造成的影响;第4章从地区层面考察了中国地区间环境政策的差异与利用FDI之间的关系,即将全国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个地区分别建立协整方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第5章通过整理相关的调研结果,总结了跨国公司目前在中国所采用的环境管理模式,从企业层面考察FDI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第6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分别提出了保证环境与经济均衡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省际产业转移与污染避难所效应检验[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5(05)
- [2].母国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对污染避难所效应的一个解释[J]. 世界经济研究 2015(03)
- [3].中国环境规制与污染避难所区域效应——以大宗农产品为例[J]. 南开经济研究 2012(04)
- [4].财政分权、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避难所假说——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11)
- [5].中国对欧盟出口比较优势行业的碳密集型程度——基于中国“污染避难所效应”的再检验[J]. 中国流通经济 2018(08)
- [6].“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的实证检验[J]. 生态经济 2008(07)
- [7].环境规制对中国碳密集型行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碳排放视角的污染避难所效应检验[J]. 生态经济 2014(09)
- [8].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与“污染避难所”假说的实证研究[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3(02)
- [9].外国直接投资“污染避难所假说”的实证检验——以江苏省为例[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06)
- [10].理解污染避难所假说[J]. 世界经济研究 2008(01)
- [11].产业集聚红利还是“污染避难所”再现?——基于广东省的证据[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06)
- [12].国际贸易、地区CO_2排放与“污染避难所”假说——基于全国30个省区数据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 2013(03)
- [13].FDI来源与中国可持续发展——兼论污染避难所假说的现实状况[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4(12)
- [14].环境规制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来自新建制造业企业选址的证据[J]. 南方经济 2015(04)
- [15].“污染避难所假说”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现实考量——以甘肃为例[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9(06)
- [16].中美贸易与污染避难所假说的实证研究——基于内含污染的视角[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02)
- [17].外商直接投资的污染避难所效应会一直存在吗?——基于动态门限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 生态经济 2019(04)
- [18].污染避难所假说和林德假说——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 经济经纬 2018(01)
- [19].关于湖南省外国直接投资“污染避难所假说”的实证分析[J]. 科技信息 2012(23)
- [20].中国工业的污染避难所区域效应——基于2002—2012年工业总体与特定产业的测度与验证[J]. 中国工业经济 2013(10)
- [21].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具有“污染光环”效应?[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10)
- [22].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的“污染避难所”假说检验[J]. 经济体制改革 2015(02)
- [23].从中国进口高污染品是否改善了发达国家的国内环境?——基于细分行业贸易数据的经验分析[J]. 财经论丛 2014(09)
- [24].环境规制、FDI与“污染避难所”效应——中国工业行业异质性视角的经验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10)
- [25].国外贸易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概述[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8)
- [26].环境规制、区际产业转移与污染避难所效应——基于省级面板Poisson模型的实证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08)
- [27].“污染避难所”假说检验——基于中国与美、日、德双边贸易内涵污染的实证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18(03)
- [28].中国生猪产业转移是否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J]. 中国畜牧杂志 2017(07)
- [29].碳排放规制、国际产业转移与污染避难所效应——基于45个发达及发展中国家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5(11)
- [30].外商投资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与对策[J]. 价格月刊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