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骨髓来源的非粘附基质干细胞在造血重建和遗传缺陷纠正中的作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放射医学
作者: 张增利
导师: 童建,苗登顺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分化,移植,造血重建,干细胞治疗
文献来源: 苏州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假设成体骨髓中存在一类处于非粘附状态的、悬浮的、与造血细胞类似的多潜能骨髓基质干细胞,它们虽具有贴壁潜能,但比贴壁的基质干细胞更原始,称为骨髓来源的非粘附基质干细胞(non-adherent bone marrow-derived stromal cell,NA-BM-SC)。这类细胞能够经血液循环转运到全身各器官,在特定的微环境下贴壁,增殖并分化为各器官的终末分化细胞,参与正常组织的再生及损伤组织的修复。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采用反复转移非贴壁骨髓细胞(non-adherent bone marrow cells,NA-BMC)体外培养法,取6周龄小鼠股骨和胫骨来源的骨髓总细胞(bone marrow cells,BMC)培养10-18天,每天转移一次非贴壁骨髓细胞至新的培养皿,即“pour off”,至少4次。对一天后贴壁的细胞加入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实验结果证实了不仅总BMC可以产生成纤维细胞克隆形成单位(Fibroblastoid Colony forming unit,CFU-F),非贴壁骨髓细胞也能产生CFU-F;地塞米松可以抑制CFU-F的形成效率,而1.25(OH)2D3则可以部分拮抗地塞米松的抑制作用。为了确定NA-BMC来源的基质干细胞(NA-BM-SC)是否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掺入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和流式细胞仪法证实了NA-BM-SC不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而且在体外不同条件下培养,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第二部分采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敲除小鼠,经致死剂量照射后,移植野生型小鼠的NA-BM-SC,通过VDR基因的示踪作用,观察NA-BM-SC是否具有造血重建和参与辐射损伤修复的作用。结果显示,单纯照射组的小鼠由于造血系统损伤、肠组织和多脏器坏死等原因,两周内全部死亡;然而经过NA-BM-SC移植治疗的照射移植组小鼠,在移植后30、60和90天的存活率分别达到75%、65%和60%。外周血细胞在照射移植后30天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DR基因在照射移植组存活小鼠的多个器官表达,包括骨髓、脾脏和小肠。结果提示NA-BM-SC不仅可以重建小鼠的造血系统,而且可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成体骨髓非贴壁基质干细胞培养和鉴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部分:NA-BM-SC在致死剂量辐射小鼠体内的造血重建与多组织分化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部分:NA-BM-SC移植治疗遗传性Ⅰ型佝偻病的实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3-24
参考文献
- [1].脂肪基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体外研究及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探讨[D]. 王红祥.华中科技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骨重塑在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机制及应用研究[D]. 李斯丹.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
- [2].Notch信号促进造血干/祖细胞扩增及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D]. 鲁茁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
- [3].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潜能的研究[D]. 陈晓.吉林大学2005
- [4].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初步研究[D]. 张传仓.第一军医大学2005
- [5].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牛骨形态发生蛋白/丝素蛋白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 徐卫袁.苏州大学2005
- [6].人脐血干细胞修复大鼠脊髓损伤及其微环境因子机制[D]. 张洪涛.苏州大学2005
- [7].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实验研究[D]. 李厚怀.苏州大学2005
- [8].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强化组织工程法诱导裸鼠异位软骨形成的实验研究[D]. 张爱国.苏州大学2005
- [9].人胎盘源间充质样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D]. 薛群.苏州大学2004
- [1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支持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培养研究[D]. 黄晓兵.四川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