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实据性及其表现

现代汉语的实据性及其表现

论文摘要

实据性(evidentiality)在某些人类语言里是一个重要的句法语义范畴。它指信息的来源及说话人对该来源的可靠程度的评价。任何语言对实据性都有编码能力,负载这类意义的语言单位称为“实据性成分”(evidential)。本文研究现代汉语的实据性及其表达,旨在揭示汉语使用者获取命题信息的来源和对其可靠程度的评价同语言编码之间的对应关系。论文共八节,除第1节“序论”和第8节“结语”外,其余六节各讨论一个实据性成分专题,覆盖了主动型信源类实据性成分、被动型信源类实据性成分、信度类实据性成分及与它们相关的句法、语义、语用现象。第1节“序论”主要介绍国内外语言学界对实据性的研究,并结合我们的理解,给出本文所依循的实据性理论框架。第2节和第3节探讨两个主动型信源类实据性成分。第2节以“相信”一词为中心,侧重心理/感官动词充当实据性成分时要求的句法语义条件和它们在句法地位上的改变。第3节以“搞不好”为中心,意在构拟一类实据性成分语法化形成的句法环境、演化路线,并给出其语义变化的功能解释。第4节和第5节探讨两个被动型信源类实据性成分。第4节的讨论围绕普通话中的引述标记“说是”,重点揭示其表义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句法表现。第5节探讨的是上海市区方言中一个由引述标记转化为语气标记的例子,它或许能反映出汉语引述标记今后发展的一个走向。第6节的关注焦点是信度类实据性成分“吧”。论文认为,“吧”表示中弱信度这一看法能够统一解释它在句末和句中的各种功能。第7节的讨论由形容词充当谓语时所受到的句法和语义限制出发,讨论“对比”的本质和“的”的实据性表达功能,揭示形容词作谓语时的限制是表达实据性的要求所致,由此可以看到汉语存在强制表达实据性的一面。第8节“结语”概括了各专题研究后的总体认识,提出了一些今后可开展深入研究的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序论
  • 1.1 实据性和实据性理论研究简况
  • 1.1.1 广义实据性:Chafe(1986)
  • 1.1.2 狭义实据性:Anderson(1986)
  • 1.1.3 实据性作为命题情态的一个次类:Palmer(2001)
  • 1.1.4 类型学反思:Aikhenvald(2004)
  • 1.1.5 国内语言学界的回应
  • 1.2 我们对"实据性"的认识
  • 1.2.1 从术语汉译的比较来看"实据性"的内涵
  • 1.2.2 实据性意义
  • 1.2.3 实据性成分
  • 1.2.4 实据性在句法语义范畴系统中的地位
  • 1.3 本文的构成
  • 2 主动型信源类实据性成分(Ⅰ):"相信"
  • 2.1 "相信"的非实据性和实据性用法的句法语义
  • 2.1.1 论元的特征和限制
  • 2.1.2 语义刻画公式
  • 2"的语义必要条件'>2.2 判定"相信2"的语义必要条件
  • 2.2.1 句类限制
  • 2.2.2 施事限制
  • 2.2.3 语义重心限制
  • 2.2.4 及物性限制
  • 2.3 "相信"非语义重心化的句法后果
  • 2.3.1 靠近命题的谓语部分
  • 2.3.2 主语为无生名词
  • 2.3.3 后果:助动词化
  • 2.4 小结
  • 3 主动型信源类实据性成分(Ⅱ):"搞不好"
  • 3.1 引言
  • 3.2 三种"搞不好"的语义和功能
  • 0"和"搞不好1"'>3.2.1 "搞不好0"和"搞不好1"
  • 2"'>3.2.2 "搞不好2"
  • 3"'>3.2.3 "搞不好3"
  • 3.3 "搞不好"语法化的句法突破口
  • 3.3.1 三种"搞不好"的共时使用比率
  • 2"的演化环境'>3.3.2 "搞不好2"的演化环境
  • 1"到"搞不好2"的语法化路线'>3.4 从"搞不好1"到"搞不好2"的语法化路线
  • 3.4.1 IF词语脱落
  • 3.4.2 动词论元的背景化
  • 3.5 "搞不好"的情态语义和功能解释
  • 3.5.1 "条件/假设—结果"复句的非现实性
  • 3.5.2 三域中的"搞不好"
  • 3.5.3 条件转喻结果
  • 3.6 小结
  • 4 被动型信源类实据性成分(Ⅰ):"说是"
  • 4.1 引述标记"说是"的形式特征
  • 4.1.1 引述标记"说是"的判别
  • 4.1.2 插入语性质
  • 4.1.3 排斥信息提供者作主语
  • 4.1.4 引导间接引语的倾向
  • 4.1.5 元话语性质
  • 4.2 引述标记"说是"的表义特点
  • 4.2.1 示疑
  • 4.2.2 示损
  • 4.3 从引述标记"说是"看概念结构对句法的塑造
  • 4.3.1 引述者和引述内容的心理空间距离
  • 4.3.2 排斥直接引语是心理空间距离大的句法结果
  • 4.3.3 排斥言者主语
  • 4.4 小结
  • 5 被动型信源类实据性成分(Ⅱ):"伊讲"
  • 5.1 上海话句尾表示未料语气的"伊讲"
  • 未料"与"伊讲引述"的区别'>5.1.1 "伊讲未料"与"伊讲引述"的区别
  • 未料"与"伊讲引述"的联系'>5.1.2 "伊讲未料"与"伊讲引述"的联系
  • 5.2 从对"人家"的功能解释说起
  • 5.2.1 "人家"的指代"活用"
  • 5.2.2 他指本质与指代活用的统一
  • 未料"的编码分析'>5.3 "伊讲未料"的编码分析
  • 5.3.1 "未料"与自言自语的概念相关
  • 5.3.2 距离象似:"伊讲"活用的语用意图
  • 5.3.3 从信息内容到言说方式
  • 未料"的解码分析'>5.4 "伊讲未料"的解码分析
  • 未料"解码时的语用推理'>5.4.1 "伊讲未料"解码时的语用推理
  • 5.4.2 说话人的互动
  • 5.5 小结
  • 6 信度类实据性成分:"吧"
  • 6.1 引言
  • 6.1.1 文献回顾
  • 6.1.2 研究焦点
  • 6.2 "吧"表示中弱信度
  • 6.2.1 "P+吧"的语义诠释
  • 6.2.2 信度强弱及其对反馈的要求
  • 6.3 P之语义和句末"吧"的互动
  • 6.3.1 事态与猜度
  • 6.3.2 非说话人实施行为
  • 6.3.3 P与实施者的能力
  • 6.3.4 P与说话人的意愿
  • 6.3.5 说话人实施行为
  • 6.3.6 问句形式的P
  • 6.4 提议表述出发点和句中"吧"
  • 6.4.1 主位和主位标记
  • 6.4.2 篇章主位
  • 6.4.3 人际主位
  • 6.5 小结
  • 7 从实据性看形容词作谓语的句法和语义限制
  • 7.1 形容词充当谓语的句法要求和语义解读
  • 7.1.1 形容词的构词和表达功能
  • 7.1.2 作谓语的句法语义制约
  • 7.2 实据性成分的隐现规律假说
  • 7.2.1 实在性(actuality)
  • 7.2.2 实据性成分的句法隐现
  • 7.3 "对比"的实据性本质
  • 7.3.1 "比较"与"对照"的相通性
  • 7.3.2 程度副词的语义功能与"比较"
  • 7.3.3 d型形容词的比较属性
  • 7.3.4 对比的实据性本质
  • 7.4 句末助词"的"与实据性
  • 7.4.1 c型形容词作谓语时带"的"的原因
  • 7.4.2 "的"表达的实据性意义
  • 7.4.3 "的"的名词化功能与实据性表达
  • 7.5 小结
  • 8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现代汉语的实据性及其表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