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磐安初级中学741200
摘要:作为素养教育的延伸,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所谓核心素养,其实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学生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时代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对人才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由个体和社会的需求决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加以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笔者从转变思想观念,践行“生本”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德育,提高学生人格修养;语文教学要和实际生活相符合;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问题、创新意识等方面,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转变思想观念,践行“生本”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之下,初中语文教学应转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思维,转而以创新发展的视角,构筑语文教学的新空间。“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以生为本,以高效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开展。
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禁锢,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的“学”提供优质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彻底转变。
其次,转变传统语文教学枯燥的课堂形态,能够从生活着手,让丰富的生活元素融入语文课堂,增加语文的趣味性、生活性,拉近学生与语文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转变角色扮演,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指导学生如何学,如何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实现语言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有效培养。
二、注重德育,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正直的品格和仁爱的胸怀是学生人文素养的体现,教育者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播正能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高尚的人格。教育者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进行引导。
例如在“人与环境”教学中,教育者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人与环境的共存关系,让学生了解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学生通过学习该部分内容能够产生一个责任感,产生爱护环境意识。大自然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教育者应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自我做起,净化自己周边的生活环境,不随便丢弃废弃物、不破坏水资源等等。教育者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区的环保公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保护环境和保护小动物们的喜悦感。这样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就能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三、语文教学要和实际生活相符合
语文更多的是为生活而服务的,和生活不相符合的课堂教学就会变得十分无趣,学生不易学,教师不易教。伴随信息时代的来临,语文课堂应该更贴近生活,把教学和社会、家庭、科技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和价值观念、道德情怀等素养运用到日常中去,着重培养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从而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游记类文章或者是写景类的课文时,教师可以拓展书本内容,在网络上去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等,让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更加具有趣味性,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对旅游的兴趣。接下来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进行课外语文课程设置,让有条件的学生和家人一起去当地著名的风景区进行旅游,和美丽的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在舒适的环境中,学生心情无比放松,让自己和美丽的风景进行一次心灵上的对话。
四、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问题、创新意识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问难精神十分重要。然而,现行不少教师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误区,片面地认为课堂提问所涉及到的题目、问题越多,就越能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这种重数量轻质量的提问形式无异于填鸭式、机械式教学模式,往往贪多嚼不烂,降低了课堂提问内在的教学价值。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课堂提问“量”与“质”两者之间的关系,课堂提问的数量不宜过少,但也不应偏多,要紧密结合教学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理性设计问题,精心谋划,提升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其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在学生认知冲突处设疑、提问,以此实现让学生直视问题、开动脑筋,深化知识点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姗姗试析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明日风尚,2019年,03期。
[2]李爱明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J].甘肃教育,201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