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刚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戟科,金刚纂,二萜,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
金刚纂论文文献综述
薛永,杨涛,颜世利,李蓉涛,刘丹[1](2018)在《金刚纂二萜成分抗炎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药用植物金刚纂中二萜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运用脂多糖(LPS)体外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干燥茎的75%丙酮水提取物显示对NO产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活性部位分离纯化得到的19个二萜类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研究.结果显示:该19个化合物对RAW264. 7细胞活力没有影响,化合物1,4,18明显抑制LPS激活的巨噬细胞中NO的产生,并且呈量-效依赖关系(P <0. 05),其IC50值分别为:22.7、37.1和19.0μmol/L;此外,这叁个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分泌以及iNOS和COX-2蛋白的表达,表现出明显的抗炎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叁个化合物不同程度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其抗炎活性可能是通过抑制MAPKs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颜世利,李艳红,李蓉涛,陈宣钦[2](2017)在《金刚纂二萜类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有毒药用植物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茎皮的二萜类化学成分及其抗HIV-1活性。方法利用硅胶、ODS、MCI CHP-20P、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系统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NMR、MS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HIV-1病毒株NL4-3感染的人淋巴MT-4细胞作为细胞检测模型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HIV-1活性测试。结果从金刚纂茎皮的丙酮水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9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12α-乙酰氧基-3β,7α-二羟基-8α-甲氧基续随子烷(1)、3β,8α,12α-叁乙酰氧基-7α-苯甲酰氧基续随子烷(2)、3β,8α,12α-叁乙酰氧基-7α-巴豆酰氧基续随子烷(3)、对映-3-氧代阿替生烷-16α,17-缩丙酮(4)、13β-羟基-3,15-二氧代阿替生烷-16-烯(5)、对映-3β,(13S)-二羟基阿替生烷-16-烯-14-酮(6)、3β,13(S)-二羟基阿替生烷-16-烯-14-酮(7)、对映-(13S),18-二羟基阿替生烷-16-烯-3,14-二酮(8)、4,13β-二羟基-14-氧代-3,4-开环阿替生烷-16-烯-3-酸甲酯(9)。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4、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4具有一定的抗HIV-1活性,EC50为8.7μg/m L(SI=1.92)。(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7年18期)
颜世利[3](2017)在《大戟属植物金刚纂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叁章组成。第一章对大戟属(Euphorbia)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近几十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第二章详细论述了大戟属(Euphorbia)药用植物植物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 L.)茎皮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第叁章是对本论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讨论和展望。金刚纂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植物。主要功效为消肿止痛,清火解毒,敛疮生肌,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但是,金刚纂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报道较少,其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不明确。为了进一步阐明金刚纂的化学成分及其有效成分,同时寻找结构新颖和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单体,我们对采自云南德宏的金刚纂的茎皮利用正、反相层析技术、凝胶层析技术和现代分离纯化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上述药用植物75%丙酮提取物中分离纯化了 48个单体化合物,共鉴定了 43个,到目前为止,还有5个化合物结构未得到鉴定。已鉴定的化合物类型涉及巨大戟烷型二萜、松香烷型二萜、异海松烷型二萜、续随子烷型二萜、贝壳杉烷型二萜、阿替生烷型二萜、环阿尔廷烷型叁萜、香豆素和酚性成分等。其中3个为新化合物,分别被命名为euphorneroid E(1),euphorneroid F(3),euphorneroid G(5)。已知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eurifoloid A(2),antiquorine A(4),eurifoloid H(6),maniesculentin A(7),yucalexin P-21(8),sandaracopimaradiene-3β,1 8-diol acetonide(9),sandaracopimaradiene-3β,18-diol(10),2-epingol-3,7,12-triacetate-8-benzoate(11),ingol-3,8,12-triacetate-7-tiglate(12),3,8,12-O-triacety lingol-7-benzoate(13),3,7,12-O-txiacetyl-8-O-tigloylingol(14),3,12-di-O-acetyl-8-O-tigloyl-ingol(15),3,12-diacetylingol-7-tigliate(16),3,12-diacetyl-8-benzoylingol(17),7,12-O-diacetyl-8-O-benzoyl-2,3-diepiingol(18),euphorantin M(19),euphorantin R(20),ent-16β,17-isopropylidenedioxy-kauran-3β-ol(21),16α,17-isopropylideno-3-oxo-phyllocladane(22),ent-atisane-1β,16α,17-triol(23),ent-atisane-3β,16α,17-triol(24),antiquorin(25),ent-3β,(13S)-Dihydroxyatisan-16-en-14-one(26),eurifoloid N(27),ent-(13R,14R)13,14-dihydroxyatis-16-en-3-one(28),eurifoloid M(29),ent-3S-hydroxy-atis-16(17)-en-2,14-dione(30),atis-16-en-14-oxo-3β,13(S)-diol(31),ent-(5β,8α,9β,10α,11α,12α)-11-hydroxyatis-16-ene-3,14-dione(32),(23Z)-9,19-cycloart-23-ene-3α,25-diol(33),dibutyl phthalate(34),2-hydro xy-4,6-dimethoxyacetopheno ne(35),methyl 2,4-hydro xy-3,6-dimethyIbenzoate(36),p-Hydroxybenzaldehyde(37),methyl 4-hydroxybenzoate(38),6,7,8-trimethoxyl-coumar(39),methyl linolenate(40),methyl linoleate(41),8(Z),11(Z),14(Z)-heptadecatrienoic acid methyl ester(42),methyl 8(Z),11(Z)-heptadecadienoate(43),respectively。在完成结构鉴定之后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抑制NO生成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研究(包括敏感株和耐阿霉素的耐药株)和抗HIV-1的活性筛选。化合物1和2具有显着的体外NO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6.31μM,5.78μM;化合物15、化合物17、化合物19、化合物20表现出了较好的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李洪梅,王若菲,李蓉涛[4](2015)在《金刚纂的化学成分及其抗HIV和抗肿瘤活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金刚纂全草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天然来源的阿替生烷型二萜,3-methyl-agallochaol C(1),以及13个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4和9具有一定的抗HIV-1活性,化合物10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5年06期)
刘建,刘媛媛,艾传胜[5](2014)在《“当代愚公”托起美丽乡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7月22日讯( 刘建 刘媛媛 通讯员 艾传胜)提起历城锦绣川办事处的金刚纂村,很多人并不陌生。从1994年开始,金刚纂人在村支书马广业的带领下劈山开路,历经十余载,仅凭手搬肩扛修建了一条宽8米、长1530米的盘山路,打通向北到济南的路,他们也因此(本文来源于《济南日报》期刊2014-07-23)
李新霞[6](2014)在《济南市历城区金刚纂村群众路线工作的经验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愚公移山的故事曾激励过无数中国人自强不息,战胜困难,但愚公移山毕竟只是个传说,并且愚公最后是在神仙的帮助下移走的大山,然而济南市历城区金刚纂村党组织却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书写了一幕现实版的愚公移山故事。(本文来源于《济南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7](2014)在《金刚纂村的“气象树”》一文中研究指出济南南部山区锦绣川办事处的金刚纂村,10年前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开山劈路,在山东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因村内的老槐树有特异功能,引起了更多游客关注。其中一棵底部有一直径2厘米的小洞,每到天要下雨前,就会流出水滴,当地树民称之为知阴雨的"神树"、"气象树"。村里老人介绍说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有700多年)祖上迁移至此建村。古人栽种的古树还有两棵国槐,树龄均有300年,(本文来源于《走向世界》期刊2014年03期)
王若菲,李洪梅,李蓉涛[8](2013)在《金刚纂二萜类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正相与反相硅胶柱色谱法,从金刚纂(Euphorbia antiquorum)的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共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3β-hydroxy-3,15-dioxoatis-16-ene(1),ent-16α,17-dihydroxykauran-3-one(2),ent-16α,17-dihydroxyatisan-3-one(3),ent-3β(13S),17-dihydroxyatisan-16-en-14-one(4),6,7,8-trimethoxylcoumarin(5)和β-sitosterol(6).化合物2为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1、3和4为阿替生烷型二萜,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王若菲[9](2013)在《金刚纂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综述了大戟属(Euphorbia)药用植物的主要分布、药效及化学成分等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及第叁章主要对两种不同产地(版纳与德宏)的大戟属植物金刚纂(Euphorbia antiquorum)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初步的生物活性探讨;第四章对本论文所作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通过各种色谱分离材料和技术以及现代波谱学方法,从上述两种不同产地的大戟属植物金刚纂中,共分离鉴定了24个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二萜(包括阿替生烷型、贝壳杉烷型和松香烷型二萜)、木脂素、叁萜、香豆素以及甾醇类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2个(包括一个阿替生烷型二萜和一个松香烷型二萜),以及新天然产物1个(A环开环的阿替生烷型二萜)。两种不同产地的金刚纂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植物的主要成分均为二萜类化合物,并以阿替生烷型二萜为主;叁萜类成分的含量也较多,但是结构变化不大;另外,两种植物中均含有香豆素类化合物。金刚纂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植物,多生长于村舍附近或园地附近,多作观赏或绿篱植物进行栽培。原产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等地。长期以来作为中国传统的傣药,其茎可用于治疗膨胀、急性肠胃炎、肿毒、疥癫、大疮和皮肤病;其叶可用于治疗热带泄泻、跌打积癖无名肿毒、疹秽吐泻转筋、疗疮和霍乱。为了研究不同产地金刚纂化学成分的差异,我们对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的金刚纂样品分别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采自西双版纳州的金刚纂茎的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6个阿替生烷型二萜、2个叁萜、1个香豆素、1个鞣质类化合物以及2个甾醇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从采自德宏州的金刚纂茎的80%丙酮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8个阿替生烷型二萜、1个松香烷型二萜、1个一个芳基萘型木脂素、1个香豆素和1个甾醇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本次实验还对从采自西双版纳州的金刚纂中分离得到的阿替生烷型二萜进行了初步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2(3-oicacid methyl-agallochaol C)表现出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3-04-20)
Veena,Sharma,Pracheta,Janmeda,Ritu,Paliwal,Shatruhan,Sharma[10](2012)在《金刚纂提取物对N-亚硝基二乙胺诱导小鼠肝癌的抗肝毒性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N-亚硝基二乙胺(N-nitrosodiethylamine,DENA)诱导白化小鼠肝癌,研究金刚簒水乙醇提取物抗小鼠肝毒性的作用。方法:在给予实验小鼠口服50mg/kg的DENA两周前,先予150或400mg/kg金刚簒水乙醇提取物或浓度为0.5%或1%的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连续灌胃。测定各组小鼠肝脏内细胞色素(cytochrome,Cyt)P450及b5,还原型谷胱甘肽 (reduced 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以及肝组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amin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及总胆固醇和蛋白质含量。结果:口服50mg/kg的DENA可显着降低CytP450、Cytb5以及GSH、GST的浓度(P<0.01),肝组织AST、ALT、ALP活性和总蛋白含量也显着降低(P<0.01),但总胆固醇含量显着增加。经150或400mg/kg金刚簒水乙醇提取物预处理14d的实验小鼠,其由DENA诱发的各项组织生化指标异常发生显着逆转(P<0.01)。结论:金刚簒水乙醇提取物可通过提高细胞抗氧化活性、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来减少致癌物DENA造成的肝脏损伤。(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金刚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有毒药用植物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茎皮的二萜类化学成分及其抗HIV-1活性。方法利用硅胶、ODS、MCI CHP-20P、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系统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NMR、MS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HIV-1病毒株NL4-3感染的人淋巴MT-4细胞作为细胞检测模型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HIV-1活性测试。结果从金刚纂茎皮的丙酮水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9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12α-乙酰氧基-3β,7α-二羟基-8α-甲氧基续随子烷(1)、3β,8α,12α-叁乙酰氧基-7α-苯甲酰氧基续随子烷(2)、3β,8α,12α-叁乙酰氧基-7α-巴豆酰氧基续随子烷(3)、对映-3-氧代阿替生烷-16α,17-缩丙酮(4)、13β-羟基-3,15-二氧代阿替生烷-16-烯(5)、对映-3β,(13S)-二羟基阿替生烷-16-烯-14-酮(6)、3β,13(S)-二羟基阿替生烷-16-烯-14-酮(7)、对映-(13S),18-二羟基阿替生烷-16-烯-3,14-二酮(8)、4,13β-二羟基-14-氧代-3,4-开环阿替生烷-16-烯-3-酸甲酯(9)。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4、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4具有一定的抗HIV-1活性,EC50为8.7μg/m L(SI=1.9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刚纂论文参考文献
[1].薛永,杨涛,颜世利,李蓉涛,刘丹.金刚纂二萜成分抗炎活性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颜世利,李艳红,李蓉涛,陈宣钦.金刚纂二萜类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7
[3].颜世利.大戟属植物金刚纂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4].李洪梅,王若菲,李蓉涛.金刚纂的化学成分及其抗HIV和抗肿瘤活性研究(英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5
[5].刘建,刘媛媛,艾传胜.“当代愚公”托起美丽乡村[N].济南日报.2014
[6].李新霞.济南市历城区金刚纂村群众路线工作的经验与启示[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
[7]..金刚纂村的“气象树”[J].走向世界.2014
[8].王若菲,李洪梅,李蓉涛.金刚纂二萜类成分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9].王若菲.金刚纂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10].Veena,Sharma,Pracheta,Janmeda,Ritu,Paliwal,Shatruhan,Sharma.金刚纂提取物对N-亚硝基二乙胺诱导小鼠肝癌的抗肝毒性作用(英文)[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
标签:大戟科; 金刚纂; 二萜; 小鼠巨噬细胞RAW264.; 7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