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范玻色子论文-张卫荣

新规范玻色子论文-张卫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规范玻色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W',玻色子,B介子反常,221模型

新规范玻色子论文文献综述

张卫荣[1](2019)在《新规范玻色子W'对B介子反常贡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B介子遍举衰变包含丰富的物理内容,在精确检验标准模型(SM)以及寻找可能的新物理(NP)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Belle、BaBar、LHCb实验都发现了与SM预言有比较明显偏差的测量结果(被称为B介子反常问题),这可能意味着有NP的存在。本文主要研究了 221模型所预言的重规范玻色子W'对B介子半轻衰变的贡献。论文首先对相关研究背景和理论框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SM的味结构、221模型、B介子反常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研究了 W'对中性流过程B→K(K*)l-l+(l=e,μ)和带电流过程B→D(D*)l-ve(l=e,μ,τ)的贡献。具体计算了 W'对各衰变道分支比的相对修正以及描述轻子味普适性破坏的可观测量RK、RK*、R(D)、R(D*)、研究表明,W'对分支比的修正最大能达到SM的8%左右可以被将来更为精确的实验所检验。另外,考虑W'贡献后R(D)、R(D*)在某些参数范围内可以提高将近10%,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与当前实验测量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派则乃提·吾甫力[2](2018)在《标准模型希格斯玻色子与W/Z规范玻色子的联合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标准模型(SM)中预言的最后一个基本粒子–希格斯粒子被ATLAS和CMS实验组同时发现之后,物理学中有关希格斯粒子的研究成了热门的研究方向。被发现的希格斯粒子和我们对希格斯粒子的预期在实验误差内相符,但这个误差比较大,我们仍需要进行大量的测量和研究来确定该粒子的宇称,自旋,耦合等各种属性。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超出标准模型的部分,如果能找出任何超出标准模型的部分,那么就有可能存在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目前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测量已经被计算到次领头阶(NLO)QCD,可是为了提高LHC上测量规范波色子产生过程的精确度,仅考虑QCD修正是往往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纳入电弱(EW)修正。通过电弱修正我们可以得到更高精确度的理论预言,这有利于我们更充分的理解实验数据。在LHC上,希格斯粒子的产生道主要有:胶子聚合过程,希格斯韧致辐射过程,矢量玻色子聚合过程,顶夸克聚合过程四种,其中希格斯轫致辐射过程是一个检验希格斯波色子与W、Z波色子耦合顶点的最主要的产生道。本论文中我们系统性的讨论了在LHC上质心系能量为13 TeV、希格斯粒子的质量为125 GeV下的希格斯轫致辐射过程。LHC上希格斯粒子与矢量波色子的联合产生过程pp→V H→lν_l/l~-l~++H(V=W、Z)是测量希格斯粒子的重要产生过程之一,被称为希格斯韧致辐射(Higgs-strahlung)过程或者V H过程。我们用蒙特卡罗数值计算程序HAWK,并使用NNPDF2.3QED、NNPDF3.0QED、MRST2004QED、CT14QEDinc以及LUXqed光子部分子分布函数(PDF)分别计算出了pp→V H→lν_l/l~-l~++H(V=W、Z)过程的次领头阶QCD和电弱修正的散射截面,次领头阶QCD修正和次领头阶电弱修正对领头阶散射截面的贡献。我们还计算出了进来的胶子散射截面和修正,进来的光子散射截面以及部分子分部函数二次权重之前和之后的光子散射截面的PDF不确定度,除此之外我们还提供了末态希格斯粒子的横动量和快度等部分运动学量的微分分布。质心系能量为13 TeV,希格斯粒子的质量为125 GeV下的希格斯轫致辐射过程中进来的胶子和进来的光子修正都比较显着,计算时不可忽略。次领头阶QCD修正对V H过程的领头阶散射截面的贡献为+17%;次领头阶电弱修正对V H过程的领头阶散射截面的贡献依赖于光子部分子分布函数,随着部分子分部函数变化;(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5-19)

曹文奇[3](2018)在《(B-L)+xY模型预言的新规范玻色子Z'的实验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SM)很成功地解释了很多物理实验的结果,例如强、弱以及电磁相互作用的很多实验结果,但是SM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中微子质量问题、不自然性等。因此人们提出很多超出SM的新物理模型来试图解释这些问题。几乎所有含有额外U(1)′规范群的新物理模型都预言了Z′玻色子,寻找Z′玻色子是很多实验的工作重点,大部分工作集中在高能对撞机上寻找较重的Z′玻色子,而最近人们开始把兴趣关注到低质量Z′玻色子上,并且试图用Z′玻色子来解释实验中的一些反常现象。在标准模型规范群的基础上添加U(1)_(B-L+xY)对称群,这种规范拓展预言了轻规范玻色子Z′的存在,人们对寻找轻规范玻色子Z′越来越感兴趣。这使得主动探索轻的中性规范玻色子成为了可能,并且在很多低能实验中作为一个新的基本力出现。本文计算了(B-L)+xY模型预言的轻规范玻色子Z′对中微子-电子散射实验、e~+e~-→ν(?)γ以及μ子的反常磁距的贡献。并且把数值结果与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给出自由参数的限制。与暗光子模型类似,U(1)_(B-L+xY)群和SM U(1)_Y群之间存在混合,从而产生HZZ′耦合。考虑相关实验对该模型的实验限制,我们进一步计算轻规范玻色子Z′对Higgs辐射过程e~+e~-→ZH和e~+e~-→Z′H的贡献。(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赖洁婷[4](2018)在《轻规范玻色子Z'诱导的电弱规范玻色子Z的轻子味破坏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电弱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组成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SM)虽然可以很好地描述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但它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自由参数过多、平庸性和规范等级问题等。这些不足暗示着SM包含于某种更基本的理论之中。所以SM通常被认为是基本理论的一种有效实现。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提出很多超出标准模型(BSM)的新物理理论。在众多的新物理理论中,SM规范群只要扩展,它一般都会预言一种额外的电中性的规范玻色子Z'。例如:331模型、LR模型、Lμ-Lτ模型等,所以说它几乎是所有新物理的一个共同特征。ATLAS和CMS合作组对Z'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索,并给出了它的质量下限。Z'玻色子对于寻找新物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在未来对撞机实验中能够探测到Z'玻色子的存在,就为新物理的存在提供实验证据。基于一些反常的实验,例如:μ子的反常磁矩aμ,NuTeV异常,以及轻子味破坏Higgs衰变过程H→μτ的迹象,Z'玻色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中,我们考虑亲轻子的,仅与第二代和第叁代轻子耦合的轻规范玻色子Z'。这类规范玻色子Z'很容易满足目前第一代轻子和所有夸克实验的限制。文献显示,如果它满足τ衰变和相应LHC数据的限制,则也能解释aμ反常。本文中,我们从Z的味守恒衰变Z →u过程得到Z'耦合的限制,然后计算了Z'对Z的味不守恒衰变Z → μτ的贡献。在满足相关限制的条件下,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轻规范玻色子Z'能使得LFV衰变Z → τμ的分支比增加,而未来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也许可以探测到这种增加效应。毫不疑问地,这类轻规范玻色子Z'也能够在单圈级通过LFC和LFV耦合Z'ττ(μμ)和Z'τμ引起LFV衰变H→τμ。然而,考虑对Z'耦合的限制,我们发现分支比BR(H→ τμ)小于10-9,与其他文献给出的结果相符。(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李锐波[5](2018)在《大型强子电子对撞机上WWγ三重规范玻色子反常耦合的寻找》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2年欧洲核子中心(CERN)宣布发现了希格斯粒子之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SM)预言的所有基本粒子都已经被观察到,这标志着人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这繁荣的背后仍然存在着许多标准模型(SM)尚未解决的问题,我们将之称为“新物理”。在此篇学位论文中,我们就关注了其中一个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问题--叁重规范玻色子的反常耦合顶点,并在大型强子电子对撞机(LHeC)上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唯象学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当前以及未来大型高能对撞机的情况和标准模型里的基本内容,之后讨论了大型强子电子对撞机(LHeC)上相关问题的研究近况。利用LHeC干净的背景和精确的探测器,我们通过矢量玻色子熔合过程探寻了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信号--WWγ三重规范玻色子反常耦合顶点。论文区别于其它已有的研究,选择了单W玻色子产生道。同时为了利用W玻色子的极化信息,我们提出了叁种不同的末态粒子重构方法,构建了 W玻色子的衰变极角以及末态电子和喷注之间的方位角,并利用χ2统计学方法从动力学量的微分分布上估计了叁重规范玻色子反常耦合的敏感度,补充了仅从散射截面上探索反常信号的已有结果。论文最后还考虑了由部分子分布函数(PDFs)不确定性带来的理论误差,并提出了在未来LHeC的高精度部分子分布函数(PDFs)和2-3 ab-1高亮度的前提下,WW-γ三重规范玻色子耦合顶点的反常超出可以约束到O(10-3)。(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4-01)

茹芃[6](2017)在《冷核物质效应的重规范玻色子探针以及相干性π介子发射的观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末态粒子信号中,根据其横动量的高低可以大致分为“硬”和“软”两类。高横动量的硬粒子信号(PT》2GeV/c)主要来自碰撞早期的硬散射过程,它们中的一部分从热密QCD介质中(如QGP)穿过而被探测到。而低横动量的软粒子信号(PT≤2GeV/c)则可以认为是主要来自热密介质的发射(或释放)。这两类信号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QGP的性质,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主要关注硬过程中的初态冷核物质(CNM)效应以及相干性软粒子发射的末态可观测效应。初态冷核物质效应主要体现在原子核部分子分布函数(nPDFs)相对于自由核子分布函数(PDFs)的变化上。对于QGP的硬探针(如喷注)来说,初态的冷核物质效应将与其在热核介质中的能量损失等效应一同体现在实验测量到的核修正比RAA中。因此研究冷核物质效应将有助于人们更为精确地了解热核介质效应。除此之外,冷核物质效应和nPDFs本身也是高能核物理中的重要问题。由于非微扰物理的存在,人们很难从第一原理直接得到CNM效应或nPDFs,而通常是利用参数化的形式从深度非弹等实验提取获得。目前不同参数化形式的nPDFs之间还有明显差异,人们需要更多有效的探针以及理论上的支持来为参数化形式提供限制。随着LHC的运行,重规范玻色子W:L/ZG在重离子碰撞中通过Drell-Yan机制的产生为冷核物质效应提供了极佳的探针。其末态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因此将携带纯净的初态CNM效应信号。在微扰QCD理论范围内,Drell-Yan过程是人们最了解的硬过程之一。因此在微扰QCD框架下,对重离子碰撞中W±/Z0的产生进行系统性研究将有助于人们了解不同参数化nPDFs在观测量中的差异,并通过实验数据对它们进行区分。另外,人们也发展了基于微观核效应机制(例如介子交换流,束缚核子PDF的离壳修正等)的nPDFs模型,其中KP模型是较为成熟的模型之一。利用这样的nPDFs模型我们可以了解实验数据背后的物理机制。在软粒子信号方面,人们通常从粒子的横动量谱以及方位角各向异性等观测量中解读热密QCD介质的演化,从而了解其性质,例如QGP的粘滞性等。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发现相对论流体动力学是描述QGP宏观演化的有效理论,并且估计在RHIC和LHC产生的QGP具有强耦合的性质并接近于理想流体。人们利用基于流体力学的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软粒子横动量谱以及方位角各向异性等大部分实验结果。此外,人们利用基于微观图像的输运模型也成功地解释了大部分的实验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的研究中,人们通常认为热密介质作为软粒子发射源是混沌性的,即不同时空的粒子发射是非相干的。然而,人们从敏感于粒子发射源相干性的HBT关联的测量中看到了可能的相干性信号。特别是近期ALICE合作组在3π和4的HBT关联测量中,在有效排除其它关联后,提取到约为309%的相干性分数,这进一步表明了重离子碰撞中π介子发射源的部分相干性。目前,相干性π介子发射的机制还是不清楚的。因此,研究相干性发射对横动量谱以及方位角各向异性等观测量的影响将有助于人们更为细致的了解π介子的发射图像,并进一步了解相干性π介子发射的机制。本文在微扰QCD的理论框架内,分别利用参数化的nPDFs以及基于微观机制的KP原子核部分子分布模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 LHC以及将来更高能量下重离子碰撞中W±/Z0的产生,并结合近期LHC的数据分析了初态冷核物质效应对多种末态观测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重玻色子的快度分布可以作为原子核夸克分布的探针,而其横动量分布则敏感于胶子分布的核修正。借助KP模型,本文展示了在LHC的p+Pb数据背后,几种核效应机制给出的贡献。利用KP模型,本文计算结果可以很好地描述LHC的p+Pb数据,包括与此前参数化nPDFs预测出现偏差的W±电荷不对称性。本文的结果还为p+Pb碰撞W±π/Z0产生中冷核物质效应的存在提供了证据。另一方面,通过考虑静态π介子气体系统中的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以及一个更为一般的相对论性膨胀源的相干π介子发射图像,本文研究了π介子源的相干性对π介子横动量谱,方位角各向异性以及HBT关联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部分相干性π介子源模型。研究发现相干性与混沌性发射的π介子动量分布具有不同的行为。相干性发射的π介子横动量谱和方位角各向异性通过干涉效应敏感地依赖于相干源的初始尺度和形状,但对源的集体膨胀不敏感。而混沌发射则被源的集体膨胀显着影响。研究发现由33%的相干性发射和67%的粘滞流体力学源混沌性发射构成的部分相干源模型,可以很好的描述LHC的Pb+Pb碰撞中π介子横动量谱,方位角椭圆各向异性以及±πHBT关联的实验数据。(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12-16)

沈永柏[7](2017)在《LHC上叁规范玻色子产生及其轻子衰变的NLO QCD+EW精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Higgs粒子的发现[1,2],最小标准模型(MSM)预言的全部粒子都已经被实验证实。未来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高能实验的一个主要任务,是精确检验标准模型(SM)。我们必须保证标准模型给出的理论预言与实验观测在误差范围内保持一致。如果出现偏差,那么意味着可能存在新物理。目前为止,LHC上的规范玻色子产生过程已经被计算到QCD次领头阶(NLO)。LHC运行第二阶段,将达到更高的能量和束流亮度,实验测量更加精确。如果仅仅计算到NLO QCD,理论预言的精度往往还不够。通过纳入电弱(EW)修正,我们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理论预言,从而充分理解实验数据的意义。叁规范玻色子VV'V"(V,V',V" = W,Z,γ)产生过程与规范耦合系数和规范结构相关,这类过程可以用来研究反常耦合[3,4],帮助我们理解电弱对称自发破缺(EWSB)机制[5,6]。为了提高理论预言的精度,有必要计算到NLO QCD + NLO EW阶修正并且考虑规范玻色子的轻子衰变。Lcs Houchcs高能物理会议2013和2015年的报告[7,8]着重强调了这类计算。在本论文中,我们给出了 LHC上pp → WZZ + X和pp→ WWW + X产生过程的NLOQCD + EW修正的总截面,展示了部分运动学量的分布,并且考虑了 W和Z玻色子的轻子衰变。LHC上WZZ/WWW产生.过程既与叁规范耦合(WWZ和WWγ)相关,又与四规范耦合(WWZZ和WWWW)相关。我们的计算结果显示,这两个过程的NLO QCD和NLO EW修正都比较显着,精确研究时都需要考虑。随着末态粒子能量的增大,NLOQCD修正中的实胶子/轻夸克反应道以及电弱修正中的光子诱导反应道的贡献都会变大。我们讨论了理论预言不确定性的来源,给出了能标、PDF和NLOQCD+EW近似计算带来的不确定度的数值结果。如果对束流加上事例判选规则,可以压低实辐射部分的贡献,虽然保证了微扰QCD理论的收敛性,但是带来了新的能标不确定性。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知名的刊物上发表,并多次被国际上高能物理理论和实验工作者所引用[9-17]。本篇论文有如下几点创新:·我们首次完成了 Les Houches高能会议提出的关于对高能强子对撞机上WZZ和WWW产生过程进行精确研究的目标,给出了 LHC上pp → W±ZZ + X 和pp → W±W-W+ + X 过程的 NLO QCD + NLO EW计算结果。成为到目前为止对WZZ/WWW产生过程所做的最精确的预言,为研究规范耦合提供了理论依据。·考虑WZZ/WWW产生并伴随轻子衰变,由于涉及到多体末态问题,直接计算往往比较复杂。我们采用了改进的窄宽度近似方法,降低了计算难度,同时保留了自旋关联效应和部分离壳效应。·我们探讨了理论计算中的不确定性,包括因子化/重整化能标不确定性,PDF不确定性,αs不确定性,运动学截断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NLO QCD+EW近似计算带来的不确定性。在WZZ/WWW产生过程的数值计算部分,我们给出了能标不确定度、PDF不确定度以及NLO QCD+EW近似计算带来的不确定度的数值结果。·在进行单圈张量积分时,会出现小Gram矩阵行列式导致的数值不稳定问题。我们开发了双精度和四精度联合计算的程序包,解决了数值不稳定问题,同时提高了时间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5-01)

周佳瑞[8](2017)在《新规范玻色子Z'诱导的矢量介子轻子味破坏衰变及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SM)成功的解释了包括强、弱以及电磁相互作用的很多实验结果,但它并不是终极理论。因此人们提出了很多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模型。众多新物理模型都预言了中性规范玻色子Z′的存在。而Z′玻色子与标准模型费米子存在味改变(FC)的耦合,可以引发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作为寻找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的重要途径之一,轻子味破坏(LFV)过程在理论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实验上对轻子味破坏过程(如μ,τ,Higgs等粒子的LFV衰变过程)也进行了大量的探测。虽然LFV过程的衰变分支比被强烈压低,但许多新物理模型可以提供新的轻子味破坏源。现已证实,矢量介子的LFV纯轻衰变和产生过程:V→?_i?_j,τ→?V的衰变分支比可以被明显提高。考虑到轻子味破坏过程?→3?'的实验上限对Z′玻色子与标准模型轻子LFV耦合的限制,我们分别在E_6模型,LR模型,331模型和G(221)模型下计算了Z′玻色子对LFV衰变V→?_i?_j(V∈{Φ,J/Ψ,Ψ(2S),Υ(nS)},?_i?_j∈{e,μ,τ})以及τ→μ(e)Φ的贡献。我们的数值结果表明,本文中所考虑的几种典型的Z′模型对以上衰变过程的贡献是显着的,衰变分支比Br(τ→eΦ)超过其当前实验上限。此外与稀有衰变过程τ→3e对这几种典型的Z′模型给出的限制相比,由LFV衰变过程τ→e?的当前实验上限所给出的限制更加严格。(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杨威[9](2017)在《221模型中重规范玻色子W'对重介子纯轻辐射衰变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重介子纯轻辐射衰变具有丰富的物理内容,在粒子物理唯象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对这类过程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深入的理解重介子中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以及衰变中的强相互作用效应;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类过程寻找与带电流相关的新物理效应。目前,人们已经在标准模型中利用因子化方法对这类过程计算到了O(α,∧QCD/mQ)阶。另外,221模型也是当前粒子物理中比较流行的新物理模型之一。该模型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存在重规范玻色子W'、Z',它们分别与低能带电流和中性流有关。本文主要研究了 221模型中重规范玻色子W'对带电B、D介子纯轻辐射衰变的贡献。本文首先对相关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221模型简介和标准模型中重介子纯轻辐射衰变的计算两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考虑当前最新实验数据对模型参数的限制,我们对221模型中:重规范玻色子W',对带电B、D介子纯轻辐射衰变分支比的修正进行了计算。根据对称性破缺方式的不同,221模型可以分为两类。在第一类模型中,W'不与普通中微子耦合,对带电B、D介子纯轻辐射衰变没有贡献。因此,实际计算中只需要考虑第二类模型,即非普适(NU)和非统一的(UU)221模型中W'的贡献。考虑当前最新实验数据对相关模型参数的限制,研究发现在上型夸克混合方案下,NU221模型中W'对B-→γμ-vμ和B-→yτ-vτ土分支比的修正约为标准模型值的8%,有可能被LHCb、BelleⅡ等将来更为精确的实验所检验。与此不同,UU221模型中W'对带电B、D介子纯轻辐射衰变分支比的修正是负的,并且非常小,最大约为标准模型值的0.3%,不太可能在实验上被观测到。(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马政伟[10](2017)在《LHC上重夸克偶素与规范玻色子伴随产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色动力学(QCD)是描述夸克以及胶子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对它的研究是当前高能物理的一个重要任务。重夸克偶素物理为研究QCD在微扰和非微扰物理两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平台。大约20多年前,第一次被提出用于描述重夸克偶素产生和衰变过程,作为一个严格的理论方法,非相对论QCD(NRQCD)被广泛应用于重夸克偶素物理实验和理论方面的研究。如今,人们认为NRQCD是描述重夸克偶素物理最有前途的理论。尽管如此,该理论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对它的检验是近30年来粒子物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检验NRQCD理论,研究尽可能多的重夸克偶素的产生和衰变过程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欧洲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一台设计质心对撞能量为14 TeV的强子对撞机,现在它的运行能量为13 TeV,LHC为我们研究重夸克偶素物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平台。在LHC上重夸克偶素伴随规范玻色子的产生对研究NRQCD的实验非常重要,且由于其末态可以通过光子和纯轻子来进行探测,因此,本文对LHC上重夸克偶素伴随规范玻色子产生过程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了 LHC上重夸克偶素hc(hb)伴随光子产生和top夸克衰变到J/ΨW+b产生对NRQCD进行研究,我们的计算表明:(1)对于LHC上重夸克偶素hc(hb)伴随光子产生过程,我们应用NRQCD理论,给出该过程的总截面以及pT分布微分截面。从我们的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到,占主导贡献的为n=1p11态的贡献,色八重态(CO)的贡献受到很大压低。在合理的参数空间内pp → hc+γ过程的总截面可以达到8 × 104 pb,pp → hb + γ过程的总截面可以达到1.5×106 pb,由于LHC的亮度相对较高,在LHC上该过程有可能被探测到,如果该过程能够在实验上进行详细研究,其将可以为我们研究NRQCD提供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实验平台。(2)对于LHC上top夸克衰变到J/Ψ W+b产生过程,我们计算了次领头阶(NLO)QCD修正。我们的结果表明,通过NLOQCD修正,t → JΨ+W++b过程的衰变宽度相对于领头阶(LO)衰变宽度显着增强。在LHC上这个过程有很大被发现的潜力。它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信号,使得我们能在LHC上通过top夸克衰变来研究重夸克偶素与W规范玻色子伴随产生,如果top夸克衰变到J/ΨW+b伴随产生能被观测到,它对研究NRQCD将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发现pp →hQ+γ和t→J/Ψ+W++b两个过程在LHC上有很大的可能被探测到,如果人们能在LHC上观测到这两个实验道,并对它们进行详细研究,那么这两个过程将为我们研究NRQCD提供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实验平台。我们工作的创新之处有如下几点:(1)我们首次对LHC上高激发态重夸克偶素hQ伴随光子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总截面和横动量分布,我们预言该产生道在LHC上有可能被发现,对该道的详细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重夸克偶素产生机制的重要信息。(2)我们首次对LHC上t→J/Ψ+W++b过程进行了 NLO的计算。我们给出了该过程的NLO QCD衰变截面,并对该过程各种理论结果误差来源进行分析,这为未来在实验上研究t → J/Ψ+W+ + b过程给出了精确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2-01)

新规范玻色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标准模型(SM)中预言的最后一个基本粒子–希格斯粒子被ATLAS和CMS实验组同时发现之后,物理学中有关希格斯粒子的研究成了热门的研究方向。被发现的希格斯粒子和我们对希格斯粒子的预期在实验误差内相符,但这个误差比较大,我们仍需要进行大量的测量和研究来确定该粒子的宇称,自旋,耦合等各种属性。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超出标准模型的部分,如果能找出任何超出标准模型的部分,那么就有可能存在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目前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测量已经被计算到次领头阶(NLO)QCD,可是为了提高LHC上测量规范波色子产生过程的精确度,仅考虑QCD修正是往往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纳入电弱(EW)修正。通过电弱修正我们可以得到更高精确度的理论预言,这有利于我们更充分的理解实验数据。在LHC上,希格斯粒子的产生道主要有:胶子聚合过程,希格斯韧致辐射过程,矢量玻色子聚合过程,顶夸克聚合过程四种,其中希格斯轫致辐射过程是一个检验希格斯波色子与W、Z波色子耦合顶点的最主要的产生道。本论文中我们系统性的讨论了在LHC上质心系能量为13 TeV、希格斯粒子的质量为125 GeV下的希格斯轫致辐射过程。LHC上希格斯粒子与矢量波色子的联合产生过程pp→V H→lν_l/l~-l~++H(V=W、Z)是测量希格斯粒子的重要产生过程之一,被称为希格斯韧致辐射(Higgs-strahlung)过程或者V H过程。我们用蒙特卡罗数值计算程序HAWK,并使用NNPDF2.3QED、NNPDF3.0QED、MRST2004QED、CT14QEDinc以及LUXqed光子部分子分布函数(PDF)分别计算出了pp→V H→lν_l/l~-l~++H(V=W、Z)过程的次领头阶QCD和电弱修正的散射截面,次领头阶QCD修正和次领头阶电弱修正对领头阶散射截面的贡献。我们还计算出了进来的胶子散射截面和修正,进来的光子散射截面以及部分子分部函数二次权重之前和之后的光子散射截面的PDF不确定度,除此之外我们还提供了末态希格斯粒子的横动量和快度等部分运动学量的微分分布。质心系能量为13 TeV,希格斯粒子的质量为125 GeV下的希格斯轫致辐射过程中进来的胶子和进来的光子修正都比较显着,计算时不可忽略。次领头阶QCD修正对V H过程的领头阶散射截面的贡献为+17%;次领头阶电弱修正对V H过程的领头阶散射截面的贡献依赖于光子部分子分布函数,随着部分子分部函数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规范玻色子论文参考文献

[1].张卫荣.新规范玻色子W'对B介子反常贡献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2].派则乃提·吾甫力.标准模型希格斯玻色子与W/Z规范玻色子的联合产生[D].新疆大学.2018

[3].曹文奇.(B-L)+xY模型预言的新规范玻色子Z'的实验限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4].赖洁婷.轻规范玻色子Z'诱导的电弱规范玻色子Z的轻子味破坏衰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8

[5].李锐波.大型强子电子对撞机上WWγ三重规范玻色子反常耦合的寻找[D].浙江大学.2018

[6].茹芃.冷核物质效应的重规范玻色子探针以及相干性π介子发射的观测效应[D].大连理工大学.2017

[7].沈永柏.LHC上叁规范玻色子产生及其轻子衰变的NLOQCD+EW精确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8].周佳瑞.新规范玻色子Z'诱导的矢量介子轻子味破坏衰变及产生[D].辽宁师范大学.2017

[9].杨威.221模型中重规范玻色子W'对重介子纯轻辐射衰变的贡献[D].辽宁师范大学.2017

[10].马政伟.LHC上重夸克偶素与规范玻色子伴随产生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7

标签:;  ;  ;  ;  

新规范玻色子论文-张卫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