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股权激励制度是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在企业两权分离和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良好的股权激励制度通过授予管理者一定的股权,能够使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取向趋同,形成利益共同体,减少管理者短期行为发生,避免为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达不到企业最大化目标的行为发生。管理者在这种激励制度下,能从企业长远目标的角度出发,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创造价值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绩效。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高新技术公司开始进行股权激励实践至今,股权激励在西方国家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长足发展。1993年,深圳万科代表中国上市公司迈出了推行股权激励的一大步,在随后的十几年里,股权激励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进行,解决了非流通股与流通股对立的问题,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环境日趋完善。同时,在法律政策环境方面,2006年正式施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公司法》、《证券法》也重新修订,在公司股票回购、高管人员转让股票等方面的限制有所突破,扫除了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法律阻碍,上市公司在这一环境下实施股权激励也更趋于专业化合理性化。针对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的具体国情,本文从股权激励实践的视角探讨股权激励制度有着较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经验和结论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双因素经济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践情况,以股权分置改革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用实证方法检验股改后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并分别从股权激励模式、股权激励标的物来源以及股权激励的激励有效期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比较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研究结果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明显。采用不同的股权激励模式、股票来源及不同长度的有效期,其实施效果也不同。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对未来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定以及微观层面企业股权激励方案的制定和改进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将有所启示。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2 文献综述1.2.1 两种假说1.2.2 国外文献综述1.2.2.1 管理层持股影响公司绩效1.2.2.2 企业绩效影响管理层持股1.2.2.3 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无关1.2.3 国内文献综述1.2.3.1 模式效应比较1.2.3.2 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相关性1.2.4 研究成果评述1.2.4.1 关于研究模型的评述1.2.4.2 关于绩效衡量指标的评述1.2.4.3 关于控制变量的评述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1.4 本文创新点第二章 管理层股权激励理论综述2.1 委托代理理论2.2 人力资本理论2.3 双因素经济论第三章 管理层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实践发展3.1 股权激励的四种主要激励模式3.1.1 股票期权3.1.2 限制性股票3.1.3 业绩股票3.1.4 股票增值权3.2 股权分置改革前股权激励实践情况3.3 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激励实践情况第四章 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4.1 实证研究的有关说明4.2 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研究4.2.1 研究假设4.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4.2.3 模型设计4.2.4 变量定义与计量4.2.4.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4.2.4.2 解释变量的选取4.2.4.3 控制变量的选取4.2.5 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4.2.5.1 上市公司综合绩效的主成分分析4.2.5.2 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统计分析4.3 基于激励方案主要条款的效果比较4.3.1 基于激励模式的效果比较4.3.2 基于标的来源的效果比较4.3.3 基于有效期的效果比较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5.1 研究结论5.2 启示与建议5.2.1 对政府的建议5.2.2 对企业的建议5.3 本文贡献与不足5.3.1 主要贡献5.3.2 不足之处参考文献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股权激励论文; 实施效果论文; 股权分置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