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根据四川汉源县流沙河流域2005年63个生态恢复样方植物群落特征指标的调查采集以及土壤样品的化验分析数据,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流沙河流域生态恢复样方的生态恢复进行评价,基于生态恢复程度划分的结果,采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流沙河流域不同恢复程度下植被与土壤的响应特征,并探讨影响研究区生态恢复的敏感因子。研究结果分述如下。采用相关分析法并结合专业知识将植被和土壤性质两方面的13个初选指标进行信息提取,对样地的生态恢复程度进行划分(由于在现有的研究中,没有对生态恢复程度的定量划分和明确的恢复程度的界定,根据流沙河流域生态恢复的实际情况,本文将生态恢复的程度划分为由低到高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4个生态恢复程度等级。)。①经相关分析后,确定了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夹砾量、团聚度、有机质、速效磷等6个指标作为恢复类型的初步划分指标,划分结果因受“物种多样性”指标的影响较大,与野外调查的实际情况差距较大。②在恢复类型的正式划分过程中,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出5个公共因子作为对流域各样地生态恢复程度进行划分的评价因子,将流域内的63个样地的生态恢复程度分成了4级,即Ⅰ级为24个样地、Ⅱ级为15个样地、Ⅲ级为16个样地、Ⅳ级为8个样地。随着生态恢复程度的提高,样地的群落垂直结构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多样性以及丰富度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的趋势:①流域恢复与重建区不同生态恢复程度下的63个调查样方中,植物共计36科76属87种,以蔷薇科、禾本科、马桑科、菊科、松科、毛莨科等6科为主。其中,Ⅰ级恢复程度的24个样地共有植物17科36属36种,Ⅱ级恢复程度的15个样地中有植物22科38属39种,Ⅲ级恢复程度的16个样地中共分布有15科31属31种,Ⅳ级恢复程度中的8个样地中的物种数为17科28属31种。②1级恢复程度下的生物量平均为22.52t hm2,Ⅱ级恢复程度下的生物量平均是74.05 t hm-2,Ⅲ级恢复程度下的生物量平均为56.52t hm-2,Ⅳ级恢复程度下的生物量平均为201.16 t hm-2。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生物量、盖度两个植被指标随恢复程度的提高而增大的趋势,且当生态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样地生物量水平急剧提高。这说明样地生物量、盖度指标是判定流域生态恢复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在流沙河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样地土壤质量得到逐步提高:①随恢复程度的提高,样地内的有效土层厚度、土壤团聚度大小的变化不明显;②样地土壤夹砾量大小、容重值则表现出了很明显的随生态恢复程度提高而降低的变化趋势;③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全钾、速效磷、全磷5个指标中,除有机质随样地恢复程度的变化明显外,其余4个指标无明显的变化趋势。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Ⅳ级恢复程度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他3个恢复程度下的有机质含量大小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性水平F=9.56**(p<0.01)。样地有机质含量大小的差异也可以作为衡量流域样地生态恢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边坡的生态恢复[J]. 河南农业 2020(02)
- [2].喀斯特山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盐基离子的交换及分布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4)
- [3].边坡生态恢复技术及综合评价研究[J]. 能源与环保 2020(08)
- [4].西北地区林业生态恢复策略分析——以陕西区域为例[J]. 防护林科技 2019(09)
- [5].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模式现状与发展方向[J]. 生态学报 2019(20)
- [6].生态恢复的理论及应用[J]. 华东森林经理 2018(01)
- [7].生态恢复监测研究进展——基于最近三届世界生态恢复大会报告的统计分析[J]. 生态学杂志 2018(06)
- [8].林业生态恢复技术与效益分析[J]. 现代园艺 2018(18)
- [9].生态恢复区改造[J]. 美术观察 2017(01)
- [10].天龙十七年科学实验证明乡 土树种是绿化大青山的首选——大青山抗旱乡土树种选育及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J]. 内蒙古林业 2017(03)
- [11].生态恢复整治若干法律问题探析[J]. 邢台学院学报 2016(01)
- [12].区域生态恢复规划及其关键问题[J]. 生态学报 2016(17)
- [13].生态恢复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第5届国际生态恢复学会大会会议述评[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9)
- [14].基于生态恢复角度的工业废弃地景观优化设计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 2015(02)
- [15].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 花卉 2016(18)
- [16].生态恢复技术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 花卉 2017(10)
- [17].对黔东南铁路沿线森林生态恢复滞后的反思[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3(04)
- [18].以新思维治理荒漠化[J]. 共产党员 2008(01)
- [19].生态恢复中不同植物对土壤酸性改良效果研究[J].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20(03)
- [20].美国水生态恢复禁令及其启示[J]. 世界环境 2020(03)
- [21].江苏省沉海圩乡村湿地水稻田种植模式转变后的生态恢复效果[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22].工程项目临时占用林地生态恢复治理措施探讨[J]. 绿色科技 2020(10)
- [23].基于生态恢复角度探析九顶山植物配置[J]. 建材与装饰 2019(13)
- [24].公路生态恢复效果评估研究——以荣乌高速烟威段为例[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S1)
- [25].造林更新对生态恢复的影响[J]. 现代园艺 2018(06)
- [26].破损山体生态恢复治理的几种方法——以济南奥体中心周边破损山体恢复治理工程为例[J]. 山东林业科技 2018(04)
- [27].高寒草原地区露天矿生态恢复植被筛选及生态价值测算[J]. 能源环境保护 2016(06)
- [28].北方平原区大型机场生态恢复及雨水利用研究——以北京新机场为例[J]. 环境工程 2017(03)
- [29].公路岩石边坡的快速生态恢复技术研究[J]. 福建交通科技 2011(03)
- [30].山区路堑边坡生态恢复技术[J]. 四川水泥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