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认知发展观对教学的启示——试论皮亚杰与维果斯基认知发展观差异中的互补

不同的认知发展观对教学的启示——试论皮亚杰与维果斯基认知发展观差异中的互补

(武汉大学,湖北省武汉市)

摘要:皮亚杰与维果斯基从不同角度开创了“认知发展理论的先河”,为当代认知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教育学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比较分析二者理论差异之处的同时,试图在差异中探讨两者的互补性,揭示其对教学的意义,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认知发展理论;差异与互补;教学启示

1前言

在认知发展领域,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最为突出。在研究领域,把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放在一起比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也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至少可以找到两类比较模式,一是比较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理论的不同点,并从这些不同点中,尤其是原则性的分歧中理解人类的发展;二是探讨两种理论之间的相似之处。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对一些重要分歧点的理解存在着互补性,到目前为止,此方面的研究尚不多。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的教育面临着严竣的挑战,基础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鉴于此,本文试图就二者的心理发展理论做一比较,揭示二者理论的差异与互补,探讨其理论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从而为当前教学提供更多的启示。

2两种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2.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皮亚杰认知理论最迄今最具影响力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逐渐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儿童心理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周围复杂的环境,从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在平衡与平衡的转换中使知识结构不断完善,认知得到发展。皮亚杰将数理逻辑作为划分儿童逻辑思维发展工具,把儿童心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认为每一阶段思维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一阶段思维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这四个阶段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2维果斯基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

维果斯基注重儿童发展与周围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认为儿童认知发展与社会文化环境关系密切。他提出“内化说”,儿童在交往中,将社会性活动不断内化,形成复杂的心理活动形式。他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认为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是以社会文化的产物“符号”为中介的,如果要实现从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需通过运用工具和符号。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

3差异中的互补:两种基本观点的比较

3.1.学习与发展关系的先后问题的差异与互补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学习的必要条件,认为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之上的。儿童的图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为他的下一步学习提供了可能性,所以教学应和发展水平相一致。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潜能。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对学习与发展先后问题的观点存在着分歧与差异,不过综合他们的观点,正好形成互补。在现代教育中,教学既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发展,又要促进他们新的发展。所以两者观点互补,会形成更好的教育。

3.2自我中心语言问题的差异与互补

皮亚杰发现“幼儿园的儿童在游戏中除了有向他人表达的社会性言语外,还存在着一种非社会性言语,皮亚杰称之为自我中心言语”。皮亚杰认为幼小的儿童缺乏有意义的沟通能力,所以幼小儿童的语言模式主要是自我中心的和未成熟的。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的独白语言不被视为心理发展的显著指标。而维果斯基则相信儿童语言是有意义的,语言发展来自儿童与他人之间的社会交换,即使是早期的独白或呀呀学语,也应该被视为儿童寻求理解以及与外部世界接触联系的有意义的机能。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都关注到幼小的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现象,并与思维相联系,意识到它的变化与儿童社会交往的关系,存在互补性。

3.3发展过程本质理解的差异与互补

皮亚杰认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发展的动力是平衡化”。与之相对,维果斯基提出“内化说”反对将外部世界与内部心理过程进行二元论划分。对发展过程本质的理解,皮亚杰强调生物内驱力,皮亚杰所强调的平衡是儿童内部的平衡,认为认知冲突导致不平衡,社会文化和人际影响只是为平衡化的形成提供条件。维果斯基弥补了皮亚杰理论的片面性,提出“内化说”,两者形成互补。

4皮亚杰与维果斯基认知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4.1课程设计要和学生的能力相匹配

基于以上分析的“学习与发展关系的先后问题的差异与互补”。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随着发展水平而发展,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因此,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学应和学生能力相匹配,设计的课程应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在适应原有认知水平的同时,适当的给学生指引,帮助从而激发学生巨大的潜能。

4.2教学要重视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授之以渔)

基于以上分析的“发展过程本质理解的差异与互补”。皮亚杰认为“平衡是儿童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因此,教学必须重视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并培养学生对自己知识获取过程的监控、调节能力,即“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4.3教学应多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的“对成人及同伴作用的不同观点的差异与互补”。皮亚杰认为学生主体与客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己构建获得知识。维果斯基“内化说”,将学习视为对文化的内化,而课堂的组建方式会影响学生的互动类型及他们内化的心理工具的类型。因此,在现代课堂中,突破传统式教学,应多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要努力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教学课程设计在适应学生发展水平的同时教师应加以引导,激发学生潜能。教学方式上,多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自己探索,培养自我调节能力,努力做到“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麻彦坤,叶浩生.差异与互补: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观比较的新思考[J].心理科学,2004(06),1426-1427.

[2]丁树良,毛萌萌,汪文义,罗芬.教育认知诊断测验与认知模型一致性的评估[J].心理学报,2012(11),1535-1546.

[3]顾帆.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现状[J].社会心理科学,2016(08)

[4]皮亚杰.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王妍懿(1995.04-),女,河南省焦作市人,硕士,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标签:;  ;  ;  

不同的认知发展观对教学的启示——试论皮亚杰与维果斯基认知发展观差异中的互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