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研究

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研究

论文题目: 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冶金物理化学

作者: 罗冬梅

导师: 隋智通,王蓉龄

关键词: 钒电池,电极改性,电化学动力学,反应机理,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电池性能,交流阻抗,等效电路

文献来源: 东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近年来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储能电池,因其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电极不参与反应以及额定功率和额定能量相互独立等诸多特点,得到了迅速发展。 影响钒电池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电极材料性能、正负极电极反应是重要因素。本论文对钒电池电极复合材料进行了改性研究;探讨了半电池反应中V(Ⅳ)的氧化反应机理;用改性电极组装了单电池和电池组,考察了电池性能并初步研究了充放电过程机理。 采用添加钛酸酯偶联剂和滑石粉等助剂的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改性,试验结果表明:偶联剂改性效果较好,而加入滑石粉不利于复合材料电阻率的提高。进一步采用共混方法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微粒石墨(MG)和普通导电石墨(CB)以及膨胀石墨(EG)与普通导电石墨共混对电极复合材料进行改性,结果显示:不同聚乙烯和不同炭黑填料共混体系比单一高密度聚乙烯和炭黑体系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好,且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研究了V(Ⅳ)在石墨电极上的氧化反应机理。采用线性扫描方法,测得不同动力学条件、钒离子浓度、硫酸浓度和温度下的V(Ⅳ)氧化反应稳态极化曲线以及不同扫描频率下V(Ⅳ)/V(Ⅴ)循环伏安曲线。稳态极化曲线表明:在低电流密度下反应以电化学反应为控制步,在高电流密度下以扩散为控制步。通过对曲线的深入分析研究,提出:V(Ⅳ)氧化反应为单电子不可逆反应;反应存在一个电子转移步和两个质子转移步;ECC为V(Ⅳ)氧化反应的可能机理。 对两种曲线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到20℃时0.1MV(Ⅳ)+2.0M H2SO4体系中V(Ⅳ)氧化反应相关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为:交换电流密度i0=5.2571×10-5A·cm-2;电荷传递系数β=0.5906;V(Ⅳ)扩散系数D=6.2879×10-6cm s-1;标准反应平衡常数ko=8.1406×10-4 cm s;标准电极电位E0=0.8618V(VS.SEC)。 研究了钒电池性能。使用改性电极组装静止型单电池,比较不同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下电池性能,发现:大电流充放电,电池的库伦效率高;小电流充放电,电压效率高;从能量效率看,钒电池适合于较大电流充放电。随后进一

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钒电池工作原理

1.1.2 钒电池特点

1.1.3 钒电池的用途

1.2 国内外钒电池发展状况

1.2.1 电解液

1.2.2 电极

1.2.3 隔膜

1.2.4 电池组装及应用

1.3 本文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电解液制备

2.2 电极

2.2.1 电极制作

2.2.2 电极改性

2.2.3 电极性能分析测试

2.3 电池

2.3.1 隔膜预处理

2.3.2 电池充放电性能

2.4 电化学分析

2.4.1 伏安扫描分析

2.4.2 交流阻抗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电极复合材料改性研究

3.1 前言

3.2 添加助剂偶联剂改性复合材料

3.2.1 偶联剂改性复合材料

3.2.2 滑石粉改性复合材料

3.3 共混改性复合材料

3.3.1 共混聚乙烯与炭黑体系电阻率

3.3.2 高密度聚乙烯与共混填料体系电阻率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V(IV)在石墨电极上的氧化反应机理

4.1 前言

4.2 V(IV)在石墨电极上的阳极极化

4.2.1 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4.2.2 V(IV)氧化反应稳态极化曲线

4.2.3 V(IV)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4.2.4 溶液搅拌对极化曲线的影响

4.2.5 V(IV)浓度对极化曲线的影响

4.2.6 支持电解质浓度对极化曲线的影响

4.2.7 温度对极化曲线的影响

4.3 V(IV)在石墨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研究

4.3.1 V(IV)循环伏安测试原理

4.3.2 V(IV)在石墨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

4.4 V(IV)氧化反应机理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电池性能研究

5.1 前言

5.2 钒电池充放电历程

5.3 电池性能研究

5.3.1 单电池充电性能

5.3.2 单电池放电性能

5.3.3 单电池循环充放电性能

5.3.4 电池组充放电性能

5.4 电池交流阻抗研究

5.4.1 电池交流阻抗图谱

5.4.2 交流阻抗等效电路

5.4.3 电池运行时间与电池交流阻抗

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

发布时间: 2006-10-25

参考文献

  • [1].钒电池关键材料及外通道流量分配研究[D]. 陈茂斌.重庆大学2008
  • [2].全钒电池关键材料和能量效率的研究[D]. 吴雄伟.中南大学2011
  • [3].钒电池材料改性对正极电对催化活性及电池性能的影响[D]. 门阅.东北大学2012
  • [4].钒电池用杂萘联苯聚芳醚酮阴离子交换膜研究[D]. 张本贵.大连理工大学2012
  • [5].钒电池用杂萘联苯聚芳醚砜阴离子交换膜研究[D]. 邢东博.大连理工大学2010
  • [6].钒电池电极改性及电池性能研究[D]. 乔永莲.东北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和电极改性方法研究[D]. 何章兴.中南大学2013
  • [2].锌—铈液流电池正极电解液的研究[D]. 谢志鹏.中南大学2012
  • [3].钒电池用杂萘联苯聚芳醚砜阴离子交换膜研究[D]. 邢东博.大连理工大学2010
  • [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钒氧化物的制备研究[D]. 刘建睿.西北工业大学2001
  • [5].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钒氧基化合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 刘恩辉.中南大学2004

标签:;  ;  ;  ;  ;  ;  ;  ;  ;  

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