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榆林市粮食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推广
作者: 王晓荣
导师: 贾志宽
关键词: 榆林市,粮食生产潜力,土地生产潜力,人口承载力,人口预测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在分析榆林市粮食生产现状及人口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榆林市土地生产潜力和粮食生产潜力,采用产潜比增长速度法预测了2010年和2020年的粮食产量,并据此计算2010年和2020年的潜在人口最大承载量。同时通过对榆林市人口总量变动和人口分布的分析,对2010年和2020年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榆林市建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的土地资源利用方案。 本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 1.榆林市粮食生产潜力很大。2003年产量与土地生产潜力比较可知,水稻实际产量为潜力产量的一半,小麦、豆类、杂粮实际产量为潜力产量的四分之一,而薯类作为榆林市的优势农产品也只为潜力产量的四分之一。 2.通过对榆林市过去人口系统的分析及2010年、2020年总人口进行预测可知:人口总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人口总数由1950年总人口123.51万人到2020年的403.12万人。70年间净增人口279.6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人口3.99万人。 3.2010年榆林市土地上生产的粮食可供养活人口为:富裕型176万、小康型194万、温饱型215万;2020年土地生产的粮食可供养活人口为富裕型219万、小康型242万、温饱型268万人。假设2020年后粮食播种面积不变,粮食单产达到土地潜在生产力的水平,则榆林市粮食总产量可达203万吨,可供养369—452万人,这是人口承载量的极限值。用光温生产潜力估算人口承载量,订正后的全市土地资源最大可承载人口406万人。 4.通过对粮食生产潜力和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分析,可知榆林市的粮食生产潜力很大。但现今人口已经超过2020年温饱型所能承载的人口。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加强对人口增长速度的控制,使人地关系趋于协调的重要战略举措。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依据
1.1.1 大环境的要求
1.1.2 农产品供求与资源问题
1.1.3 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本研究的概况
1.2.1 榆林市概况
1.2.1.1 自然条件
1.2.1.2 社会经济条件
1.2.1.3 人口与素质
1.2.1.4 农产品供求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 研究榆林粮食生产及持续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 粮食生产潜力预测
2.1 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2.1.1 近半个世纪以来榆林市粮食供需的历史与现状
2.1.1.1 粮食生产的成效显著
2.1.1.2 人均占有水平明显提高和自给能力明显提高
2.1.1.3 粮食播种面积大幅下降,单产水平显著上升
2.1.2 榆林市各县、区粮食生产情况及特点
2.2 粮食生产潜力计算方法
2.2.1 土地生产潜力
2.2.2 粮食作物单产预测
2.3 粮食作物面积预测
2.4 近中期粮食总产量预测
第三章 人口发展预测
3.1 现状人口分析
3.1.1 近半个世纪以来榆林市人口之变动
3.1.1.1 人口规模
3.1.1.2 出生率
3.1.1.3 死亡率
3.1.1.4 自然增长率
3.1.2 榆林市人口分布及特点
3.1.2.1 人口分布规模
3.1.2.2 各县、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3.1.3 人口结构
3.1.3.1 性别比例
3.1.3.2 农业、非农业人口结构
3.1.3.2 年龄结构
3.1.3.4 文化程度
3.2 未来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第四章 土地人口承载力预测
4.1 估算方法及参数确定
4.2 极限人口承载量
4.3 适宜人口承载量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对策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7-04-06
参考文献
- [1].河北省粮食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D]. 刘晓丹.河北经贸大学2017
- [2].基于多尺度视角的粮食生产潜力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孙晓丽.天津工业大学2016
- [3].基于试验数据的河南省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与粮食安全研究[D]. 朱帅蒙.河南农业大学2015
- [4].北京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D]. 郭艳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 [5].山东省粮食生产潜力与粮食安全研究[D]. 王秀英.山东师范大学2007
- [6].中国粮食生产潜力及灌溉水贡献研究[D]. 张晓峰.华中师范大学2015
- [7].榆林市民间资本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发展需求及可行性研究[D]. 曹小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 [8].豫北潮土区粮食生产潜力核算分析[D]. 齐力.郑州大学2012
- [9].榆林市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分析[D]. 刘少佳.陕西师范大学2015
- [10].榆林市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 周喜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新疆土地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经济问题研究[D]. 葛飞秀.新疆农业大学2006
- [2].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D]. 哈斯巴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 [3].北京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D]. 郭艳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 [4].基于生态足迹的崇明岛人口承载力研究[D]. 徐丹.华东师范大学2007
- [5].区域发展中的人口承载力和适度人口分析[D]. 黄传岭.南京师范大学2007
- [6].土地资源承载力及优化配置研究[D]. 苏秀琴.新疆大学2007
- [7].喀斯特山区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研究[D]. 何佳芳.贵州大学2006
- [8].GIS支持下对高寒地区土地利用、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的研究——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为例[D]. 马安青.陕西师范大学2000
- [9].潍坊市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D]. 张晓芳.山东师范大学2000
- [10].土地需求量及土地人口承载力的预测与分析[D]. 郭珉.广西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