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电爆网路准爆的可靠性(论文文献综述)
徐明,朱冬[1](2020)在《煤矿许用爆破器材的准爆条件在新桥煤矿的应用》文中指出煤矿井下爆破是目前巷道掘进的一种重要方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爆破过程中经常出现拒爆和残爆,严重影响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和施工进度。为了减少井下残拒爆,首先从普适准爆条件、爆破网路准爆条件2方面着手,对串联、串并联网路参数准爆条件和发爆能力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发爆器、电雷管、爆破母线等爆破器材基本参数,对一次起爆雷管数量进行分析,得到了煤矿井下爆破一次起爆雷管数量和爆破网路连接方式的准爆条件,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煤矿爆破安全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郭志强[2](2012)在《电爆网路故障速查及电早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从电的知识上分析引起早爆的原因,提出防止早爆的安全对策,以利爆破作业的安全,保障员工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翟国锋,杨智旭,唐献述[3](2010)在《电爆网路在高电磁场地区岩石爆破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电爆网路目前仍然在工程中被采用。结合爆破工程施工规模和现场布孔情况,必须对网路电阻进行严格的设计和计算,并进行实测,进而确定安全有效的起爆网路。计算和施工结果表明,在高电磁场区域,根据每个工作面爆破规模大小,一般考虑排间并联,排内串联。当爆破规模达到2万方以上、工作面为23个时,计算要使通过每个电雷管的电流不小于2.5mA,可以采用2组并联、组内串联方式起爆。同时,工作面杂散电流应不大于30mA。
刘建丽[4](2009)在《起爆网络系统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工业雷管的年用量多达20~30亿只,而从2009年起国家将不再安排火雷管及导火索的生产计划,即在此后的工程爆破中主要采用电雷管和导爆管雷管和由其组成的爆破网路完成工程爆破任务。对一些大规模的爆破工程或拆除爆破工程,不得不采用较为复杂的爆破网路,所设计的爆破网路是否可靠起爆,不仅关系到爆破效果的好坏、爆破工程的成败,而且关系到爆破工程的安全,甚至社会的安定,因此爆破网路的可靠性问题是爆破工作者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起爆网路可靠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爆破网路的设计与施工,对于爆破工程是否安全顺利的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的爆破效果,均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对电雷管起爆网路、导爆管雷管起爆网路和两者混合联接起爆网路的可靠性开展研究工作。本文首先描述了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的概念,给出起爆网路系统故障模式;其次建立了各种起爆网路的可靠度数学模型;对于基本的起爆网路,在考虑起爆元件相关性的情况下,指出导爆管雷管串联组成的网路系统的可靠性随时间的下降速度大于串联电雷管爆破网路和导爆管雷管簇联爆破网路;在考虑施工和经济的条件下,在工程爆破中,起爆网路结点上常用双发雷管捆联来提高网路的可靠性;在常用起爆网路的可靠性评估中,指出电雷管和导爆管混联爆破网路的可靠度要高于导爆管雷管捆捆串联爆破网路。再次应用可靠性理论中事件树法分析影响爆破网路可靠性的网路结构,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预测网路失效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运用故障树分析法对起爆网路失效因素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最后提出提高网路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张利洪[5](2008)在《岩石微差爆破网络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长江三峡库区涪陵至铜锣峡河段航道整治爆破工程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室外试验与现场调研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详细讨论了岩石微差网路技术及应用。通过研究,主要获得以下成果:(1)岩石微差网路技术目前存在及仍在继续探索的问题有:网路微差延时理论探讨,即网路按规定的顺序和时差起爆;控制单响药量,现代工程爆破的规模越来越大,而顾及到对周围环境等的影响,单响药量又受到限制,起爆网路的分段数就要求很多,即网路起爆的可靠性及准确性问题;保证准爆,网路中的各炮孔或药室必须按要求安全准爆,不允许发生早爆或拒爆事故,否则将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即网路联接类型的适用性问题。(2)从岩石爆破破岩机理方面分析爆破产生的应力波、爆生气体对岩石爆破破岩的影响,分析了岩石力学性质与可爆性之间的关系,从岩石力学特性来阐述微差爆破技术网路单响耗药量的影响因素。(3)从微差爆破网路技术进行阐述、分析,着重介绍了微差爆破网路组成类型,着重介绍了导爆管和电力微差起爆网路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对两类网路在施工技术要点和施工安全方面做了研究分析,从而阐述网路准爆性可供选择的网路。(4)针对岩石块度控制从爆破孔网参数和节理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岩石爆破作用效应研究,要根据施工断面形状以及岩石特性决定网路炮孔排列和起爆顺序,阐述微差爆破网路技术按规定和顺序起爆的影响因素。(5)在岩石微差爆破网路技术应用上结合长江三峡库区涪陵至铜锣峡河段航道整治爆破工程为实例,介绍了陆上和水上爆破施工工艺,库区爆破试验,着重分析研究王家滩宽距深孔微差爆破网路在工程实际运用,阐述了微差爆破网路具有前发药包为后发药包开创了临空面,从而加强了岩石的破碎效果;由于逐发或逐排依次爆破,减少了岩石夹制力,可节省炸药20%,并可增大孔距,提高每米钻孔的炸落方量;降低多排孔一次爆破的堆积高度,有利于挖掘机作业;减少二次放炮率,有效控制块度;可减振1/3~2/3左右,减少冲击波及地震波对周边环境影响等优点。
张正法,孙德宝,徐海峰,张计璨[6](2007)在《天然焦赋存区巷道掘进爆破的准爆可靠性》文中研究指明天然焦赋存区的巷道掘进爆破经常出现电雷管拒爆问题,本文通过对天然焦的组份、成因及电性质分析和试验,发现自然天然焦是电的良导体,对裸露的雷管脚线或电爆网路接头有短路作用,针对这一影响因素制定了解决措施,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显着改善了爆破效果。
耿俊艳[7](2007)在《拆除爆破技术及其安全科学研究》文中提出拆除爆破高效、经济、安全地为城乡建设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但拆除爆破,由于其所处的环境特殊,对爆破安全技术与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且未来城市高层建筑物密集,其特点为:允许倒塌的范围约束较多;高层建筑造型复杂及其建筑结构多样化等。城市综合减灾大安全的观念越来越被重视,这些对拆除爆破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拆除爆破作业,安全是首要条件。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拆除爆破主要危害,并简要介绍了现行拆除爆破的安全管理。拆除爆破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有害效应,控制爆破的破坏范围;控制建筑物在爆破后的倒塌方向和影响范围;控制爆破时破碎块体的堆积范围和个别碎块的飞散方向与抛出距离;控制爆破时产生的地震波和空气冲击波的作用范围等。拆除爆破事故如出现倒向失控、爆后不倒、未爆先倒、爆破飞石伤人等,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危害。拆除爆破中,生产技术措施本身就包含了预防事故的功能。但是,以安全为目的的安全技术与生产技术又有许多不同之处,遵循特殊的理论、原则,必须专门考虑。安全系统工程在拆除爆破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安全系统工程认为,拆除爆破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造成的。1)人的不安全行为:爆破现场勘查不仔细;爆破设计不合理;采取不正确的爆破方法,对拆除爆破负效应的防范措施错误,甚至根本不采取措施;工程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如钻孔精度不够、堵塞质量不合格等,偷工减料,马马虎虎,草率行事;只顾经济效益不顾安全,冒险蛮干。2)物的不安全状态:原始资料不全,被爆物体结构特殊,难以探明;周围环境复杂;爆破器材质量不合标准;遇到自然危害(如地震、台风、雷电、大暴雨雪等),以及其它不可抗拒的原因。拆除爆破施工中,不良的环境是造成事故的物质基础,而人、物、环境皆由管理控制。拆除爆破中,爆破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预防拆除爆破事故要从间接原因入手,事故的主要间接影响因素和事故预防皆应遵循“3E”(Engineering,Education,Enforcement)原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防止灾害的“三根支柱”,即技术、教育、法制三项原则。
杨志红,曹军,舒大强[8](2006)在《浅析提高非电微差起爆网路可靠性的措施》文中指出在分析影响非电微差起爆网路可靠性因素的基础上,对比计算了不同网路形式的可靠度,从合理选择起爆网路形式和网路敷设工艺的角度,阐述了提高网路可靠性的措施。
杨志红[9](2005)在《微差起爆技术及其对爆破效应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微差起爆技术是现代工程爆破最主要的技术之一,在提高介质破碎效率,实现建(构)筑物拆除爆破的顺序解体,特别是降低爆破振动影响等方面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对微差起爆技术的作用原理、微差间隔时间的选择以及微差起爆网路进行一些深入的研究。 首先,总结和分析了微差起爆技术改善爆破效果和降低爆破地震效应的作用原理以及在考虑相应原则下的微差间隔时间的确定方法;在综述了工程爆破实践中微差间隔时间经验取值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有关微差间隔时间选取的基本认识。 其次,在分析地震波的特征和传播规律的基础上,介绍了爆破地震振动分析与预测的方法;在总结减小爆破振动强度的工程措施的基础上,特别探讨了微差延迟起爆对于控制爆破振动的作用及计算方法,并结合实测爆破振动数据,分析了微差起爆间隔时间与地震波的叠加的关系。 最后,总结了微差起爆网路的各种形式,并对比各种起爆网路的优缺点;对各种微差起爆网路联结形式的可靠度进行分析计算,重点分析了影响非电微差起爆网路可靠性的因素,从合理选择起爆网路形式和网路敷设工艺的角度,提出了提高网路可靠性的一些措施。
杨月平[10](2005)在《非电起爆网路可靠性研究及其计算评价软件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化工业城市的迅速崛起,城市改建、环境改造、工业设施的大量重建和更新,大量采用“效率高、费用省、安全可靠”的控制爆破拆除手段。设计采用可靠性高的起爆网路是确保控制爆破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目前常采用的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的可靠性开展研究。 论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的可靠性研究;二是起爆网路可靠性计算评价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论文在深入分析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的结构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能表示一般起爆网路的抽象网路结构;利用事故树(FTA)分析法对导致起爆网路失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参照工业系统可靠性数值计算方法,提出了计算起爆网路准爆可靠度的MP-SF算法,阐述了该法具有的优点及其计算原理和流程;研究了起爆网路的延期时间,并给出了计算方法;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及理论对起爆网路进行评价,推导出起爆网路模糊评价模型;提出“A(好),B(较好),C(一般),D(差),E(极差)”五级评价等级。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运用Visual Basic 6.0语言及数据库技术,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平台上,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开发了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可靠性计算评价软件(RENDN)。该软件可实现起爆网路准爆可靠度及延期时间计算,并给出起爆网路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应用验证了MP-SF算法及RENDN软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二、浅析电爆网路准爆的可靠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电爆网路准爆的可靠性(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许用爆破器材的准爆条件在新桥煤矿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普适准爆条件理论分析 |
2 爆破网路准爆条件分析 |
2.1 串联网路分析 |
2.1.1 串联网路准爆条件 |
2.1.2 串联网路发爆能力核定 |
2.2 串并联网路分析 |
2.2.1 串并联网路准爆条件 |
2.2.2 串并联网路发爆能力核定 |
(1)电雷管总个数。 |
(2)并联支路组数。 |
3 准爆条件应用 |
3.1 新桥煤矿发爆器和电雷管技术参数 |
3.2 串联网路 |
(1)总电阻准爆条件。 |
(2)一次起爆电雷管总个数。 |
3.3 串并联网路 |
(1)总电阻准爆条件。 |
(2)雷管一次起爆总个数。 |
4 工程应用 |
5 结论 |
(2)电爆网路故障速查及电早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电爆的工作原理 |
2 故障排查 |
3 早爆的原因 |
4 预防措施 |
5 结束语 |
(4)起爆网络系统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意义 |
第2章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研究基础理论 |
2.1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 |
2.1.1 起爆网路可靠性涵义 |
2.1.2 起爆网路故障及其分类 |
2.2 起爆网路可靠性的概率基础知识 |
2.2.1 概率的定义 |
2.2.2 概率运算的基本公式 |
2.3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度量指标 |
2.3.1 可靠度与不可靠度 |
2.3.2 失效密度函数 |
2.3.3 失效率 |
2.4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分析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分析 |
3.1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模型 |
3.1.1 可靠性框图 |
3.1.2 建立可靠性框图的原则 |
3.1.3 可靠性框图建立的步骤 |
3.1.4 典型系统可靠性结构模型 |
3.2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度计算 |
3.2.1 起爆网路系统可靠度计算的一些基本假定 |
3.2.2 基本起爆网路系统可靠度数学模型 |
3.2.3 常用起爆网路系统可靠度评估 |
3.3 起爆网路系统事件树分析 |
3.4.1 事件树分析法原理 |
3.4.2 事件树分析的程序 |
3.4.3 事件树的建立 |
3.4.4 起爆网路系统事件树的建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起爆网路系统失效的故障树分析 |
4.1 故障树分析法 |
4.1.1 概述 |
4.1.2 故障树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
4.1.3 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符号 |
4.1.4 故障树分析的步骤 |
4.1.5 建造故障树的基本原则 |
4.2 起爆网路系统失效因素分析 |
4.2.1 电雷管起爆网路系统失效因素分析 |
4.2.2 导爆管起爆网路系统失效因素分析 |
4.3 起网路系统失效故障树分析 |
4.4 提高起爆网路系统可靠性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岩石微差爆破网络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微差爆破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多种微差爆破延时理论 |
1.2.2 五种微差理论假说 |
1.2.3 微差理论几点认识 |
1.3 微差爆破网路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
第二章 岩石爆破破岩机理 |
2.1 概述 |
2.2 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可爆性之间的关系 |
2.3 压力波的理论 |
2.3.1 压力波传播过程中岩石内的应力状态 |
2.3.2 压力波的传播 |
2.4 爆生气体对岩石破碎作用的影响 |
2.5 断裂理论 |
2.5.1 炸药爆轰气体的破岩 |
2.5.2 应力波作用区岩体的破坏机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微差爆破网路技术研究 |
3.1 微差起爆网路起爆理论及微差时间计算 |
3.1.1 微差爆破理论 |
3.1.2 微差爆破网路理论 |
3.1.3 微差延期时间 |
3.2 爆破网路分类 |
3.3 电力微差起爆网路技术 |
3.3.1 电力起爆网组成 |
3.3.2 电力起爆网类型 |
3.3.3 电力起爆网联接 |
3.3.4 电力起爆网优缺点 |
3.3.5 电爆网路的施工技术要点 |
3.3.6 电爆网路的施工安全 |
3.3.7 爆破网路安全合理性 |
3.4 导爆索微差起爆网路技术 |
3.4.1 导爆索微差起爆网路原理 |
3.4.2 导爆索毫秒微差爆破网路的形式 |
3.4.3 导爆索微差起爆法的优缺点 |
3.5 导爆管微差起爆网路技术 |
3.5.1 导爆管微差起爆网路基本元件及网路类型 |
3.5.2 导爆管起爆施工技术要点 |
3.5.3 导爆管微差起爆网路优缺点 |
3.6 混合网路起爆法 |
3.6.1 电一导爆管混合网路 |
3.6.2 非电导爆管一导爆索混合网路 |
3.6.3 电一导爆索起爆网路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岩石微差网路爆破块度的控制 |
4.1 概述 |
4.2 微差爆破网路孔网参数对爆破块度的影响 |
4.2.1 抵抗线(或排距)对爆破块度的影响 |
4.2.2 炮孔密集系数m对块度分布的影响 |
4.2.3 装药结构对块度分布的影响 |
4.2.4 堵塞长度及台阶高度对爆破块度的影响 |
4.3 节理对微差爆破块度的影响 |
4.4 岩体微差爆破作用效应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长江三峡库区涪陵至铜锣峡航道整治微差网路爆破应用 |
5.1 工程概况 |
5.1.1 工程项目情况 |
5.1.2 工程地质 |
5.1.3 微差爆破应用必需性 |
5.1.4 工程炸药耗量 |
5.2 微差爆破网路减少冲击波安全试验 |
5.2.1 验试验目的 |
5.2.2 全部用瞬发雷管起爆爆破试验 |
5.2.3 用段发雷管起爆爆破试验 |
5.2.4 岩石边线预裂后用段发雷管爆破试验 |
5.2.5 监测方法 |
5.2.6 测试系统 |
5.2.7 测试成果 |
5.2.8 振速计算与实测比较 |
5.2.9 测试结果分析 |
5.2.10 试验结论 |
5.2.11 爆破孔布置图、振速测试示意图、爆破振动波型图 |
5.3 微差爆破施工工艺 |
5.3.1 陆上爆破 |
5.3.2 水上爆破 |
5.3.3 火工品种类的选取及起爆体加工 |
5.4 宽孔距深孔微差网路控制爆破在王家滩应用 |
5.4.1 工程概况 |
5.4.2 宽孔距深孔微差网路爆破环境 |
5.4.3 宽孔距深孔微差网路爆破原理 |
5.4.4 工况分析 |
5.5 应用效果评价 |
5.5.1 宽孔距深孔微差网路在王家滩爆破总效果 |
5.5.2 宽孔距深孔微差网路爆破特点和效益 |
5.5.3 宽孔距深孔微差网路合理预裂的爆破参数成功控制边坡 |
5.5.4 合理起爆网路保证起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5.5.5 合理微差时间选择保证爆破效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6)天然焦赋存区巷道掘进爆破的准爆可靠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天然焦的成因、组份及性质特征 |
3 天然焦爆破时影响准爆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
3.1 天然焦的导电性分析 |
3.2 天然焦赋存区电磁场分析 |
3.3 影响准爆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
4 提高天然焦爆破准爆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
(7)拆除爆破技术及其安全科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拆除爆破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1.2 拆除爆破中的安全问题 |
1.3 安全系统工程的优越性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2 拆除爆破主要事故分析 |
2.1 拆除爆破基本理论 |
2.2 拆除爆破主要危害分析 |
2.3 拆除爆破安全管理 |
3 安全系统工程 |
3.1 事故致因模型 |
3.2 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
3.3 事故致因理论应用 |
3.4 人因失误分析 |
4 拆除爆破安全评价 |
4.1 安全评价概述 |
4.2 危险源辨识 |
4.3 事故树分析 |
4.4 安全措施 |
5 结束语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8)浅析提高非电微差起爆网路可靠性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影响起爆网路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
2 三种设计网路及可靠性分析[1, 3, 4] |
2.1 网路中的交叉线路 |
2.2 多雷管捆联接力网路 |
2.3 采用复式网路 |
3 从网路敷设工艺提高网路可靠性 |
3.1 防止网路延时雷管产生串段、重段 |
3.2 合理选择首响雷管以及接力雷管的段别 |
4 结 语 |
(9)微差起爆技术及其对爆破效应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微差起爆的作用和微差间隔时间 |
2.1 微差起爆的作用分析 |
2.1.1 应力波叠加原理 |
2.1.2 形成新自由面原理 |
2.1.3 地震波的干扰降震原理 |
2.1.4 增强碰撞作用原理 |
2.2 微差间隔时间的经验取值 |
2.2.1 露天台阶钻孔爆破 |
2.2.2 洞室爆破 |
2.2.3 隧洞、井巷掘进爆破 |
2.2.4 建(构)筑物拆除爆破 |
2.3 微差间隔时间选取的基本认识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微差起爆对爆破振动的影响 |
3.1 爆破地震效应 |
3.1.1 爆破地震波的形成及特征 |
3.1.2 衡量爆破振动的物理量 |
3.2 爆破振动的分析与预测 |
3.3 减小振动强度的措施 |
3.4 微差起爆对于爆破振动的影响 |
3.4.1 微差起爆降震作用的分析 |
3.4.2 不考虑地震波叠加的微差降震分析 |
3.4.3 微差爆破速度预测的峰值包络线法 |
3.4.4 间隔时间与地震波叠加的关系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微差起爆网路及其可靠性分析 |
4.1 微差爆破网路的分类 |
4.1.1 电起爆网路 |
4.1.2 导爆索起爆网路 |
4.1.3 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 |
4.1.4 混合网路起爆法 |
4.2 爆破网路的可靠性分析 |
4.2.1 起爆网路可靠度定义 |
4.2.2 基本假定 |
4.2.3 串联与并联网路的可靠度 |
4.2.4 混联网路的可靠度 |
4.2.5 非电雷管捆联的可靠度 |
4.2.6 复式网路的可靠度 |
4.2.7 跨越式捆串联网路可靠度 |
4.3 提高网路可靠性的方法 |
4.3.1 网路中增加交叉线路 |
4.3.2 采用多雷管捆联接力网路 |
4.3.3 采用复式网路 |
4.3.4 避免网路延时雷管产生串段、重段 |
4.3.5 合理选择首响雷管以及接力雷管的段别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非电起爆网路可靠性研究及其计算评价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 小结 |
第二章 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基本结构及其特点分析 |
2.1 导爆管起爆网路组成及基本形式 |
2.2 导爆管多阶单式起爆网路及其特点 |
2.3 导爆管复式交叉起爆网路及特点 |
2.4 改进的复式起爆网路 |
2.4.1 非电导爆管网格式闭合网路 |
2.4.2 非电导爆管系统网络型接力式捆联网路 |
2.5 抽象网路结构设计 |
2.6 小结 |
第三章 非电起爆网路可靠性研究 |
3.1 起爆网路可靠性的内涵 |
3.2 起爆网路失效分析 |
3.2.1 方法概述 |
3.2.2 起爆网路可靠性系统分析 |
3.3 起爆网路准爆可靠度计算 |
3.3.1 常用方法简介 |
3.3.2 MP-SF法 |
3.4 起爆网路延时可靠性研究 |
3.4.1 非电起爆网路的延时特性 |
3.4.2 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延时约束条件 |
3.4.3 延期时间的计算 |
3.5 起爆网路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价 |
3.5.1 模糊评价方法概述 |
3.5.2 起爆网路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3.6 小结 |
第四章 非电起爆网路可靠性计算评价软件设计与开发 |
4.1 系统设计 |
4.1.1 系统设计原则 |
4.1.2 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
4.1.3 系统结构设计 |
4.1.4 数据库设计 |
4.2 软件系统开发 |
4.2.1 软件开发模型 |
4.2.2 开发工具与平台 |
4.2.3 系统开发 |
4.3 小结 |
第五章 RENDN软件应用实例 |
5.1 工程概况 |
5.2 起爆网路可靠性计算及评价 |
5.3 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浅析电爆网路准爆的可靠性(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许用爆破器材的准爆条件在新桥煤矿的应用[J]. 徐明,朱冬. 能源与环保, 2020(06)
- [2]电爆网路故障速查及电早爆分析[J]. 郭志强. 能源与环境, 2012(06)
- [3]电爆网路在高电磁场地区岩石爆破中的应用[J]. 翟国锋,杨智旭,唐献述. 工程爆破, 2010(02)
- [4]起爆网络系统可靠性研究[D]. 刘建丽.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9)
- [5]岩石微差爆破网络技术及应用研究[D]. 张利洪. 重庆交通大学, 2008(S1)
- [6]天然焦赋存区巷道掘进爆破的准爆可靠性[J]. 张正法,孙德宝,徐海峰,张计璨. 煤矿爆破, 2007(04)
- [7]拆除爆破技术及其安全科学研究[D]. 耿俊艳. 山东科技大学, 2007(04)
- [8]浅析提高非电微差起爆网路可靠性的措施[J]. 杨志红,曹军,舒大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08)
- [9]微差起爆技术及其对爆破效应影响研究[D]. 杨志红. 武汉大学, 2005(05)
- [10]非电起爆网路可靠性研究及其计算评价软件开发[D]. 杨月平. 中南大学,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