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或有债务问题研究

政府或有债务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如何防范财政风险,保持财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不确定性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财政风险,就会发现这种财政风险通常是和或有债务相连的。国际经验表明,如果政府忽视这种“隐性”财政风险,其对财政状况和政策的分析肯定是不全面的。一些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近几年都在加强对政府或有债务的研究,并明确提出了在政府财政报告中披露有关或有债务的信息。世界各国都在关注政府或有负债问题,有些国家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如新西兰、捷克、美国、加拿大、南非、巴西、哥伦比亚等都力图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来防范或有债务与财政风险的累积和爆发。由于我国现行的财政预算只是反映了政府活动的一部分内容,不能涵盖政府的全部财政活动,尤其是对游离于预算体系以外的政府或有债务缺乏有效的确认、量化、报告和披露制度,使得这一部分债务不断累积,并逐步转化为政府的直接负债。这将对政府财政的稳健运行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成为引发财政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和解决各级政府的或有债务问题,特别是分析其形成机制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与技术监测,对减少国家财政风险、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政府或有债务的分析框架,并把它放置于我国渐进转型的特殊的制度背景之下。在此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中国政府在渐进转型中形成的一个包含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或有负债体系,进而通过“时间赎买”策略和“补偿替代”模型,从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中解析了我国或有债务的形成机制。接下来把研究的视野拓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以东亚国家为样本,分析了政府隐性外债造成的金融危机,并对我国隐性外债进行了反思。之后,又从财政(公共)风险的视角对我国或有负债的规模及其引发的道德风险和制度性公共风险进行了评估和分析。最后本文提出在明晰政府行为风险责任与职责范围的基础上,应从制度、管理和技术三个层面上进行财政创新,对传统的政府或有负债体系进行改造,以防范和化解财政(公共)风险。全文除导论外共分七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政府或有负债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而对其进行理论上的解析,是探索这些问题解决办法的逻辑起点。本文从中国经济转型中公共部门赤字的融资方式入手,在借鉴汉娜(Hana Polackova Brixi)提出的财政风险矩阵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共部门的债务进行了分类,从而引出了本文对政府或有债务的研究口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政府的双重主体身份(经济主体和公共主体),并从经济学和会计学两个层次对政府或有负债进行释义,指出政府作为公共主体要面临法定(显性)和推定(隐性)的两种或有负债;政府或有负债具有不确定性、时效性的特点,并受政府的主观评价的影响,但它主要不是由政府自身的行为引起的,且大量的表现为推定的或有负债形式;制度安排、财政机会主义行为以及政府承担的稳定、发展、转轨的重任是或有债务的重要渠道;政府担保(隐性和显性)是或有债务的重要承载形式。对中央政府层次的或有负债考察,本文发现;在经济转型期间,中国政府积累的大量隐性、或有负债是依托于一种特殊的载体而存在的,这种特殊的载体就是政府构建的隐性担保体系。这一隐性担保体系表现政府对国有企业的隐性担保、对国有银行体系的隐性担保、对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隐性担保、对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和对养老金隐性负债的偿还义务。对地方政府层次的或有负债考察,本文认为,地方政府负债有其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和财政体制要求。但在无法定融资权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以“多元化融资”等多种名义举借,形成了大量的或有债务。通过我国目前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规模、结构、投向等进行了多角度的透视,本文从制度创新、财政体制、经济发展和债务管理等多方面分析了地方或有债务的成因。从中国渐进转型的制度变迁中解析或有债务形成的特殊路径。本文通过对前苏联、中东欧转型国家的样本分析以及中国情况的大量实证性研究,证明了中国政府确实在经济转型期内积累了大量的或有债务。在渐进转型过程中,中国政府通过“时间赎买”策略推迟了财政支付的过程。在短期内,财政支付的推迟又是通过过度积累隐性、或有债务的形式完成的。在收付实现制的财政预算体制下,将本应在预算内进行的财政活动转移到预算外,以“准财政活动”的形式部分地替代了政府预算内的支出,其结果必然是缓解了当前的财政压力,改善了政府的收支平衡表,表现为较低的赤字和负债率,然而获得这种财政绩效的代价却是长期财政成本的增加和未来财政风险的加大。本章最后用“补偿替代”模型验证了上述结论。把研究的视野拓展到开放背景下,本文发现;政府或有负债是以隐性外债的形式存在的,它表现为政府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对外借款提供的隐性担保。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政府隐性外债是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推演和分析了在东亚发展模式下,政府通过准财政行为对银行和企业提供的大量隐性担保,使后者产生了严重的道德风险,从而诱发了金融危机和货币危机。我国也有以不同形式存在的隐性外债,且数额可观,亚洲金融危机国家的经验教训应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从财政(公共)风险的视角分析政府或有债务。传统的财政分析方法只局限于财政预算内收支和显性赤字与债务的研究,从而忽略了隐性及或有债务引发的财政风险。即使考虑到这方面的影响,也仅仅是就债务而论债务,而没有涉及到政府用于还债的资产状况。本文采用财政可持续的分析方法,在广义资产负债框架下,对包括政府隐性、或有债务在内的综合负债水平和政府可用于还债的各类资产规模进行了测算,并对全国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与财政风险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评估。得出如下结论;(1)目前我国政府的直接显性债务资产负债率尚且适度,而在或有负债和综合债务层次上却都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和财政风险。(2)从债务构成看,隐性及或有债务风险要远远大于直接显性债务。(3)从债务主体看,地方债务风险大于中央债务风险。(4)而从动态的角度看,政府债务仍然具有较大的风险和不可持续性。在规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对我国政府或有债务引发的道德风险和制度性公共风险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防范或有债务风险的经验做法和对我国的启示。财政创新与风险控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或有债务(特别是政府担保)是一种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效的财政支持手段,要想提高这种财政杠杆的融资效率,规避或有债务造成的财政(公共)风险,就必须从制度、管理和技术三个层面上进行财政创新;(1)构建防范政府或有债务风险的制度路径。包括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增强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深化国企改革,建立风险与利益的对称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处理和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有步骤地支付转轨成本;改革粮食流通体制,逐步消化亏损挂账;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分类化解债务风险。(2)建立化解或有债务风险的的管理系统。包括完善政府担保机制;披露政府或有负债信息;实施或有负债的预算管理;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或有债务风险;建立或有负债的风险储备金制度。(3)探索预警或有债务风险的技术检测方法。一是运用风险概率、保险精算、计量经济模型、或有权益分析等技术探讨量化或有债务的方法;二是尝试建立综合债务口径的财政风险预警和监测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应包括基础数据库、宏观总量指标、微观预警指标、风险预期指标和政府承受能力指标。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前人的成果: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4 本文的写作思路与章节安排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二章 政府或有债务的分析框架
  • 2.1 公共部门赤字融资方式
  • 2.1.1 财政赤字的范围界定
  • 2.1.2 财政赤字的融资机制
  • 2.1.3 中国经济转型中赤字的融资方式
  • 2.2 公共债务的分类矩阵与政府的或有负债
  • 2.2.1 政府债务的划分
  • 2.2.2 政府或有债务的界定:本文的研究口径
  • 2.3 政府或有债务的层次与特征
  • 2.3.1 政府或有负债的层次
  • 2.3.2 政府或有负债的特征
  • 2.4 政府或有债务的形成机制
  • 2.4.1 或有债务形成的制度基础
  • 2.4.2 或有债务形成的“财政机会主义”动因
  • 2.4.3 或有债务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 2.5 政府担保:或有债务的重要承载形式
  • 2.5.1 担保的本质与内涵
  • 2.5.2 政府金融担保的作用范围
  • 2.5.3 显性担保与隐性担保
  • 第三章 中国政府或有负债体系:中央层次考察
  • 3.1 中央政府的债务分类矩阵
  • 3.2 隐性担保:来自国有经济部门的或有负债
  • 3.2.1 中央财政对国有企业的隐性担保
  • 3.2.2 中央财政对国有银行体系的隐性担保
  • 3.2.3 中央财政对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隐性担保
  • 3.2.4 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与银行体系重构的财政成本
  • 3.3 转轨成本:政府的社会养老金隐性负债
  • 3.3.1 养老保险新体制与转轨中的“空帐”问题
  • 3.3.2 转轨成本、养老金隐性债务与政府的责任
  • 3.3.3 政府的养老保险隐性负债规模
  • 3.4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隐性担保
  • 3.5 国家外债中产生的隐性和或有债务
  • 第四章 中国政府或有负债体系:地方层次考察
  • 4.1 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
  • 4.1.1 地方政府的范围
  • 4.1.2 地方政府债务的涵义
  • 4.2 地方政府负债的经济学分析
  • 4.2.1 宪政经济学视角
  • 4.2.2 财政联邦理论解释
  • 4.2.3 公共财政理论的分析
  • 4.3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多角度透视
  • 4.3.1 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矩阵
  • 4.3.2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实证分析
  • 4.4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成因
  • 4.4.1 制度创新: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初始条件与路径依赖
  • 4.4.2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形成的体制因素
  • 4.4.3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形成的经济发展因素
  • 4.4.4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形成的债务管理因素
  • 第五章 经济转型方式与政府或有负债
  • 5.1 激进转型国家的政府或有负债
  • 5.1.1 经济转型初期的财政风险
  • 5.1.2 财政调整与财政收敛的过程
  • 5.1.3 财政机会主义与政府或有负债
  • 5.1.4 转型国家经济重构中的或有负债与财政成本问题
  • 5.2 渐进转型次序与中国政府的或有负债
  • 5.2.1 渐进转型中的显性财政风险与政府或有负债
  • 5.2.2 渐进转型的次序安排与“时间赎买”策略
  • 5.2.3 “补偿替代”模型与或有债务的累积
  • 第六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或有负债
  • 6.1 开放经济下政府的隐性外债
  • 6.1.1 显性外债与隐性外债
  • 6.1.2 隐性外债与亚洲金融危机
  • 6.2 隐性外债与金融危机:一个理论推导
  • 6.2.1 模型假设条件
  • 6.2.2 预算约束线
  • 6.2.3 ELI的最优投资决策和借款决策
  • 6.2.4 隐性外债导致的金融危机
  • 6.3 政府担保、道德风险与货币危机
  • 6.3.1 政府担保与货币危机
  • 6.3.2 道德风险与亚洲金融危机
  • 6.3.3 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
  • 6.4 对中国隐性外债的反思
  • 6.4.1 中国隐性外债的存在形式
  • 6.4.2 隐性外债的成因
  • 6.4.3 隐性外债的负面影响
  • 6.4.4 控制和消除隐性外债的对策
  • 第七章 政府或有负债:从财政(公共)风险的视角分析
  • 7.1 风险、财政风险与政府的或有负债
  • 7.1.1 风险及其分类
  • 7.1.2 公共风险与财政
  • 7.1.3 财政风险与政府的或有负债
  • 7.2 中国政府或有负债的财政(公共)风险透析
  • 7.2.1 对政府综合债务风险的评估
  • 7.2.2 政府或有负债(隐性担保)引发的道德风险
  • 7.2.3 政府或有负债与渐进转型中的制度性公共风险
  • 7.3 防范或有债务风险的国际经验
  • 7.3.1 政府或有负债的估算与管理
  • 7.3.2 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风险的监控
  • 7.3.3 几点启示
  • 第八章 财政创新与风险控制
  • 8.1 明晰政府行为的风险责任与职责范围
  • 8.1.1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风险责任约束机制
  • 8.1.2 以公共风险为导向调整公共支出的配置范围
  • 8.2 构建防范政府或有债务风险的制度路径
  • 8.2.1 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增强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
  • 8.2.2 深化国企改革,建立风险与利益的对称机制
  • 8.2.3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处理和化解银行不良资产
  • 8.2.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步骤地支付转轨成本
  • 8.2.5 改革粮食流通体制,逐步消化亏损挂账
  • 8.2.6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分类化解债务风险
  • 8.3 建立化解政府或有债务风险的管理系统
  • 8.3.1 完善政府担保机制
  • 8.3.2 披露政府或有负债信息
  • 8.3.3 实施或有负债的预算管理
  • 8.3.4 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或有债务风险
  • 8.3.5 建立各级政府的或有负债风险储备金制度
  • 8.4 探索预警政府或有债务风险的技术监测方法
  • 8.4.1 对政府或有债务计量的困难性
  • 8.4.2 政府或有债务计量方法的探讨
  • 8.4.3 综合债务口径的财政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的设计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融资平台公司的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风险研究[J]. 地方财政研究 2016(01)
    • [2].我国财政或有债务与财政风险防范[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3].源于我国银行业的政府或有债务:一个规模测度[J]. 财政研究 2019(09)
    • [4].公共财政框架下我国政府或有债务风险管理[J]. 经济问题 2009(05)
    • [5].源于自然灾害的政府或有债务风险管理——一个分析框架[J]. 财政科学 2020(05)
    • [6].中国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03)
    • [7].PPP政府或有债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与借鉴[J]. 财政研究 2018(05)
    • [8].控制政府或有债务风险的预算管理措施[J]. 经济研究参考 2009(48)
    • [9].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研究综述[J]. 浙江经济 2008(04)
    • [10].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问题辨析[J]. 浙江经济 2008(02)
    • [11].政府隐性或有债务的五大特征[J]. 财政监督 2008(01)
    • [12].政府或有债务控制:国外经验与启示[J]. 财贸研究 2012(05)
    • [13].XA市地方或有债务信息披露研究[J]. 纳税 2019(27)
    • [14].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地方政府或有债务会计研究[J]. 财会通讯 2014(07)
    • [15].我国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风险问题研究[J]. 中国财政 2018(04)
    • [16].国内地方政府债务文献梳理[J]. 中国集体经济 2016(15)
    • [17].利率市场化指向严谨货币条件[J]. 今日中国论坛 2012(07)
    • [18].论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评估及披露[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01)
    • [19].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分析[J]. 首席财务官 2012(05)
    • [20].债务风险尚可控 或有债务须警惕[J]. 行政管理改革 2017(05)
    • [21].企业产权交易过程中的或有债务[J]. 上海国资 2009(09)
    • [22].外资并购国企具体法律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5(03)
    • [23].财政机会主义与完善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预算管理[J]. 地方财政研究 2013(05)
    • [24].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预算管理研究[J]. 地方财政研究 2017(08)
    • [25].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结构性分析[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5(02)
    • [26].地方政府或有债务信息披露与风险防范——基于地方政府财务报告视角[J]. 金融发展评论 2014(10)
    • [27].化解地方债务偿还与流动性风险[J]. 中国财政 2014(12)
    • [28].县级财政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消费导刊 2010(07)
    • [29].我国县级财政债务问题研究[J]. 当代经济 2010(03)
    • [30].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风险研究[J]. 北方经贸 2017(08)

    标签:;  ;  ;  ;  

    政府或有债务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