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刻板印象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概念,受到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研究广泛的重视。刻板印象与偏见、歧视同属社会认知范畴,三者紧密相关,因此对刻板印象研究理论意义重大。传播学研究目前正处于不断向外界渗透阶段,本文对刻板印象的研究也正是此种趋势的表征之一。河南区域歧视现象形成于上世纪末,作为一种社会消极认知偏见目前仍广泛存在。本文以河南集体形象为例的研究初衷,即是关注现实、深究问题。本文第一章回顾河南现象的种种表现、危害以及原因,与之相关的解决建议,以及河南目前所处的窘境。第二章主要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多角度介绍关于“刻板印象”的概念理论,同时进一步研究了媒体在刻板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第三章则以《北京晚报》法制新闻报道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主题、人物的分类归纳得出都市媒体中的河南集体形象;同时,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对新闻文本加以分析,探究新闻背后的偏向性。第四章在前三章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刻板印象的生成机制,提出刻板印象的影响机制与动态生成模型。本研究的价值在于归纳出河南的集体媒介形象与提出初步的刻板印象模型。以后的研究趋向是建立动态指标监测机制,研究人们的心理变迁以及进行影响变量间的实证分析。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球战“疫”纸媒如何打——《北京晚报》世界新冠疫情报道的全媒体实践[J]. 中国传媒科技 2020(03)
- [2].如坐针毡[J]. 党课参考 2018(05)
- [3].历代《北京晚报》藏品集[J]. 中国报业 2014(23)
- [4].杨小敏:勿用抢跑心态对待寒假补习[J]. 中小学德育 2020(02)
- [5].五爱道德、党报通讯员及其他[J]. 中国老年 2016(20)
- [6].2017,从这些好书开始读起[J]. 温州人 2017(01)
- [7].蕴蓄既久 顺理成章——论“北京的母亲河”之说的提出[J]. 北京文博文丛 2016(04)
- [8].工具间里的“饯行酒会”[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7(08)
- [9].开始上“中英文翻译”课了[J]. 北京纪事 2017(08)
- [10].徐进漫话[J]. 海内与海外 2017(03)
- [11].她调查[J]. 祝你幸福(上旬刊) 2017(03)
- [12].走进即将失去的记忆——伤逝儿时的小铺儿[J]. 北京纪事 2017(09)
- [13].诗人的形象——韩永诗集《蝼蛄告状》《年轮里的阳光》序[J]. 娘子关 2017(04)
- [14].打造一个“不倒翁”社会[J]. 金秋 2017(17)
- [15].努力促进教育惩戒规则顺利实施[J]. 广西教育 2019(48)
- [16].散尽家财方知误诊[J]. 科学养生 2008(12)
- [17].都市报如何“谈好纸上兵”——《北京晚报》军事版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记者 2012(06)
- [18].以新制胜——回顾《北京晚报》南非世界杯报道[J]. 新闻窗 2011(02)
- [19].4月优异版面[J]. 青年记者 2011(13)
- [20].近年来媒体雾霾报道议题的框架分析——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15(11)
- [21].从《北京晚报》广告看三十年空调消费形态的变迁[J]. 新闻传播 2015(05)
- [22].掘进历史的深层[J]. 杂文选刊(上旬版) 2009(11)
- [23].行百里者半九十[J]. 青春期健康 2015(09)
- [24].会商“思想偏激”的北大教授[J]. 晚报文萃 2011(13)
- [25].浅析《北京晚报》“新闻观点”版面的选题[J]. 中国报业 2014(06)
- [26].“士族”非“士卒”[J]. 咬文嚼字 2013(04)
- [27].谁偷走了孩子的暑假[J]. 甘肃教育 2016(14)
- [28].“房娃”想辍学,称收房租就够了[J]. 初中生 2015(02)
- [29].“深度调查”的选题来源与策划思路[J]. 中国记者 2008(04)
- [30].浅析大数据时代下《北京晚报》数据新闻实践[J]. 中国报业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