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授力树干杨树应拉木内源激素分布规律及主要木材性质的研究

人工授力树干杨树应拉木内源激素分布规律及主要木材性质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人工倾斜中林46杨树(Populus×euramericana (Dode) Guiner CL.‘Zhonglin 46’),在不同时间跟踪测定其直立树干向阳面、背阴面和倾斜树干应拉区(树干上侧)、对应区(树干下侧)树干形成层中5种内源激素:吲哚-3-乙酸(IAA)、吲哚-3-丁酸(IBA)、玉米素(Z)、赤霉素(GA)、脱落酸(ABA)的含量。根据测得数据比较同一倾斜树干不同部位、不同倾斜树干同一部位、不同时间各部位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同时比较杨树应拉木中各激素分布规律,以期为探讨杨树应拉木的成因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测定杨树应拉木主要木材性质,比较应拉木和正常木解剖特征的差异。所得结果如下:1.同一倾斜角度不同部位,即倾斜树干的应拉区和对应区各激素含量存在差异。4月份、6月份、9月份测得的IAA含量表明,各倾斜树干(除30°)应拉区的IAA含量低于对应区,但在4月份和6月份中,倾斜30°树干应拉区的IAA含量均高于对应区。在各倾斜树干中,GA含量的变化规律是树干上部低于下部,但每次测定中都有一个倾斜角度存在差异,即:4月份倾斜15°树干、6月份倾斜30°树干、9月份倾斜60°树干应拉区的GA含量高于其对应区。其他3种激素IBA、Z和ABA在各次测定中未发现一致的规律。2.不同倾斜角度同一区域各激素含量变化如下: IAA、IBA、GA在4月份和9月份含量变化不明显,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6月份含量变化明显。在9月份,不同倾斜角度应拉区和对应区的Z含量变化不明显,但在6月份变化明显。ABA在9月份和12月份测定时,各倾斜角度应拉区变化趋势一致(60°有偏差);在4月份,各倾斜角度应拉区ABA含量变化较大;对应区ABA含量在4月份、9月份和12月份变化规律不一致。3.不同采样时间各激素含量变化差异很大。6月份时,IAA、IBA、GA和Z这4种激素测得的含量最高,但在12月份检测不到。IBA、GA和Z的含量是9月份均高于4月份,而各个倾斜角度的IAA含量基本是4月份高于9月份。ABA含量在4月份时最高,其余依次为12月份、9月份,6月份检测不到。4.人工授力树干杨树应拉木解剖特征:从直立树干到倾斜60°树干其胶质层结构逐渐明显,且范围逐渐变大;倾斜角度越大其细胞形状越不规则,胶质层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而变厚,且脱落明显。5.同一倾斜角度不同区域纤维长度存在差异。倾斜角度大的树干(30°、45°、60°),其应拉区纤维长度小于对应区;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应拉区纤维长度变小,而对应区纤维长度则随之增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倾斜角度对纤维长度的影响在0.01水平显著;不同区域对纤维长度的影响不显著;倾斜角度和区域二元交互效应对纤维长度的影响在0.01水平显著。6.在直立树干、倾斜15°和30°的树干中,应拉区微纤丝角大于对应区;而在倾斜45°和60°的树干中,应拉区微纤丝角小于对应区。对应区微纤丝角从直立树干到倾斜60°树干中整体呈一定的递增趋势;而应拉区微纤丝角变化整体呈折线变化,但相差不大,变化范围为17°~2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倾斜角度对微纤丝角大小的影响在0.01水平上显著;不同区域对微纤丝角的影响在0.01水平显著;倾斜角度和区域二元交互效应对微纤丝角的影响在0.01水平显著。7.在直立树干中,向阳面的基本密度小于背阴面。在倾斜15°树干中,应拉区的基本密度也小于对应区;在倾斜30°、45°、60°树干中,应拉区的基本密度大于对应区。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应拉区的基本密度呈增长趋势,而对应区变化幅度不大。8.杨树应拉木的气干材和绝干材的干缩率变化范围大于正常材。在同一树干的不同区域中,气干材的弦向干缩率、径向干缩率和纵向干缩率整体趋势是对应区大于应拉区,但具体到对应的倾斜角度存在差异。而绝干材的弦向干缩率和纵向干缩率整体也都呈对应区大于应拉区的趋势,但径向干缩率整体是应拉区大于对应区。在不同倾斜角度的同一区域中,无论是绝干材还是气干材,各倾斜角度其弦向、径向干缩变化不明显,但纵向干缩率差异较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应力木研究动态
  • 1.2.2 植物内源激素调控机制研究动态
  • 1.3 内源激素测定方法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基地情况
  • 2.1.2 人工林培养及样木选择情况
  • 2.1.3 主要试剂
  • 2.2 实验材料的准备
  • 2.2.1 样品的采集及制作
  • 2.2.2 样品的前处理
  • 2.2.2.1 样品的研磨
  • 2.2.2.2 样品前处理的优化处理
  • 2.2.2.3 样品前处理实验流程
  • 2.2.3 标准品的配制
  • 2.3 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 2.3.1 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内源激素的方法
  • 2.3.2 内源激素的定性及定量方法
  • 2.3.2.1 内源激素的定性方法
  • 2.3.2.2 内源激素的定量方法
  • 2.3.3 木材主要性质的研究方法及测
  • 2.3.3.1 微纤丝角的测定
  • 2.3.3.2 基本密度的测定
  • 2.3.3.3 木材干缩性质的测定
  • 2.3.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2.3.5 实验仪器设备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人工授力树干杨树应拉木内源激素变化规律
  • 3.1.1 同一倾斜树干不同部位内源激素变化规律
  • 3.1.2 同一部位不同倾斜角度树干中的内源激素变化规律
  • 3.1.2.1 不同倾斜角度应拉区中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
  • 3.1.2.2 不同倾斜角度对应区中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
  • 3.1.3 不同时间各内源激素变化规律
  • 3.1.3.1 不同时间应拉区各激素变化规律
  • 3.1.3.2 不同时间对应区区各激素变化规律
  • 3.1.4 不同倾斜角度、不同区域、不同采样时间对内源激素差异影响
  • 3.2 人工授力树干应拉木木材主要性质变化规律
  • 3.2.1 杨树应拉木解剖特征
  • 3.2.2 纤维长度变化规律
  • 3.2.2.1 同一树干不同区域纤维长度比较
  • 3.2.2.2 同一区域纤维长度变化
  • 3.2.2.3 不同倾斜角度、不同区域对纤维长度影响
  • 3.2.3 微纤丝角变化规律
  • 3.2.3.1 同一倾斜角度不同区域微纤丝角比较
  • 3.2.3.2 不同倾斜角度同一区域微纤丝角比较
  • 3.2.3.3 不同倾斜角度、不同区域对微纤丝角影响
  • 3.2.4 不同倾斜角度不同区域基本密度变化规律
  • 3.2.4.1 同一树干不同区域基本密度比较
  • 3.2.4.2 不同树干同一区域基本密度比较
  • 3.2.5 干缩性质的比较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人工授力树干杨树应拉木内源激素分布规律及主要木材性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