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海洋—大气耦合系统中海气界面的热平衡及本世纪北海在IPCC-A1B情景下气候变化的评估

区域海洋—大气耦合系统中海气界面的热平衡及本世纪北海在IPCC-A1B情景下气候变化的评估

论文摘要

基于一款通用的耦合器OASIS构建了HAMSOM与REMO的区域海洋-大气耦合系统。对比耦合前后的海气界面热通量数据,显示,耦合系统中的海气界面热交换处于平衡状态,且维持这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潜热交换。分析大气模式中使用不同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发现在海气边界层存在着对流-风-蒸发正反馈。当SST升高后,海表面气温(SurfaceAtmosphere Temperature, SAT)随之升高,与此相伴随,海表面湿度增加。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升高都会使其密度减小。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海表面湿空气向上输运,对流加强;加强的对流又有益于水汽脱离海表面从而促进了蒸发过程。与此同时,对流的加强也会使海表风速增强。对流、风、蒸发相互影响,形成正反馈。维持该正反馈的能量来自于海表面散失的潜热。而SST的高低决定了该正反馈的强弱。对比耦合与非耦合状态下的SST与SAT,发现耦合状态下的SST与SAT差别较非耦合状态下小。耦合状态下的两个变量相互影响,而在非耦合状态下,其变化只体现在海洋或大气一侧。这种差别导致使用Bulk Formula计算海表面净热通量强迫的非耦合海洋模拟中夏季SST低于正常值,冬季高于正常值,且冬季误差较大。误差的季节差异主要是由于北海存在季节性温跃层而引起的。对不同耦合步长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耦合步长的改变不会影响SST的长期变化,但会对一年内的模拟结果产生较大差异,可达2度左右。这种差异来自于对太阳辐射的量化误差。此外,随着耦合频率的增加,风应力强迫的频率也随之增加,这会使海水的混合增强,从而促进海表热量向深层传递。对MPI-OM与ECHAM5全球耦合模式在IPCCA1B情景下的模拟结果进行降尺度,应用耦合系统对本世纪100年北海的气候变化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北海海平面平均升高0.6-0.7米,年降雨量增加近100mm,云覆盖量亦有所增加,从69%上升到72%。SST升高2.1度,SAT升高2.5度,且升温出现昼夜、季节不对称现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耦合模式的构建
  • 1.1 OASIS 简介
  • 1.2 HAMSOM 简介
  • 1.2.1 控制方程
  • 1.2.2 其他边界条件
  • 1.3 REMO 简介
  • 1.4 耦合方案简介
  • 1.5 耦合系统在北海的配置信息
  • 1.6 北海简介及模式结果的验证
  • 第二部分:区域海气耦合模式中海气界面的热平衡
  • 2.1 海气界面的热平衡简介
  • 2.2 耦合模式中的热平衡
  • 2.3 耦合与非耦合状态下海气界面热通量的差异
  • 2.4 对流—风—蒸发反馈
  • 2.5 不同非耦合方式对系统模拟的误差及其原因
  • 2.6 耦合步长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三部分:北海在 IPCC-A1B 情景下本世纪气候变化的评估
  • 3.1 IPCC 第四次评估报告简介
  • 3.2 北海在 IPCC-A1B 情景下本世纪气候变化的评估
  • 3.3 北海气候变暖的不对称性
  • 3.4 对气候变暖的探讨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耦合器使用方法简介
  • 附录2 耦合器 namcouple 文件设置
  • 附录3 观测 SST 与耦合系统后报 SST 对比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区域海洋—大气耦合系统中海气界面的热平衡及本世纪北海在IPCC-A1B情景下气候变化的评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