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乌托邦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通过对乌托邦正面的光明描绘抑或反面的极端揭露为人类打开了一扇观望未知世界的天窗,表达了人类追求自身生存的优化境遇的精神法则。本文采用社会历史学批评方法及运用相关的文艺美学理论范畴,将乌托邦文学现象作为一种审美对象进行研究,以便发掘出乌托邦文学这一现象的审美特性及其精神内涵。在梳理乌托邦文学自身演变轨迹和文本特点变化的基础上,本文对乌托邦文学的审美特征即想象、怀旧、希望与批判进行了相关梳理,这些审美特征虽然在以往乌托邦文学研究中有所涉及,但却较少作深入分析。想象是乌托邦文学的建构中介,怀旧是乌托邦文学在记忆中美好的再现,希望代表一种积极乐观的面对未来的态度,批判则是乌托邦文学走向深刻思索的必经之路。本文各节路线将正面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作为一种过渡贯穿起来,并分别对其做出各有侧重点的解读以达到共同的本质诉求。最后在审美特征的基础上引申出乌托邦文学的精神内涵:正面乌托邦文学表达出来的是一种和谐关系,反乌托邦文学则通过对同一性的反抗,关注技术和极权政治等意识形态对人及自然的压抑。在对外在客观世界的实践改造的同时,镌刻出人类自身本质力量的成长轨迹,并由此转化成人在寻求自身可能性生存境遇中所体现出来的主观精神,传达出人作为存在物不断超越自身以追寻自由和谐境界的生存方式的永恒主题。这一无限性的动态变化体现出“过程”的精彩,表明了乌托邦文学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概念整合视角探析反乌托邦文学的隐喻性——以《我们》为例[J]. 现代交际 2020(20)
- [2].瘟疫游戏:反乌托邦叙述与创伤表征[J]. 新闻界 2020(09)
- [3].反乌托邦的诞生[J]. 文艺理论研究 2019(01)
- [4].中国当代反乌托邦和恶托邦科幻小说比较研究[J]. 扬子江评论 2019(04)
- [5].后现代式精神下欧美反乌托邦类型片表达刍议[J]. 电影评介 2018(06)
- [6].方格空间:西方青少年反乌托邦电影中的权力技术[J]. 艺术评鉴 2018(17)
- [7].思考与界定:“反乌托邦”“恶托邦”小说名实之辨[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8].浅析客观背景对反乌托邦文学中“新社会”设定的影响——以《1984》为例[J]. 牡丹 2018(36)
- [9].典型反乌托邦小说的叙事模式——以“反乌托邦三部曲”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8(12)
- [10].《记忆传授人》的反乌托邦精神解读[J]. 知识文库 2016(17)
- [11].反英雄主义形象在反面乌托邦小说《发条橙》中的体现[J]. 科学中国人 2017(03)
- [12].乌托邦到反乌托邦文学嬗变下的现代性意义[J]. 北方文学 2017(14)
- [13].论反乌托邦电影的意识形态编码[J]. 文化研究 2016(04)
- [14].浅谈《北京折叠》小说背景的启示[J]. 青年文学家 2017(03)
- [15].“被幸福”的美丽新世界[J]. 青年文学家 2017(17)
- [16].诗歌谈论未来:被背叛的遗嘱[J]. 诗歌月刊 2017(06)
- [17].反乌托邦的商业可能——评音乐剧《魔法坏女巫》[J].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7(04)
- [18].二十世纪反乌托邦经典小说[J]. 工会博览 2020(18)
- [19].当代反乌托邦电影研究[J]. 齐鲁艺苑 2019(01)
- [20].反乌托邦文学的人性主题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02)
- [21].当我们凝视深渊——青年人为何应读反乌托邦文学[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19(04)
- [22].反乌托邦末世小说:那么爱你为什么?[J]. 新东方英语(中学生) 2015(05)
- [23].“现代性”视阈下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题材辨析[J]. 俄罗斯文艺 2010(01)
- [24].以中国新儒学思想视角看反乌托邦电影——以《猩球崛起3》为例[J]. 新闻传播 2018(17)
- [25].中国式的“反乌托邦”小说[J]. 文艺争鸣 2015(01)
- [26].20世纪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发展轨迹探析——以《我们》、《切文古尔镇》、《夜猎》为例[J]. 理论观察 2015(03)
- [27].反乌托邦三部曲[J]. 同学少年 2015(08)
- [28].从反乌托邦到城市微更新[J]. 华中建筑 2019(09)
- [29].折叠在反乌托邦世界中的沉重现实[J]. 名作欣赏 2018(15)
- [30].“青少年反乌托邦”科幻文学对青少年的影响[J]. 文教资料 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