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回族妇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家庭暴力,农村留守妇女,村民委员会,妇女组织,婚姻家庭,人民政府,妇女代表,用人单位
回族妇女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 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政治权利第叁章 文化教育权益第四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第五章 财产权益第六章 人身权利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第八章 法律责任第九章 附 则第一章 总(本文来源于《宁夏日报》期刊2019-10-09)
王玉红[2](2019)在《回族农村妇女的贫困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摘要-2018》显示,截止2017年末,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其中女性占到了一半。在女性贫困群体中,回族妇女受宗教氛围、传统习俗的影响,贫困程度更深,贫困状况也更加隐蔽。回族妇女承担了几乎所有家务照料与儿童抚育工作,是家庭和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劳动力,但在社区参与方面,处于“失声”状态的回族妇女需求被忽视。回族妇女缺乏经济支配权利、文盲率高、过早结婚生育、挨打靠忍、生病靠扛成为普遍现象。在家庭资源的分配中,回族妇女也处于最底端。当下所实行的精准扶贫政策,是以户为单位进行识别,扶贫战略忽略了男女的性别差异,也忽略了在贫困户内部,不同性别需求与贫困状态的不同,导致扶贫效果不理想。本研究以甘肃省D镇的回族妇女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研究的方法,基于多维贫困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对D镇的回族妇女、D镇政府、村委会和男性村民等开展无结构式访谈。搜集了回族妇女和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反贫困需求,研究发现,回族男性在社区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在申请扶贫资源时更倾向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回族女性则更关注家庭的生计需求、家庭健康和儿童教育等。而我国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性别盲视和不敏感,使得贫困回族妇女的真实需求很难被回应,难以达到精准扶贫,从而有效地缓解妇女贫困。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从制度上对回族妇女和女童予以特别保障,为回族女童提供12年的义务教育,提高回族妇女群体教育水平的同时,预防生育伤害。第二,加强国家扶贫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性别敏感性和性别分析;第叁,精准扶贫根据不同的地域,应当有适合本地发展情况的监测评估体系;第四,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马婧[3](2019)在《兰州市回族、东乡族流动妇女城市适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型以及现代化的进程,生计方式的变革促使农村劳动力人口开始逐步向城市流动。越来越多的回族、东乡族妇女随着打工潮进入兰州另谋生路。但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民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她们在开展城市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地面临挑战和机遇,在现代化与传统化的互动中不断地进行着调适与自我建构。本文主要运用访谈、参与观察、文献查阅等方法,以文化适应为主要理论工具,通过对兰州市西园街道40多名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流动妇女城市适应的深描与分析,探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回族、东乡族女性进入现代化城市后,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碰撞中,她们如何调整自己的社会定位,重新建构社会归属。新的归属与观念的重构过程,又对她们的性别与婚姻观念、社会与家庭角色带来怎样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对西北回族、东乡族女性的整体文化,特别是家庭文化、性别等级关系等方面又发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绪论涉及研究缘起与意义,继而对相关文献作以梳理和分析。第一章首先就兰州市回族、东乡族流动妇女流出的背景及流入的原因、方式、概况作以简单分析;第二章重点对其进入城市之后的生计方式作以讨论,运用差序格局理论对其亲缘关系、地缘关系等在城市生存中的重要作用作以分析,并就主要的生计方式作以梳理;第叁章通过与访谈案例的结合,从回族、东乡族传统的寺坊生活出发,探讨了她们融入城市寺坊、构建新的身份归属与认同的过程;第四章重点描述了流动女性从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到进入城市后的现代教育观的转变;第五章从流动妇女社交、服饰与娱乐方式等的转变,对她们进入城市后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以总结。最后结语部分就文化适应进行了反思,并对城市回族、东乡族流动妇女城市化过程中女性自主能动性的提升作以总结。(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赵萱婷,祁乐瑛[4](2018)在《回族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的兴旺发达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国民的科学素质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农民素质的高低势必影响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进程。此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189名回族农村妇女进行了调查,并用spss24. 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A.回族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水平在年龄和回娘家频率上具有差异性。B.回族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生活状况、职业、个人及家庭收入等因素对其科学素质得分具有影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8年24期)
李欣欣[5](2018)在《回族乡村妇女家庭生活中的媒体呈现——基于河南省叁个回族乡村的调查与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社会是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表征,技术成为传统文化消解和重构的重要力量。作为现代性传入乡村的一种途径和手段,以电视、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技术化媒体渗透传统乡村,影响个人和村落的日常生活。本文从妇女自身的生活逻辑出发,立足河南叁个回族乡村的调查资料,将现代媒体与传统乡村回族妇女的家庭生活变迁相联系,探讨回族乡村妇女在电视、网络、手机等技术化媒体的影响下,所呈现出的婚恋途径的多样化、婚姻仪式的混合化及育儿方式的现代化,同时关注妇女对于现代技术变革的回应与反思,进一步思考现代技术发展与日常生活的变迁。(本文来源于《回族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高承俊,顾巧玲,周云松,马戎,兰咏梅[6](2018)在《Apo B基因多态性与兰州回族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Apo 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042034位点在兰州回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兰州回族妇女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至2017年在兰州某叁甲医院就诊的回族妊高症妇女217人,年龄18~45岁,(33.6±2.2)周,采用MALDI-TOF法对其血样进行Apo B基因rs1042034位点多态性的检测及血脂水平检测,根据血脂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高血脂组和血脂正常组,分析该多态性位点与兰州回族妇女妊高症患者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妊高症组甘油叁酯(TC)和总胆固醇(T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2)ApoB基因rs1042034位点多态性妊高症合并高脂血症组与血脂正常组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GG和AG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G-A/A基因型携带者患妊高症的风险高于G/G基因型携带者[OR(95%CI=1.77(1.03-3.04),P<0.05)];(4)妊高症合并高脂血症组A/G-A/A基因型携带者TC水平明显高于G/G基因型携带者(P<0.05),其他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B基因rs104203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兰州回族妇女妊高症患者血脂代谢相关,等位基因A可能是血脂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甘肃医药》期刊2018年09期)
赵思佳,贺梅年[7](2018)在《西宁地区回族妇女腹壁子宫内膜异位2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西宁地区回族妇女腹壁子宫内膜异位2例分析探讨如下。(本文来源于《健康之路》期刊2018年09期)
张云佳[8](2018)在《基层回族妇女人大代表履职测评及提升对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回族妇女人大代表是基层人大代表中的中流砥柱,她们既代表了回族群众的利益更体现了广大女性同胞参政议政的热情。随着时代的变迁,回族妇女人大代表的地位逐渐上升,但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妇女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以及固原市原州区的基层人大代表的走访与问卷调查,了解基层回族妇女人大代表的履职现状。客观且全面地把握回族妇女人大代表履职的现状与宪法、法律的要求以及选民期望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提出提升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8年14期)
杨红梅[9](2018)在《农村回族妇女的自我认同感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甘肃省X村的回族妇女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她们的生存发展现状,针对在地社区妇女将自己的身份仅归结为女儿、妻子、儿媳及母亲,而忽略了主体“我”的能力和价值,“屋里人”的身份定位表现出对自我主体身份及性别的不认同;对健康照顾的差别对待,使得家中的优质医疗资源倾向于小孩和老人及丈夫,导致自身小病拖成大病或慢性病,给身体造成创伤,表现出妇女们对自我身体的不认同;长期枯燥的乡村生活使得妇女向往城市,想要逃离村庄,体现出妇女对自身乡土身份的排斥和否认。总体归结为在地社区回族妇女的自我认同感较低,并对她们的生活和心理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帮助妇女进行自我认同感的建设具有现实必要性。自我认同感建设的行动研究主要分为叁个方面:第一,考察了在地社区回族妇女的生活现状和服务需求。进入田野,融入在地妇女的日常生活,通过妇女的口述,了解其婚姻状况、生活状况、受教育状况、健康状况,然后深入分析发现,在地回族妇女的低自我认同感主要表现在对“我是谁”的问题界定模糊、缺乏爱护和保护自我意识、对在地乡土身份的不认同。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性别因素中的男孩偏好、妇女受教育水平低、家庭经济地位不对等及宗教等。第二,干预的行动:在在地社区内开展“我是谁”妇女识字小组、“关爱我自己”妇女健康知识讲座、“我骄傲”绘制心中的家园及“我可以改变”营造在地社区图书馆等一系列的干预活动,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妇女提高自我认同感,促进回族妇女的成长和发展。第叁,总结与反思。总结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回族妇女自我认同感建设中的经验,反思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5-01)
乔娇娇[10](2018)在《社会工作助力回族农村妇女识字能力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妇女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进步,但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差距仍然存在,其中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与男性差距较大,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囿于传统、地域和经济等诸多因素,其受教育水平不仅比男性差,而且也整体低于汉族农村妇女的教育水平。少数民族妇女文化素质的低下不仅影响到经济生活方式,更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提升少数民族妇女的文化素质是提升少数民族整体素质的关键,也是少数民族素质得以良性循环的关键。本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X村的回族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深度访谈法考察了X村回族妇女的文化程度及对于识字的需求情况,在社会工作价值观以及社会工作增能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实施了小组活动,最后针对小组活动的效果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对于社会工作助力回族妇女识字能力提升的几点思考。通过研究,笔者认为社会工作在助力回族农村妇女识字能力提升方面有价值理念的优势,丰富的理论为实践指明了方向,介入方法的多样性给予不同服务对象个性化的帮助等优势,但也仍存在基层领导干部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不够、存在信任问题、社会工作者实务经验不足,研究设计不完善等不足。并得出了如下结论:志愿服务、妇女互助和文化反哺现象的出现,使得社区成员之间联系密切,增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粘合度;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活动为服务对象赋权,提升了其自我效能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民族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叁者的有机结合;社会工作在助力回族农村妇女识字能力提升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4-01)
回族妇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摘要-2018》显示,截止2017年末,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其中女性占到了一半。在女性贫困群体中,回族妇女受宗教氛围、传统习俗的影响,贫困程度更深,贫困状况也更加隐蔽。回族妇女承担了几乎所有家务照料与儿童抚育工作,是家庭和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劳动力,但在社区参与方面,处于“失声”状态的回族妇女需求被忽视。回族妇女缺乏经济支配权利、文盲率高、过早结婚生育、挨打靠忍、生病靠扛成为普遍现象。在家庭资源的分配中,回族妇女也处于最底端。当下所实行的精准扶贫政策,是以户为单位进行识别,扶贫战略忽略了男女的性别差异,也忽略了在贫困户内部,不同性别需求与贫困状态的不同,导致扶贫效果不理想。本研究以甘肃省D镇的回族妇女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研究的方法,基于多维贫困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对D镇的回族妇女、D镇政府、村委会和男性村民等开展无结构式访谈。搜集了回族妇女和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反贫困需求,研究发现,回族男性在社区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在申请扶贫资源时更倾向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回族女性则更关注家庭的生计需求、家庭健康和儿童教育等。而我国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性别盲视和不敏感,使得贫困回族妇女的真实需求很难被回应,难以达到精准扶贫,从而有效地缓解妇女贫困。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从制度上对回族妇女和女童予以特别保障,为回族女童提供12年的义务教育,提高回族妇女群体教育水平的同时,预防生育伤害。第二,加强国家扶贫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性别敏感性和性别分析;第叁,精准扶贫根据不同的地域,应当有适合本地发展情况的监测评估体系;第四,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回族妇女论文参考文献
[1]..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权益保障条例[N].宁夏日报.2019
[2].王玉红.回族农村妇女的贫困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3].马婧.兰州市回族、东乡族流动妇女城市适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9
[4].赵萱婷,祁乐瑛.回族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
[5].李欣欣.回族乡村妇女家庭生活中的媒体呈现——基于河南省叁个回族乡村的调查与阐释[J].回族研究.2018
[6].高承俊,顾巧玲,周云松,马戎,兰咏梅.ApoB基因多态性与兰州回族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J].甘肃医药.2018
[7].赵思佳,贺梅年.西宁地区回族妇女腹壁子宫内膜异位2例分析[J].健康之路.2018
[8].张云佳.基层回族妇女人大代表履职测评及提升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8
[9].杨红梅.农村回族妇女的自我认同感建设[D].兰州大学.2018
[10].乔娇娇.社会工作助力回族农村妇女识字能力提升研究[D].兰州大学.2018
标签:宁夏回族自治区; 妇女联合会; 家庭暴力; 农村留守妇女; 村民委员会; 妇女组织; 婚姻家庭; 人民政府; 妇女代表; 用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