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言志赋概论

两汉言志赋概论

论文摘要

言志赋其实是两汉文人思想抱负的书面表达。但两汉400余年来,文人在繁盛帝国的强大压力下,大多忽视自我的存在,因而他们所抒发的抱负多是关于政教得失的。他们的抱负反映在赋——当时风靡全国的文体形式上,就是所谓言志赋。严格来说,言志赋出现在东汉。崔篆写出了第一篇题目含“志”的赋——《慰志赋》。这篇赋被认为是言志赋的真正开端。之后有冯衍《显志赋》、班固《幽通赋》、张衡《思玄赋》等继起篇章。但这并不能说明之前就没有言志赋作品出现,如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言志赋,只是没有冠以“志”的名称。在两汉,写赋家之志而未冠“志”之称的情况,并不少见。那么这么多言志赋作品中,文人的情感是怎样的呢?随着社会状况的起起落落,他们的创作有什么变化?在两汉的地位怎样?对后世有什么影响?通过对言志赋的研究,我们试图揭开这层面纱。前人对言志赋作为一个类别的关注度不高,清以前没有见到相关著作;大多是就某一篇单独评价,如刘熙载《艺概·赋概》、胡应麟《诗薮》。之后论家对其有了一定的关注,也没有专门研究,只是作为全书的一个部分,进行简单的分析。不少论文倒有所触及,却冠以“士不遇”、“抒情”等题目,或有失偏颇或不够严谨。我们认为,两汉文人表达关于政教得失的个人抱负、人生理想、情感倾向的赋都应该属于“言志赋”,这同“抒情赋”有一定的区别。这些赋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鉴于以上考虑,本文分为四章:首章分为两节,第一节辨析何为言志,言志出处以及它的具体内涵,继而对言志赋的产生情况进行了一番阐述。在明晓这些基本概念后,第二节把两汉的的言志赋一一列出,并在篇章取舍、分类等方面进行辨析,作出说明。次章从微观讨论、分析。我们首先把言志赋从文体上分为骚体和散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骚体按内容分为“代言类”、“哀吊类”、“士不遇类”和“述行类”,将散体分为“直抒情志”、“解疑表志”、“借物喻志”,分析各类中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比较各时期的典型作品,进而理清言志赋通用的表达方式。比如,言志赋中存在的蹈袭模拟的现象,我们对此进行了阐述。三章着重从宏观进行分析,主要以时间为线。我们首先分析言志赋之所以在两汉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原因,继而将两汉分为三个典型时期:西汉前中期,西汉后期及东汉初期,东汉中后期。然后对这三个时期内言志赋的创作概况纵向阐述,将这一脉络打通;在此基瓷辖泻嵯虮冉?将每个时期内言志赋的特点、发展情况进行梳理。通过本章的描述,言志赋在两汉的发展便可勾勒出大致的轮廓。末章着重讨论两个问题:言志赋在400余年的时间里,同汉大赋相始终,它的生存状况怎样,我们很感兴趣;它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是我们关注的第二个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言志赋”及创作概况
  • 第一节 释“言志赋”
  • 第二节 两汉言志赋作品概况
  • 第二章 言志赋的分类
  • 第一节 骚体
  • (一) 代言类
  • (二) 哀吊类
  • (三) 士不遇类
  • (四) 述行类
  • 第二节 散体
  • (一) 直抒情志
  • (二) 解疑表志
  • (三) 借物喻志
  • 第三章 言志赋的发展态势
  • 第一节 言志赋的成因
  • 第二节 言志赋在两汉的发展状况
  • (一) 西汉前中期
  • (二) 西汉后期及东汉前期
  • (三) 东汉中后期
  • 第四章 言志赋的影响
  • 第一节 言志赋在两汉的生存现状
  • 第二节 言志赋对后世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崔氏赋中的言志赋[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崔氏赋中的言志赋[J]. 职大学报 2015(04)

    标签:;  ;  ;  

    两汉言志赋概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