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亚洲中部干旱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地带性温带干旱区,这里不但生态环境脆弱,气候环境变化剧烈,并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敏感。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正处于此干旱区的中心,控制和影响我国气候系统的西风带、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也交汇于此处,对于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有证据表明,此区地面覆盖变化(植被、雪盖等)和产生的巨量粉尘不但影响着区域乃至北半球的太阳幅射平衡,而且大气粉尘还影响海洋生物生产力并进而影响大气CO2变化,是对由于温室气体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响应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因此对柴达木盆地古环境、古气候变化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亚洲中部干旱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影响的理解。深入的研究中国西部、特别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干旱、干寒区的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为此,本论文选取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贝壳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此剖面分子化石、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结合AMS 14-C和常规14-C的年代控制,参考剖面中大量出现的贝壳化石瓣鳃类种现代的生长环境调查,重建了察尔汗盐湖晚更新世期间古环境变化的历史。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和认识如下: 1、贝壳堤剖面的正构烷烃显示,在39.6-35.5kaBP间,成熟度较高,低等菌藻类和水生生物来源的烃类相对丰度较高,可能指示湖泊发育早期外源较成熟有机质的输入占有较大的贡献,湖泊早期沉积的有机质中有一定的内源菌藻类和水生生物的参与,有机质以湖泊周边发育的木本植物为主要来源。在35.5-17.1kaBP间,成熟度较低,显示出湖泊发育和晚期沉积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周边植被由木本退化为草本,显示出以草本植物为主要来源的趋势,有机质主要为湖泊发育时期沉积形成的。姥植比从剖面底部到顶部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表明湖泊沉积过程中还原环境的加强,显示了湖泊发育晚期逐渐咸化的过程。 2、贝壳堤剖面湖相沉积还存在着特殊的含季碳长链支链烷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已鉴定5,5-二乙基支链烷烃、5-丁基,5-乙基支链烷烃、5-丁基,5-乙基支链烷烃系列三个(A-C)系列;其分布特征是:A、C系列为奇数碳分布,B系列为偶数碳分布。其相对丰度表现为A>B>C。A系列的高值区域对应于B、C系列的高值区域,这些特征指示它们来自同一生物源。而且根据在湖泊发育过程中A系列丰度较低,而在湖泊逐渐咸化的过程中A系列丰度增高,认为该系列化合物有可能来自更适宜湖泊咸化过程中所存在的某种菌藻类。同时,A系列主峰优势指示了湖泊早期输入的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在湖泊晚期低成熟有机质相对富集,其主峰碳有向高碳数转移的趋势,认为A系列主峰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古环境指示意义。剖面中A25/nC25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即在湖泊发育过程中A系列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这类支链烷烃的分布特征可能记录了湖泊演化的环境信息。 3、贝壳堤剖面高分辨率的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揭示了湖泊演化的历史,39.6-35.5kaBP,为湖泊的发育时期,约39.2 ka BP左右湖水达到剖面处,35.5-33.3 ka BP,湖泊较前期退缩,区内温度较高,要远远高于现代。33.3-27.1 ka BP,湖泊水位虽有波动,但相对较高,此时间为区内水热配置最佳的时期,最高湖面也出现在此期。27.1-18.1 kaBP,气候温暖,湖泊开始退缩,自18.1 ka BP开始,湖泊快速的盐化,退出剖面点所在的位置,之后再也没有扩张至剖面所代表的范围。 4、通过对瓣鳃类现生种的生长环境调查,可以确定剖面中大量出现的贝壳化石揭示了剖面所记录的湖泊沉积段温度较高,结合柴达木盆地现代的降水与温度资料,在35.5-17.5 ka BP期间,温度要比现代高出5-11℃;降均降水量增加600-800mm,与现代的环境截然不同。剖面的介形虫组合特征也表明,自38.2ka BP,湖泊开始形成,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正构烷烃分子化石与孢粉记录的指示意义对比:以华南地区为例[J]. 科学通报 2009(12)
- [2].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区古湖相沉积物中含氮类分子化石的检出[J]. 地球学报 2010(02)
- [3].分子化石单体AMS-~(14)C测年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5)
- [4].富钴结壳分子化石指示的微生物成矿作用[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8(03)
- [5].脂肪酮分子在第四纪古土壤中的分布及其古气候意义[J]. 古生物学报 2008(03)
- [6].火星生命探寻锁定新方向[J]. 前沿科学 2013(04)
- [7].病毒与细菌等微生物在地球生物演化史上的作用[J]. 中国地质 2020(03)
- [8].济阳坳陷古近纪沟鞭藻分子化石的分布与控制因素[J]. 沉积学报 2008(01)
- [9].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分子化石和超微化石记录:年代划分和古生态环境演变[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4(02)
- [10].浅谈分子地层学[J]. 科学技术创新 2018(07)
- [11].西太平洋富钴结壳中钙质超微化石和分子化石研究[J]. 海洋学报 2015(07)
- [12].线粒体假基因用作分子化石推算两个榕小蜂姐妹种的分化时间(英文)[J]. 昆虫学报 2013(05)
- [13].青藏高原冰蚀湖沉积物正构烷烃记录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信息:以希门错为例[J]. 科学通报 2011(14)
- [14].中国典型季风区分子化石记录的生物空间分异[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15].济阳坳陷古近纪分子古生物及其沉积环境[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16].松辽盆地海侵制约油页岩形成的微体古生物和分子化石证据[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10)
- [17].“好奇号”火星车的下一步:寻找远古生命[J]. 求知导刊 2013(04)
- [18].西太平洋富钴结壳超微化石与分子化石地层划分及对比[J]. 海洋与湖沼 2014(06)
- [19].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古湖泊沉积物正构烷烃记录的MIS3晚期气候变化[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05)
- [20].碱式水解法提取红土分子化石:以安徽宣城更新世网纹红土为例[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04)
- [21].永陇矿区侏罗系与三叠系的界线判别[J]. 陕西煤炭 2008(02)
- [22].黄土地层中正构烷烃记录古植被变化研究进展[J]. 盐湖研究 2008(03)
- [23].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中国东部断陷湖盆新分子化石[J]. 沉积学报 2017(04)
- [24].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地球表层系统的多幕式变化:分子地球生物学记录[J]. 古生物学报 2009(03)
- [25].利用分支系统学修订化石门类的分类系统[J]. 科技导报 2014(01)
- [26].西藏拉萨地区5000a来古气候古环境变迁[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05)
- [27].济阳坳陷古近系湖相沉积的分子地层学[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