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端射天线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超宽带端射天线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它的性能对整个系统的工作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地,实现电磁信号发射和接收的端射天线或阵列的性能决定了反辐射导弹捕获、跟踪目标,并定向攻击辐射源目标的战场效能。随着现代反辐射导弹技术的发展和飞跃,对天线的技术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指标,如高增益、宽的3dB束宽、低的旁瓣电平、极宽频率带宽、小的尺寸、简单的安装结构,等等。另一方面,在设计反辐射导弹表面的端射天线时,还受到金属表面、介质天线罩的影响,也给天线设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然而,采用传统的天线设计技术来应对这些要求和困难是极具挑战性的。为突破相关技术难题,需结合电磁研究领域其它分支学科,继续深入开发端射天线的若干关键技术。本论文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端射共形测向天线阵研究”的资助下,以传统Vivaldi天线和经典对数周期天线阵为研究基础,探索和发展小型化超宽带端射天线的结构和机制,研究和解决适合弹载的超宽带端射天线的理论、设计、测试等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一款高增益的平衡Vivaldi天线:针对传统平衡Vivaldi天线在高频范围内(>11GHz)端射方向的增益值急剧下降,主波束严重偏离端射方向等技术问题,采用延长介质基板前端的方法,形成一个三角形介质棱镜,使主波束方向更接近端射方向。然后,沿着每块金属贴片的外边缘切除一个三角形金属片,并在其外边缘加载开口槽线,进一步增加天线辐射方向图的前后比,提高天线的端射性能。最后,研究了高增益天线放置于金属表面时天线辐射场的变化规律。2.首次分析了金属圆柱体表面的端射天线辐射特征:以平衡Vivaldi天线作为测向天线单元,通过分析金属圆柱体表面的水平极化天线辐射场,掌握水平极化天线辐射场的变化规律。3.提出一款垂直极化的小尺寸、超宽带单极Vivaldi天线结构:根据传统共平面Vivaldi天线设计原理,设计单极Vivaldi天线结构,然后选择指数曲线外边缘结构,以及在天线末端集成一个100欧姆的电阻,增加更低的谐振频率,扩展了带宽。在此基础上,运用参数分析,掌握天线参数变化对天线辐射场的影响机制,获得最佳的天线尺寸。4.研究介质天线罩对端射天线辐射场的影响机制:目前所出版的论文和书籍都集中研究天线放置于天线罩内部区域时的工作性能,而天线分布在天线罩外部区域的研究则很少报道。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介质天线罩对天线辐射场的影响机制。文中先给出TE波和TM波入射到介质层表面时所发生的一些物理效应,推导出功率传输系数的表达式,并运用图形直观地表示介质层对不同极化电磁波的影响规律。结合理论分析,解释介质天线罩对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天线的不同工作机制,总结出介质天线罩对不同极化天线辐射场的影响规律。最后,运用参数分析,研究介质天线罩的参数变化对垂直极化天线辐射场的影响机制。5.提出单极对数周期天线阵辐射方向图的稳定性条件,并设计了一款应用在金属圆柱体表面的单极对数周期天线阵:基于经典对数周期天线阵的设计和工作原理,分析和研究单极对数周期天线阵的稳定性辐射条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设计一款运用在金属圆柱体表面的宽频带单极对数周期天线阵,该结构具有工程实用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宽带端射天线的研究现状
  • 1.2.1 Yagi 天线的研究现状
  • 1.2.2 渐变槽线天线的研究现状
  • 1.2.3 对数周期天线阵的研究现状
  • 1.3 端射天线设计的基本参数
  • 1.3.1 天线的带宽
  • 1.3.2 天线的辐射方向图
  • 1.3.3 天线的极化
  • 1.3.4 方向性、效率和增益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和结构安排
  • 1.4.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
  • 1.4.2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VIVALDI 天线的设计与辐射特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VIVALDI 天线宽频带原理
  • 2.3 VIVALDI 天线的结构
  • 2.3.1 Vivaldi 天线的巴伦设计
  • 2.3.2 Vivaldi 天线的设计方法
  • 2.4 平衡 VIVALDI 天线单元设计
  • 2.4.1 传统平衡 Vivaldi 天线
  • 2.4.2 改进型平衡 Vivaldi 天线结构
  • 2.4.3 改进型平衡 Vivaldi 天线的分析和结果
  • 2.4.4 金属表面上的平衡 Vivaldi 天线
  • 2.5 本章结论
  • 第三章 水平极化 VIVALDI 天线研究
  • 3.1 引言
  • 3.2 水平极化传统平衡 VIVALDI 天线阵
  • 3.2.1 平衡 Vivaldi 天线阵结构
  • 3.2.2 仿真和测试结果
  • 3.2.3 天线阵参数分析
  • 3.3 水平极化高增益平衡 VIVALDI 天线阵
  • 3.4 本章结论
  • 第四章 垂直极化单极 VIVALDI 天线研究
  • 4.1 引言
  • 4.2 垂直极化单极 VIVALDI 天线单元
  • 4.2.1 单极 Vivaldi 天线结构
  • 4.2.2 测试和仿真结果
  • 4.3 单极 VIVALDI 天线参数分析
  • 4.4 金属圆柱体对单极 VIVALDI 天线阵的影响研究
  • 4.5 本章结论
  • 第五章 介质天线罩的影响研究
  • 5.1 引言
  • 5.2 平面介质层对入射电磁波的影响
  • 5.3 天线罩对水平极化端射天线的影响
  • 5.4 天线罩对垂直极化端射天线的影响
  • 5.5 介质天线罩的参数分析
  • 5.6 本章结论
  • 第六章 单极对数周期天线阵研究
  • 6.1 引言
  • 6.2 经典对数周期天线阵
  • 6.2.1 对数周期偶极天线阵结构
  • 6.2.2 经典对数周期天线阵的工作原理
  • 6.3 单极对数周期天线阵稳定辐射条件
  • 6.4 垂直极化单极对数周期天线阵设计
  • 6.4.1 单极对数周期天线阵设计方法
  • 6.4.2 单极对数周期天线阵阻带的消除
  • 6.4.3 单极对数周期天线阵的设计实例
  • 6.4.3.1 天线设计指南
  • 6.4.3.2 振子间微带线长度值分析
  • 6.4.3.3 平面结构的单极对数周期天线阵设计
  • 6.4.3.4 金属圆柱体上的单极对数周期天线阵辐射方向图
  • 6.5 本章结论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目前工作的总结
  • 7.2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超宽带端射天线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