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二十世纪初期著名的小说家,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西方文学评论家。在其广博的书评和论文中伍尔芙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理论。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名声大振,对她的溢美之词主要来自她对英国二、三十年代的社会政治生活的现实批判。《达洛卫夫人》是她实践其意识流技巧的佳作,通过对人物主观现实的捕捉折射出战后英国的客观现实。 第一章首先概述了伍尔芙主观真实论的主要内核,说明真实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和鉴赏主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20世纪初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发展需要一种新的文学艺术形式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尤其是现代人复杂的心理现实。本章接着介绍了王观真实不等于外在的客观真实,要如实地表现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各种感受,印象和情绪。但由于伍尔芙的主观真实论是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产物,所以不可避免地带有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某些局限,而且伍尔芙的理论中包含一种夸大性。她夸大了时代的差异,夸大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间的差距。伍尔芙在提出自己的文学理论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她首先创造了间接内心独白的方法使读者易于把握人物意识和现实的联系。她的小说的另一个独特性是运用具体事物来象征抽象观念。 第二章试图探索《达洛卫夫人》所反映的主观现实。20世纪社会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背景造就了现代派文学表现人物精神危机和异化感的性格。伍尔芙在小说中以空灵的格调,遁入人物内心世界的神秘领地,将人物心灵的压抑、对人生的失望以及各种病态心理层层剥离。小说的女主人公克拉里莎并不爱平庸但前途无量的丈夫,相反希望拥有彼得的全部热情。为了求得心灵的安宁,她精心策划了家庭晚会。但是晚会的失败使她那颗热情乐观的外表下遮蔽的软弱的心灵再也无力支撑起对生活的信仰。显然,“人们在死亡中拥抱”只是扭曲地反映了女主人公渴望解脱的潜意识。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赛普蒂默斯承受着战争对他心灵的严重伤害。血淋淋的屠杀夺去了他正常的理智。他无法忍受自己的人格任人辱没,可又无力进行自我保护,最终跳楼自杀。小说所传达的另一个主题是无所不在的异化感。克拉里莎发现自己与丈夫缺乏感情,与情人难以沟通,与女儿没有共同之处,与朋友亲戚日益疏远,对女儿的家庭教师充满敌意。她环顾悲凉的世界,哀叹自己无所依托。她的哀叹充分传达出现代社会的冷漠与孤独。山东人学钡上学位论文 第三章力图探索小说所折射的客观现实。伍尔芙认为小说首先是关于人的,而人不能离开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人的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影响。转向人的内心的这部小说不可避免地反映社会的影子,只不过采用特殊的方式,采取不同的角度而已。伍尔芙通过赛普蒂默斯的人生悲剧强烈谴责了统治阶级及其维护者无视生命,扼杀人性的罪行,并通过小说人物之口表达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表现了她的民主倾向。通过对克里拉莎、彼得和基尔曼小姐对人生的追求的描写表达了现代西方人对生命的本质、生活意义的探求。通过刻画克里拉莎对爱情婚姻的态度以及卢克历西娅追求幸福家庭希望的破灭,表明传统爱情一婚姻一家庭模式的解体和现代资产阶级新的爱情、婚姻价值观念的确立。 总而言之,《达洛卫夫人》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伍尔芙的文学理论一主观真实论。她认为生活是主观印象和感性生活的总和:认为只有人类的内心世界是实在的、永恒。现代小说应该从反映外部物质世界转向表现个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小说家应该把这种变幻莫测、错综复杂和未知的精神传达出来。在《达洛卫夫人》这部小说里伍尔芙着重从个人的压抑、悲观与失望的角度传达出一种普遍的沉重的危机意识和无所不在的异化感。但是,由于伍尔芙的文学理论和创作精神是与她的时代精神和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她的小晚不可避免地反映社会的影子,只不过采用特殊的万式,采取不同的角度而己。她试图通过对小说人物复杂混乱的内心世界的描写揭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客观现实。由此可以看出,伍尔芙呼吁的是一种根植于客观、来源于客观的心理的真实、内在的真实。关键词:主观真实论;主观现实;客观现实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人生哲学在《海浪》中的体现[J]. 戏剧之家 2020(01)
- [2].不朽的伍尔芙[J]. 文学自由谈 2017(03)
- [3].伍尔芙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探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35)
- [4].美学视阈下伍尔芙小说之艺术综合体特征[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06)
- [5].性别维度下的伍尔芙与福克纳[J]. 长城 2012(12)
- [6].伍尔芙的怕与爱[J]. 中学生 2008(10)
- [7].弗吉尼亚·伍尔芙晚期反战作品的世界视野、女权思想与身份认同——以《空袭中的沉思》为中心[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20(04)
- [8].心理美学层面上的伍尔芙与福克纳[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02)
- [9].伍尔芙夫人读书法——“当朋友”与“做法官”[J]. 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2008(04)
- [10].谈伍尔芙《自己的一间屋子》中的双性同体思想[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11].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分析[J]. 名作欣赏 2011(09)
- [12].从伍尔芙作品看其意识流创作[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 [13].阿尔比戏剧《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中的游戏精神[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01)
- [14].伍尔芙的孤独[J]. 中学生百科 2016(07)
- [15].解读伍尔芙小说《海浪》的音乐之声[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11)
- [16].从张爱玲和伍尔芙看东西方女性主义在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异同[J]. 考试周刊 2012(55)
- [17].伍尔芙意识流手法在女权主义中的表现[J]. 芒种 2013(22)
- [18].弗吉尼亚·伍尔芙:在优雅和疯癫之间游走[J]. 文史参考 2010(04)
- [19].弗吉尼亚·伍尔芙的飞蛾[J]. 世界文化 2011(10)
- [20].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作品赏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1].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拉康式解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05)
- [22].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简论[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6)
- [23].赏析伍尔芙留给我们的《遗物》[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12)
- [24].从《达洛维夫人》看伍尔芙的“精神写作”[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13)
- [25].听听哲学家们自己的声音——评R.P.伍尔芙的哲学通识教材《哲学是什么》(第10版)[J]. 编辑之友 2011(10)
- [26].走出房间的天使——伍尔芙笔下的简·奥斯丁和乔治·艾略特[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7].从闺房到荒原,一只飞蛾的悲怆之旅——读《伍尔芙随笔全集》札记[J]. 世界文化 2016(09)
- [28].写作的女性与女性的写作——以弗吉尼亚·伍尔芙为例[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7(02)
- [29].伍尔芙《达洛维夫人》中战争中的女性创伤[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13)
- [30].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意识流技巧评析[J]. 作家 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