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当前我国大量出现的谍战题材小说,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询谍战小说在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之间共生共荣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试探性地提出谍战小说的未来发展对策。文章除前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三大部分。前言中,通过对比谍战小说与侦探小说、公安法制小说、反特特情小说等的异同,廓清了“谍战小说”这一概念的范围,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对谍战小说领域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归纳,点明了本文的研究重点所在。文章主体内容的第一部分是从当前谍战小说的创作出发,从文本的角度分析归纳了当前谍战小说在情节构思、人物塑造以及叙事手法上存在的一些独特模式:情节构思上以“3+1”模式为主;塑造人物时注重对丰满复杂的“人”的刻画,而不再简单塑造完美的“神”;在叙事手法上则糅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多种叙事技巧,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在这一部分还对当前我国谍战小说领域的代表人物——麦家,以及他的创作做了较深入的论述,一方面是前述内容的典型案例研究,另一方面也是对麦家创作上一些独到之处的深入剖析。第二部分是全文的核心,主要论述了当前谍战小说同时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认同和大众文化消费市场的狂热追逐这一现象,并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多重因素。本文将谍战小说共生于主流与市场之间的原因归结为五个主要方面:一是谍战题材属于主旋律题材的一种特有形式,它在题材上满足了意识形态的要求,而在形式上却迎合了市场的趣味;二是谍战小说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曾经掀起过两次热潮,在大众中长期存在着一种喜好谍战故事的情结;三是谍战小说凭借其特有的题材优势,在创作中融入了多种故事元素,满足了大众在猎奇观望、填补信仰、智力挑战和怀旧情绪等多方面的心理诉求;四是当前传媒势力不断壮大,消费文化盛行,谍战小说在影视剧的推波助澜下很容易占领读者市场;五是国庆60周年的契机和时代风尚也为谍战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第三部分指出了谍战小说在当前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即质量水准普遍偏低和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的最后提出了谍战小说未来发展的对策,即首先要提高文本的创作水平,其次要随时把握市场潮流的风向标,再次要始终维护好大众对谍战题材的关注度,此外还要努力延伸谍战小说的产业链,争取更多更广的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与传统的文本研究有所不同,本文将谍战小说同时置于意识形态和消费市场两个领域内加以审视和思索,试图通过对谍战小说轻松游走于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之间的现象和原因的深入探析,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富有意义的启示,证明文学创作能够很好地把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消费市场统一起来。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谍战剧《伪装者》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 传播力研究 2019(35)
- [2].中国谍战剧叙事研究[J]. 传媒论坛 2020(07)
- [3].探析谍战剧《风筝》四个创新与突破[J]. 东南传播 2020(02)
- [4].新中国70年谍战剧的发展和变迁[J]. 当代电视 2020(03)
- [5].新中国70年中国谍战电影的类型演变与影像呈现[J]. 东南传播 2020(03)
- [6].荧屏魅影 谍战之花——中国谍战电视剧中女性正面形象的类型研究[J]. 声屏世界 2020(02)
- [7].国产谍战剧女性特工形象嬗变研究[J]. 戏剧之家 2020(20)
- [8].为什么说青年谍战剧《局中人》值得肯定?[J]. 电视指南 2020(13)
- [9].国产谍战剧的类型化创新与多元价值取向——评电视剧《秋蝉》[J]. 当代电视 2020(08)
- [10].网络生态视域下国产青春偶像谍战剧的流变与演化[J]. 西部广播电视 2020(14)
- [11].中国谍战电视剧源路考析[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0(07)
- [12].论谍战剧《伪装者》中的戏剧美学[J]. 今古文创 2020(27)
- [13].“符号·人本”“被言说·言说”“道具·审美”——21世纪中国谍战剧女性形象塑造新变[J]. 电影评介 2020(12)
- [14].从《天衣无缝》红色蓑衣分析中国谍战剧的人物悲剧审美[J]. 电影评介 2019(14)
- [15].青春谍战剧的瓶颈问题与突破策略[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7(12)
- [16].“小鲜肉”式谍战剧与传统谍战剧对比分析——以《潜伏》《麻雀》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03)
- [17].《色·戒》:谍战片的另类演绎[J]. 电影文学 2018(06)
- [18].谍战剧之变迁及新时期的创新探索[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8(04)
- [19].对谍战剧《和平饭店》的审美解读[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11)
- [20].改革开放后中国谍战电影政治修辞的位移[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8(03)
- [21].探析谍战电视剧《解密》的创新[J]. 当代电视 2018(10)
- [22].谍战剧的转变:从高智商到高颜值[J]. 电视指南 2015(11)
- [23].《麻雀》全偶像铸造谍战经典 高智商再创烧脑颠峰[J]. 电视指南 2016(03)
- [24].今年花胜去年红 谍战江湖各有千秋[J]. 电视指南 2016(08)
- [25].谍战剧成功的要素探究[J]. 电视指南 2018(05)
- [26].红色谍战剧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探析[J]. 青年记者 2016(32)
- [27].对国产谍战剧偶像化的反思[J]. 现代交际 2016(24)
- [28].《父亲的身份》对谍战题材电视剧困局的突破[J]. 当代电视 2017(01)
- [29].2014-2015年江苏省自制谍战剧的主要创作特点——以电视剧《红色通道》和《于无声处》为例[J]. 视听 2017(01)
- [30].谍战剧《伪装者》的偶像化路径及其思考[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6(04)
标签:谍战小说论文; 主流意识形态论文; 大众文化消费市场论文; 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