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访制度及改革研究

中国信访制度及改革研究

论文摘要

信访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政治制度,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民意表达、社会监督和权利救济的功能,为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探索中逐步完善。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化和社会转型加快,信访总量持续上升,出现“信访洪峰”和严重的恶性信访案件,信访制度面临新的困境。正确分析信访制度困境产生的原因,探索信访改革方案成为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在第一章介绍了信访和信访活动的含义,古代中国的直诉制度的演进和新中国信访制度的产生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在第二章梳理了信访制度历经的几次重大危机及解决的措施,通过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和实证的分析,展示信访制度在中国产生的作用和信访制度的发展完善过程。本文第三章概括了当前信访制度困境的现状,并从信访制度本身的设计缺陷,中国权利救济途径不完善和功能发挥不充分,社会转型期矛盾的集中性和特殊性以及民间传统的法律观念等角度分析造成当前信访制度困境的原因。因为信访制度面临信访洪峰的挑战并疲于应付,信访制度的废存问题成为讨论热点。本文在第四章从现实和法理两个层面分析了信访制度在中国现阶段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得出信访制度可改但不可废的观点。我国各地政府都在实践中探索信访改革方法,成果各异。法学界和政治学界的学者也提出了各种改革模式。同时,国外比较成熟的民意反映机制和补充救济制度也给我国的信访改革提供了借鉴。在对这些对策与方案的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自己关于信访制度改革的思考:建立人大制度下的信访委员会制度,协调信访与司法在权利救济方面的关系,规范信访的程序性规定,以及鼓励群众进行批评、建议类信访,平衡信访内容失衡现象。

论文目录

  • 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信访制度的含义及历史渊源
  • 一、信访制度的涵义
  • 二、信访制度的历史渊源
  • 第二章 建国后不同时期的信访制度困境及解决
  • 一、建国后不同时期的信访制度困境
  • (一) 1951年至1957年期间的信访工作
  • (二) 1961年至1966年的信访工作
  • (三) "十年动乱"时期的信访波动
  • (四) 1979年至1982年的信访工作
  • 二、信访制度困境的解决启示
  • 第三章 中国信访制度困境
  • 一、中国信访制度困境
  • 二、中国信访制度困境的原因分析
  • (一) 信访制度的结构存在缺陷
  • (二) 中国的权利救济机制存在缺陷
  • (三) 司法腐败使得上访成为无奈的不二选择
  • 第四章 信访制度在我国存在的必要性
  • 一、信访制度的废存之争
  • 二、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现实依据
  • (一) 下情上达和社会监督的需要
  • (二) 完善权利救济途径的措施
  • (三) 民怨表达的途径和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 三、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法文化依据
  • 第五章 中国信访制度改革措施探索
  • 一、域外相关制度及启示
  • (一) 瑞典的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制度
  • (二) 英国的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制度
  • (三) 日本的苦情处理制度
  • (四) 我国台湾地区的陈情制度
  • (五) 域外相关制度的启示
  • 二、国内的实践探索
  • (一) 强化信访工作力度的相关措施
  • (二) 加强信访监督力量的探索
  • 三、中国信访制度的专家改革方案
  • 四、信访改革的当务之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中国信访制度及改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