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阅读教学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阅读教学,精读,略读,知行结合
阅读教学观论文文献综述
刘琪[1](2019)在《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叶圣陶先生生于新旧交替的特殊时代,作为接受过旧式私塾教育与新式学堂教育的知识分子,其教育思想也呈现出时代过渡的特征,一方面继承了古代优秀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又批判了传统教育中的奴性与权威,赋予教育以民主平等的时代特征。将围绕阅读教学,从精读、博约、知行叁个方面探析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教学思想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7期)
孙淑霞,李顺章[2](2019)在《大语文阅读教学观引导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语文阅读教学观是一种广义阅读理念下的教学观念,即学生的阅读除了需要涵盖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外,还应涵盖历史、自然科学、社会等多方面的阅读,大语文阅读教学观中的阅读是没有外延的,学生的生活有多宽广,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广。大语文阅读教学观之所以被冠之以"大",就在于对语文博大精深的界定。大语文阅读观要求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除了注重(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期刊2019年Z4期)
刘萌慧[3](2019)在《董一菲“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观及其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董一菲"诗意语文"相关理论阐释(一)"诗意语文"内涵阐释"诗意语文"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如此解释说:"‘诗意’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1],诗意能给人的心灵带来美的体验和享受,所以引起人的内心感动和感发,"诗意语文"是给学生带来一种启示和感发的语文教学方式,重在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心中对真、善、美的呼唤。(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黄舒悦[4](2019)在《“那一代”与“这一代”的语文阅读教学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伊始,吕叔湘和叶圣陶两位教育泰斗打破了语文教育界的混沌的局面,拉开了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序幕,由此中国语文教育学科踏上了漫漫改革里程。不可否认,语文课程改革是推动当代语文教育教学前进发展的强大动力,而语文课程改革在一代又一代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前赴后继地不断摸索和研究中来趋于成熟和完善的。因此,本文聚焦从“那一代”到“这一代”名师在语文课程改革时代背景下的所形成的阅读教学观,以不同代际名师的阅读教学观作为研究的对象,基于对“那一代”与“这一代”语文名师阅读教学理念和实践特征的梳理分析,从而形成对“那一代”到“这一代”语文名师的阅读教学观做一个整体性的建构和反思,能够直观清晰地认识到不同代际语文名师的阅读教学观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通过这种差异性的分析,可以认识到“异中有同”是“这一代”对“那一代”阅读教学观的继承,而“同中有异”则是“这一代”在“那一代”基础上的创新。进而探究“那一代”与“这一代”语文名师阅读教学观对当下的阅读教学的启示,在形成理性、学术地看待不同代际的阅读教学观的氛围下积极养成多元化的阅读教学观,努力成长为“跨时代”的“学习型”语文教师来促进阅读教学不断向前发展,希望为今后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充实,因此该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论文主要由绪论、主体及结语叁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包括介绍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分析研究方法,主要创新五大部分。主体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解读“那一代”与“这一代”的概念。基于对“那一代”与“这一代”概念来源论述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界定,并结合“那一代”与“这一代”的相关论争,分析造成人们对“那一代”与“这一代”概念产生理解偏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论文中所采用的“那一代”与“这一代”仅取其“符号象征”,便于对本文研究的不同代际的语文名师阅读教学观做进一步阐释和梳理;第二部分,是分析“那一代”“这一代”代表性名师及其主要的阅读教学观念和实践特征。以于漪、钱梦龙、魏书生为代表的“那一代”语文名师和以韩军、李镇西、窦桂梅为代表的“这一代”语文名师针对传统阅读教学中的弊病,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对传统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师生关系、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学习科学详实的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丰富的阅读教学实践,建构起了一套具有个人色彩的阅读教学理论系统,并勾勒出不同代际的名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所呈现的特征:“那一代”语文名师在教学模式上追求阅读教学科学化趋势,注重提升课堂学习高效率;在“两性上”呼吁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力求回归阅读教学真本质;在师生关系上,呼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阅读指导作用;在文本观上注重文本教材的还原分析,适当合理地进行个性处理。“这一代”语文名师在教学模式上追求语文阅读教学艺术化,重视教师和学生个性发展;在“两性观”上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倡导课堂闪耀人文的光辉;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阅读指导作用;在“教材观”上重视教材并敢于超越教材,强调重视阅读的积累深化。从这些特征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那一代”与“这一代”语文名师在阅读教学观上既存在“共同性”也包含“差异性”。第叁部分,对比论证“那一代”与“这一代”阅读教学观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可知:两代名师阅读教学观上的“共同性”是“这一代”对“那一代”名师阅读教学观上的精华部分进行继承和沿袭,并进一步说明“这一代”是取“那一代”的阅读课堂观、目的观、师生观“之长”;“差异性”则是“这一代”在“那一代”名师阅读教学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优化,进一步强调“这一代”是在“那一代”基于的理论基础、趋于的教学追求上实现创新改革。第四部分则是主要研究了从“那一代”到“这一代”语文名师阅读教学观对当下阅读教学的启示:要正确看待不同代际的阅读教学观;养成多元共生的阅读教学观;积极推进阅读教学实践。结语部分,先是对“那一代”与“这一代”语文名师的阅读教学观进行整体性、综合化的审视、反思,总结全文的的研究,以及分析本文研究上存在的不足,同时期待本课题的相关研究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李耀平[5](2019)在《精蕴 悖论 传承——综论叶圣陶阅读教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语文"工具论"代表的叶圣陶,其阅读教学观对当今教学、研究是否还有价值?能否给他贴上"工具论"的标签?欲答此问,须走进相关文献,重新研读叶圣陶的着作。笔者通过研读发现,叶圣陶阅读教学观的精蕴如下:1.积淀传统精华叶圣陶"幼年习五经,背诵于私塾之侧,均能上口",而后,诸子百家,诗词曲赋,无不涉及。还曾发动全家编辑《十叁经索引》,他"自任断句";又选注《荀子》《礼记》《传习录》等古籍并作绪言,由此积淀丰厚,(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9年12期)
陈晓波[6](2018)在《谈黎锦熙阅读教学观的指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阅读教学具有特殊的对象与独特的任务,它所面临的对象是言语、思维、生理和心理都在飞速发展但又不够成熟的儿童,其核心任务是让儿童掌握阅读的方法与策略(即学会阅读),同时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为将来的阅读学习奠定基础。但就当下的阅读教学而言,人们往往忽略了"儿童学习语文"这一特殊性,而是用成人的方法和要求去实施教学,拔高了小学阅读学习的要求,违背了儿童生理和心理规律,忽视儿童的生活和发展诉求,从而扼杀了儿童阅(本文来源于《小学语文教学》期刊2018年25期)
李瑶[7](2018)在《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系统理论为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动态系统理论下,提出了英语阅读动态教学方式,此动态教学方式告诉了我们在学习语言过程中要强调动态平衡性,使得在此模式下的各因素都能够相互合作,从而使学生达到学习语言的最佳状态,并且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在此模式中学生对语言输入进行组织,重建,反馈,输出,通过这种循环模式,学生不断对自己的语言系统进行调整,让自己的语言学习成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教育信息化论坛》期刊2018年06期)
贺正桦[8](2018)在《我的阅读教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认为诗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曹丕在《典论》中以"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论断,对作品的重大意义做出了高度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他认为文学作品既再现了客体的风貌,又抒发了主体的情与理、志与气;现代文艺理论研究者认为文学作品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等社会作用。以上各种关于文学、(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13期)
张童[9](2018)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开明派”阅读教学观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环,在今天迎来了新的挑战。随着语文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等等,成为语文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开明派”教育家们是我国近代着名的教育家,无论从大方向的语文教育方面,还是具体到阅读、写作等基本领域方面,都颇有建树。研究他们的阅读教学思想,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对现今存在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问题,提供借鉴。本文基于研究“开明派”阅读教学观诞生的根源,深入探究“开明派”阅读教学思想的形式论、内容和方法,并辩证的看待“开明派”的阅读教学观。一方面将其作为前辈们宝贵的经验,针对当前语文核心素养实施的问题,提供理论性的帮助;另一方面,结合现代阅读教学的发展,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开明派”阅读教学观的不足。第一部分:“引言”,通过梳理有关“开明派”的文献,针对当前的阅读教学问题,论证研究“开明派”阅读教学观的重要性。第二部分:通过探究“开明派”阅读教学观的形式论,具体把握“开明派”教育家们对于形式与内容的偏重,并进一步探究“开明派”阅读教学观中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看重。第叁部分:通过研究鉴赏目的下“开明派”重读的缘由、阅读教学的内容和阅读教学的方法,深入了解“开明派”阅读教学观中对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欣赏的能力和达到不用教的境界这叁大教学目标的看重。第四部分:通过深入挖掘“开明派”阅读教学观的产生的根源,辩证的看待其闪光点对于在阅读课上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帮助,同时也指出其阅读教学观的某些局限性。本篇论文旨在辩证的梳理“开明派”的阅读教学思想,分析其某些局限,找出其思想的闪光点,进而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最终具备一定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刘宸[10](2018)在《陈钟梁语文阅读教学观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育的本质是语言教育,教师引领学生凭借语言"抓手"潜入文本内核进行鉴赏与探索是语文教育的真正生命所在。语文教育不能架空文本甚至脱离文本,语文课尤其阅读教学课必须紧贴文本地面行走,加强对文本语言的综合分析力度。为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以期"基本"教育理念平稳落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适应时代发展与终身学习,在阅读教学这一实践路径中应重视提炼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能力,展现知识的完整性与情感的意会性。(本文来源于《扬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阅读教学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语文阅读教学观是一种广义阅读理念下的教学观念,即学生的阅读除了需要涵盖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外,还应涵盖历史、自然科学、社会等多方面的阅读,大语文阅读教学观中的阅读是没有外延的,学生的生活有多宽广,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广。大语文阅读教学观之所以被冠之以"大",就在于对语文博大精深的界定。大语文阅读观要求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除了注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阅读教学观论文参考文献
[1].刘琪.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J].现代职业教育.2019
[2].孙淑霞,李顺章.大语文阅读教学观引导小学语文教学创新[J].山东教育.2019
[3].刘萌慧.董一菲“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观及其实践[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4].黄舒悦.“那一代”与“这一代”的语文阅读教学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5].李耀平.精蕴悖论传承——综论叶圣陶阅读教学观[J].中学语文.2019
[6].陈晓波.谈黎锦熙阅读教学观的指向[J].小学语文教学.2018
[7].李瑶.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观[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
[8].贺正桦.我的阅读教学观[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
[9].张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开明派”阅读教学观新探[D].扬州大学.2018
[10].刘宸.陈钟梁语文阅读教学观新探[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