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以动态----情境理论以及护送模型和相关模型为主要理论依据,以四、六、八年级儿童为被试,动态、整合地考察了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研究一首先从儿童的整体社会关系网络入手,通过儿童对不同社会关系词语的分类来考察儿童的社会关系概念结构。然后研究二中选出儿童生活中相对重要的六种关系,进一步考察儿童对这儿种不同关系的各种维度的认知特点及其发展。研究三中让儿童对不同背景、辈份/等级的人是否有可能成为朋友进行判断,进一步了解儿童对社会关系的理解并间接了解对朋友关系的理解及其发展。最后,集中关注儿童同伴关系和同龄朋友关系的概念化。研究四运用IAT考察了儿童对同伴关系中双方的相对态度及其发展规律。研究五采用模糊情景任务和相似性判断任务重点探讨性别因素在儿童同伴关系和朋友关系理解中的作用。研究六运用两难任务动画场景考察了儿童朋友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倾向。所取得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儿童的社会关系概念化具有复杂多样性对于不同情境中的社会关系,儿童的概念结构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家族社会关系中表现出辈份、性别、姻亲、情感四个维度;学校社会关系中表现出等级、关系亲近性两个维度;同龄人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情境、关系亲近性两个维度。对于跨辈关系,儿童基本认为母子关系中的(义务、回报、服从、情感)程度最高,师生关系中的程度最低;但是祖孙关系在义务维度中是最低的,在服从维度中却是最高的。儿童还认为,除了回报维度,跨辈关系中的其它维度都是有方向性的:长辈对小辈的义务程度高于小辈对长辈的程度;小辈对长辈的服从程度高于长辈对小辈的程度;小辈对长辈的信赖和重要程度高于长辈对小辈的程度,长辈对小辈的亲密程度高于小辈对长辈的程度。对于同伴关系,儿童认为:朋友关系中的(义务、回报、服从、情感)程度都要高于一般同学关系中的程度;而且,同伴关系中的义务维度和情感维度都是有方向性的,即自己对同辈人的义务程度、熟悉和友好程度都高于同辈人对自己的程度,自己对于同辈人的重要程度低于同辈人对自己的重要程度。服从维度上:虽然儿童认为朋友关系中的服从程度高于同学关系中的程度,但自己与朋友、同学间的相互程度没有差别。另外,具体的活动场景以及体育爱好等因素会影响儿童对同伴互动的理解。对于朋友关系的可能性判断,关系双方的辈份/等级以及双方的生活环境都是影响儿童判断的十分重要因素:儿童认为同辈份或同等级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朋友;具有相同生活环境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朋友。具体的活动场景以及体育爱好等因素也会影响儿童的朋友可能性判断及其推理。儿童在朋友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倾向,也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朋友关系本身所带来的一些因素以及儿童自身因素外,情境或任务特征等也对被试的选择产生影响。社会关系的不同维度之间有可能相互渗透,存在很大关联性。儿童的社会关系概念化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儿童的社会关系概念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点与发展趋势不同年龄儿童对学校情境社会关系和同龄人社会关系的概念结构都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但是在家族社会关系的概念结构上,不同年龄儿童的表现有所不同:四年级儿童根据性别、辈份、成人/儿童来分类;而六、八年级则主要是根据姻亲、辈份/成人与儿童,另一个维度是情感。对于跨辈关系中义务、回报、服从维度以及情感维度中信赖、熟悉、友好、亲密程度的认知,儿童基本上都表现出这样一种发展规律:从四年级到六年级有一个增长趋势,但是从六年级到八年级却又出现了明显下降,而且下降到比四年级还低的水平。在情感维度中的重要程度上,同样是六年级儿童所认定的程度最高,不过八年级与四年级间差别不大。不同年龄儿童对同龄人社会关系的概念结构没有显著差异,都主要表现为情境、关系亲近性两个维度。在对同伴关系双方的内隐态度方面也没有年龄差异,都是对自己的态度要积极于对同伴的态度。在儿童对同伴互动现象的解释上,总体来看也不存在年龄差异,但是在相似性推理中,相比之下四年级儿童最少使用性格、性别来对图片中两个小孩的相似性进行评定。在对同伴关系维度的认知中:义务维度上从四年级到六年级没有明显变化,但是从六年级到八年级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另外,八年级儿童认为自己对同辈人的程度高于同辈人对自己的程度;回报维度上没有特别显著年龄差别,但是六、八年级儿童都认为自己对同辈人的程度高于同辈人对自己的程度;服从维度上总体来看不存在年龄差异,但是六、八年级儿童认为朋友关系中的程度高于同学关系中的程度;情感维度上,亲密程度没有差年龄异,熟悉和友好程度都是从四年级到六年级有一个上升,但从六年级到八年级又出现了下降,信赖和重要程度都是从四年级到六年级没有明显变化,但从六年级到八年级出现明显下降。随着年龄增长,高年级儿童比较在意将朋友关系与一般同学关系加以区分。在范围广泛的朋友可能性判断上,从四年级到八年级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八年级儿童更有可能认为某两个人有可能成为朋友。具体到同伴关系中,儿童的判断也表现出某些年龄差异,八年级比四年级更多地认为图片中的两个小孩有可能成为朋友。朋友可能性推理上也表现出某些年龄特点。对于朋友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倾向,四、六年级间无显著差异,但是从六年级到八年级,合作倾向出现了飞跃性发展。3性别因素在儿童的社会关系概念化中表现出少量的外显作用和更多的内隐作用只有在对同辈关系情感维度的认知上男女生存在差异,女生所认定的程度都要高于男生所认定的程度;在其它方面,男女儿童所表现出来的差别非常少。在儿童的同伴关系概念化中存在性别因素的内隐作用。儿童认为,同性别的两个小孩比不同性别的两个小孩更具相似性,也更有可能成为朋友;在同伴交往中男孩更容易出现消极行为且不易改正,因而不容易建立朋友关系。4总体来看,独生因素在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中没有明显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儿童论文; 社会关系概念化论文; 发展论文; 相关模型论文; 护送模型论文; 跨辈关系论文; 同伴关系论文; 朋友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