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区域层次的经济增长与波动问题是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的交叉领域,也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薄弱环节。从区域层次探寻和把握我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特征和规律,对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意义重大。本文着重研究两大问题:首先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的总体特征和规律,其次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特征和规律的成因。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和文献综述。主要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梳理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等相关理论发展脉络,界定本文关键概念,交代本文研究目的、意义、篇章结构和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是中国区域经济波动特征和规律研究,包括第三和第四两章。在经济增长和波动理论、区域经济理论指导下,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函数等现代计量经济学工具,对50多年来全国和东南、东北、中部、西部各自的GDP增长与波动特征、各区域GDP增长与波动之间的相互冲击和影响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和寻找其中的规律,描绘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图像。之后,用类似方法分析各区域投资、消费等支出法GDP构成要素的波动特征和相互冲击关系,更深入细致地刻画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和各区域经济波动强度下降、周期长度尤其是扩张期延长、波动位势提高;改革开放以后区域经济波动的内在关联性强于改革开放前,并呈继续加强的趋势,但区域经济波动同步性减弱;90年代以前,中西部地区经济波动一直保持对东部地区的先行性,是全国经济波动的策源地,90年代以后转变为东部地区经济波动先行于中西部地区,代替中西部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波动的策源地;东南经济运行机制转变进程领先于其它区域。同时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GDP波动对投资波动的正向响应强度越弱,经济越落后的地区GDP波动对投资波动的正向响应强度越强;我国各区域GDP波动的内在逻辑顺序是消费波动引发投资波动,投资和消费波动共同引发了宏观经济波动;消费波动对投资波动的影响,由改革开放前的同向加强,变为改革开放后的逆向迟滞。第三部分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特征成因研究,包括第五、第六、第七三章。主要研究国际和区际贸易、跨区域要素流动、区域市场化改革进程差异和国家区域开发战略演变对区域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结果。研究发现:改革开放前后相比,区际贸易和要素流动规模扩大、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是导致各区域经济波动强度下降、位势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区域经济波动位势差距扩大、关联性增强但同步性下降的重要因素。同时发现,各区域GDP波动与对外贸易波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内部经济自主波动引发了对外贸易波动,而不是相反;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力相当,且均为正向影响,但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出口导向型特征并不突出;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区域GDP波动对进出口波动的敏感度较高;区域间净贸易量呈明显东部顺差、中西部逆差格局,并且这种格局仍呈强化趋势;全国和各区域经济波动位势与国家区域开发战略的均衡倾向之间存在逆向相关关系;国家区域开发战略的均衡倾向和区域经济波动位势差距缩小之间存在滞后正相关关系。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日元或将维持低波动态势[J]. 中国外汇 2020(01)
- [2].计及发电量和出力波动的水光互补短期调度[J]. 电工技术学报 2020(13)
- [3].全球价值链嵌入对贸易保护的抑制效应:基于经济波动视角的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 2020(07)
- [4].金融资产发行结构与经济波动关系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8(02)
- [5].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相关症状波动11例临床分析[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05)
- [6].已实现类波动测算方法的比较与实证分析[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7].易受价格波动负面影响的农产品批发商特征分析[J]. 中国商论 2016(07)
- [8].企业微观波动及其对宏观政策的含义——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5(03)
- [9].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于国内的影响综述[J]. 价格月刊 2015(04)
- [10].《波动》[J]. 美苑 2015(S1)
- [11].真的有“后悔药”吗[J]. 家庭科技 2018(09)
- [12].看不见的波动[J]. 诗潮 2018(12)
- [13].爱的歌曲[J]. 中国诗歌 2016(03)
- [14].心随波动[J]. 散文诗 2012(12)
- [15].浅谈储罐液位波动报警参数的选择和确定[J]. 中国储运 2020(10)
- [16].基于高频数据的我国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20(03)
- [17].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预测预警综述[J]. 农业展望 2020(03)
- [18].模糊是低特质波动率异象的成因吗?——来自中国股市的证据[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9].健康指数波动不利于保持健康状态[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9(10)
- [20].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29)
- [21].信贷摩擦对经济波动的影响[J]. 贵州社会科学 2018(05)
- [22].危机后的汇率波动源自何处?[J]. 金融市场研究 2016(06)
- [23].我国波动率指数预测能力研究——基于隐含波动率的信息比较[J]. 经济问题 2017(01)
- [24].波动模式影响分析在军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 移动通信 2016(24)
- [25].蔬菜价格波动的研究综述[J]. 江西农业学报 2016(05)
- [26].粮食价格波动及调控方式探析[J]. 中国经贸导刊 2016(23)
- [27].中国经济波动福利成本的分析——基于三种效用函数形式的视角[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4(06)
- [28].短期经济波动与长期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9].幼儿园阶段强迫孩子认字的危害[J]. 家庭科技 2018(11)
- [30].那次,我哭了[J]. 少先队小干部 2019(Z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