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利的宪法解释方法论

论伊利的宪法解释方法论

论文摘要

美国宪法的诞生之后,解释问题随之而来。这里不仅仅存在着由谁来解释宪法的争议,还有采用什么方法来解释的问题。美国宪法学界存在着各种宪法解释方法论流派,不同的方法,具有迥异的理论体系,大致可以把它们概括为原意主义与非原意主义、积极主义(activism)与消极主义(self-restraint)、历史主义、德沃金的道德解读主义和基础主义等。最早对现代宪法解释方法作出较科学界分的是约翰·哈特·伊利(John Hart Ely)。伊利将此前已有的宪法解释方法概括成“解释主义”和“非解释主义”两种模式。“解释主义”认为法官在解释宪法时,应将自己限制在成文宪法所明白规定或明确隐含的规范中;“非解释主义”则认为法院可以根据未包含的宪法文本中的众多的参考文献和执行性规范来作出裁决,即可以根据宪法的词句,以法官的主观判断重新判断立宪者的价值,并以此作为违宪审查的依据。在伊利看来,解释主义过分依赖于宪法文本和立宪者的原意,非解释主义又过分依赖于法官个人的价值观。他认为这两种理论都无法与代议制民主保持一致。与解释主义和非解释主义不同,伊利提出一种“程序主义”宪法解释方法论。与前述这两种理论关注于宪法解释的实体价值不同,伊利认为,实体价值应由代议机关来判断,法院不能越俎代庖,但应通过司法审查来促使代议机构更好的反映民意,保障人权。根据伊利提出的这一学说,司法审查不仅是符合代议民主制的,它还是防止民主制弊端的有效的保障机制。伊利认为,宪法实际上是关于政府及民主制度构成和程序的根本法,应当把实质性价值的选择和调和问题大部分都留给政治程序去解决。司法审查的根本目的只是在于维护民主参与的程序公正。最高法院的宪法职责是防止拥有权力的多数派利用有利位置堵塞政治变革的渠道,将失势的少数派永远地致于不利的处境,以及为少数群体提供有效保护。该理论不仅很好地回应了对司法审查非民主性的责难,解决了宪法文本开放性带来的空隙填补问题,而且为民主制度内在弊病——多数人暴政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本文运用历史考察和社会学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伊利的程序主义宪法解释方法理论进行了整体性的研究。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美国宪法解释理论的发展历程,描述了解释主义、非解释主义的内容、特点,以及伊利对它们各自的批判。第二部分通过伊利对“脚注四”以及沃伦法院“司法积极主义”的重新解读,引出伊利的“程序主义”宪法解释方法理论。第三部分是伊利将他的理论运用于解释美国宪法案例的实践,他通过对言论自由、选举投票权和少数群体保护的分析,证明司法审查应从对实体价值进行判断改为对程序问题进行判断,其只应关注维护民主参与的程序公正。第四部分对伊利的理论进行了评析。文章在肯定该理论的贡献的同时,通过德沃金等学者对该理论的批判,指出了其不足之处。最后,文章运用“程序主义”的理论,分析了中国司法审查的制度构建,阐明了该理论对中国宪政建设的启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伊利宪法解释方法论的社会历史背景
  • (一) 美国宪法解释理论的发展历程
  • (二) 解释主义的困顿
  • (三) 非解释主义的难题
  • 二. 伊利的程序主义宪法解释理论
  • (一) 脚注四:程序主义理论的渊源
  • (二) 对沃伦法院“司法积极主义”的重新解读
  • (三) “参与导向、强化代议制”的司法审查进路
  • 三、程序主义宪法解释方法的实践
  • (一) 保护“言论自由”
  • (二) 解决“政治市场失灵”
  • (三) 保证政治过程的“参与”
  • 四、对伊利宪法解释理论的评析
  • (一) 对宪法解释方法分类的质疑
  • (二) 程序价值与实体价值的困惑
  • (三) 实质上的非解释主义的倾向
  • (四) 对中国宪政建设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中央”与“地方”——基于我国《宪法》第3条第4款的考察[J]. 政治与法律 2020(06)
    • [2].家庭与公共生活:中国宪法文本的表达[J]. 浙江学刊 2020(05)
    • [3].域外宪法文本解释方法的历史演进——以美国宪法解释为例[J]. 现代法学 2017(03)
    • [4].宪法文本中的羁押服刑公民选举权立法初探[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7(04)
    • [5].宪法文本主义的迷思[J]. 北方法学 2015(01)
    • [6].世界各国宪法文本中基本权利主体研究[J].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0(02)
    • [7].论“国家所有”的规范构造——我国宪法文本中“国家所有”的解释进路[J]. 政治与法律 2017(09)
    • [8].浅析宪法文本中关于疆域的规定[J]. 边缘法学论坛 2018(02)
    • [9].论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中的“平等”[J]. 山东社会科学 2013(02)
    • [10].诉权与司法权的各国宪法文本考查——兼议宪法是什么的问题[J].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09(02)
    • [11].宪法文本研究的自觉与反思[J]. 法学家 2008(01)
    • [12].略论我国宪法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5(01)
    • [13].宪法共识的含义与作用——从中国宪法文本出发[J]. 行政法论丛 2013(00)
    • [14].论宪法文本各部分内容之效力[J]. 学理论 2011(01)
    • [15].立宪思维与“依宪执政”的悖论——以现行中国宪法文本为例[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9(03)
    • [16].宪法文本中“合法”一词的规范分析[J]. 中州学刊 2008(04)
    • [17].良心自由及其入宪——基于宪法文本的比较研究[J]. 浙江社会科学 2014(03)
    • [18].中西政党入宪的比较分析——基于宪法文本的考察[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05)
    • [19].中美宪法文本比较之技术路径[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 [20].“敌人”条款的演变及规制——基于我国宪法文本的分析[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8(01)
    • [21].论宪法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围绕宪法文本的规范分析[J]. 政治与法律 2015(05)
    • [22].中国宪法文本中的“个人”[J]. 中国宪法年刊 2008(00)
    • [23].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发展趋势——从宪法文本变迁视角[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8)
    • [24].论“较大的市”之立法权——基于对宪法文本的解读[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4(04)
    • [25].变迁与比较:宪法文本描绘的人[J]. 法商研究 2009(05)
    • [26].论我国宪法中税收条款之构建——从宪法文本角度[J].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8(02)
    • [27].宪法权威的生成之道:宪法解释[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28].“公民”概念在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发展[J]. 人权 2010(04)
    • [29].宪法文本中检察院双重定位的规范分析[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30].从宪法文本看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变迁[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标签:;  ;  ;  ;  ;  

    论伊利的宪法解释方法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