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k1通过与p53的相互作用参与G2/M期的转换调控

PIk1通过与p53的相互作用参与G2/M期的转换调控

论文摘要

在整个周期进程中,细胞顺利完成G2/M期的转换是实现细胞增殖的一个关键步骤。由于细胞自身存在G2期DNA损伤检验点的监控机制,所以可以保证G2/M期转换的顺利实现。由于Polo like激酶(Plk1)和p53分别是通过正、负调控机制在G2/M转换过程发挥重骂的作用,并且有研究表明Plk1可以参与调节p53的活性。因此,本文致力研究Plk1是否可以通过调节p53蛋白参与G2/M期转换过程的调控。主要结果如下: 1.将同步化在G2期的细胞释放培养,Plk1的激酶活性上升,说明细胞由G2期顺利地向M期过渡。采用低剂量UV照射的方法处理同步化在G2期的细胞,使Plk1的激酶活性受到抑制,并且伴随着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而p53的转录活性升高、蛋白大量积聚。 2.通过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在G2/M期Plk1与p53发生物理性的结合。酵母双杂交实验进一步确证Plk1与p53的DNA结合区域发生直接结合作用。表明Plk1可能是通过竞争性结合p53的DNA结合区域来抑制p53转录活性。在细胞内过表达Plk1也证明p53的转录活性受到抑制。 3.细胞内过表达Plk1可以抑制p53蛋白的磷酸化;共同过表达Plk1和Mdm2可以加剧Mdm2介导p53的泛素化降解;过表达Plk1还可以促使p53蛋白被转运出细胞核。表明Plk1可以通过抑制p53的磷酸化、促进p53蛋白降解以及抑制p53的入核作用来影响p53的蛋白稳定性和转录活性。 4.Plk1和hNRAGE分别作用于p53的不同区域,Plk1抑制p53的转录活性,而hNRAGE上调p53的转录活性,当两者共同作用后会相互抵消对p53的作用。hNRAGE对Plk1的激酶活性没有影响。表明Plk1和hNRAGE可能作为两个独立的信号分子参与调节p53。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
  • 二 Plk1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 三 p53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 四 细胞周期中的DNA损伤检验点
  • 2/M期 Plk1和p53的影响'>第一章 UV照射对 G2/M期 Plk1和p53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1.2 细胞培养,药物同步化,UV照射和质粒的磷酸钙转染
  • 1.3. p21Cip1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
  • 1.4. Plk1激酶活性的检测
  • 1.5 蛋白印迹
  • 1.6 流式细胞仪分析(FACS)细胞周期
  • 2. 实验结果
  • 2期进入 M期,Plk1的激酶活性升高'>2.1 同步化细胞由G2期进入 M期,Plk1的激酶活性升高
  • 2/M期,UV照射引起 Plk1激酶活性和蛋白水平下降,p53转录活性和蛋白水平上升'>2.2. G2/M期,UV照射引起 Plk1激酶活性和蛋白水平下降,p53转录活性和蛋白水平上升
  • 3. 讨论
  • 第二章 Plk1与p53的结合作用
  • 1. 材料方法
  • 1.1 细胞培养,药物同步化,UV照射,ADR药物损伤和质粒的磷酸钙转染
  • 1.2 免疫共沉淀和蛋白印迹
  • 1.3 酵母表达质粒的构建
  • 1.4. LiAc法共转化酵母双杂交
  • 1.5. p21Cip1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
  • 2. 实验结果
  • 2.1 内源性的Plk1和p53蛋白在细胞体内发生结合
  • 2.2. Plk1和p53在酵母细胞中直接结合
  • 2.3. Plk1抑制受UV/ADR激活升高的p53介导p21的转录活性
  • 3. 讨论
  • 第三章 Plk1对p53的调节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培养,UV照射和质粒的磷酸钙转染
  • 1.2 免疫印迹
  • 1.3. Plk1激酶活性的检测
  • 1.4 免疫荧光染色
  • 2. 实验结果
  • 2.1. Plk1抑制 UV照射诱导的p53(Ser-15)的磷酸化
  • 2.2. Plk1协同Mdm2途径促进p53蛋白的降解
  • 2.3. Plk1抑制UV照射诱导的p53入核的过程
  • 2.4. p53不影响 Plk1的蛋白水平和激酶活性
  • 3. 讨论
  • 第四章 Plk1和hNRAGE对p53调节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培养,UV照射和质粒的磷酸钙转染
  • 1.2 免疫印迹
  • 1.3. p21Cip1素酶活性的检测
  • 2. 实验结果
  • 2.1. hNRAGE不影响 Plk1的蛋白水平以及激酶活性
  • 2.2. Plk1和hNRAGE共同调节p53介导p21的转录活性
  • 3. 讨论
  • 总结
  • 附录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的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森林对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影响[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4)
    • [2].多酚类化合物与必需微量元素的相互作用[J]. 卫生研究 2019(06)
    • [3].基于多标记学习预测药物-靶标相互作用[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7(15)
    • [4].根据实例浅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重要性[J]. 智富时代 2019(01)
    • [5].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的教学重难点分析[J]. 考试周刊 2015(86)
    • [6].少林的文化担当[J]. 少林与太极 2018(07)
    • [7].美国“相互作用大学”及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02)
    • [8].药物与饮食相互作用[J]. 中国乡村医药 2008(09)
    • [9].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综述[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13)
    • [10].谈音乐和旅游的关系及相互作用[J]. 大众文艺 2015(20)
    • [11].微观对相互作用[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0(00)
    • [12].五阶非线性对啁啾超短脉冲间相互作用的影响[J]. 应用光学 2013(04)
    • [13].浅谈药物的相互作用[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19)
    • [14].非线性土—结动力相互作用的时域子结构分析[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0(03)
    • [15].相互作用·本质契合与规律生成——兼与鲁品越教授商榷[J]. 哲学动态 2008(10)
    • [16].蛋白质-适配体相互作用预测的方法[J]. 医学信息 2020(10)
    • [17].茶多酚与多糖的相互作用:作用机理及功能特性变化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19(02)
    • [18].相得益彰:表观修饰的相互作用(英文)[J]. Science Bulletin 2015(10)
    • [19].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的学习重难点分析[J]. 同行 2016(14)
    • [20].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痘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3(09)
    • [21].涡模式的相互作用网[J]. 广西物理 2010(03)
    • [22].从生活现象谈物理中的相互作用[J]. 才智 2019(18)
    • [23].解读服饰时尚与音乐潮流的关系[J]. 文化产业 2018(21)
    • [24].相互作用的各种统一和新的相互作用[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8(03)
    • [25].临床药师参与1例华法林与曲马多产生相互作用的病例分析[J]. 药学研究 2017(06)
    • [26].校地相互作用及其制度逻辑——以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为例[J]. 比较教育研究 2015(12)
    • [27].暗物质之间或正在发生未知相互作用[J]. 前沿科学 2015(02)
    • [28].再现生活“原形” 品析物理“原味”——谈“相互作用”复习[J]. 高中数理化 2014(Z2)
    • [29].《相互作用》易错问题辨析[J].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 2013(10)
    • [30].文化力[J]. 记者观察(下半月) 2010(06)

    标签:;  ;  

    PIk1通过与p53的相互作用参与G2/M期的转换调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