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

“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

论文摘要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个重要致死及致残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的特点。目前尚无一疗效突破性药物,尤其是仍未使脑损害的致残得以根本解决。缺血性中风属中医“络病”范畴,“毒损脑络”是其的病机关键,临床上从络脉的功能特点入手进行论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虽然络脉不等同于现代医学的微循环,络脉在很大程度上,其结构定位与西医学的微循环甚相似。从目前络病生物学基础的研究来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络病的多个病理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也日益认识到血管内皮细胞对微环境的多种影响,除影响血管张力外,还调节血管细胞生长、迁移、基质降解、血栓形成和白细胞粘附等,并可活化多种细胞受体和信号传递途径。内皮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的形式在其生成的微环境直接发挥作用,对维持内环境的平衡稳定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因此,我们在中医络脉理论的指导下,以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MVEC)为切入点,研究了体外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对神经元的影响,并应用蛋白组学技术对不同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的差异蛋白进行分析,来探讨微血管内皮细胞对神经元实现调控作用的特征及其物质基础目的:研究在生理、拟缺血损伤以及药物作用下体外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神经元活性、游离钙离子浓度、NMDA受体以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应用蛋白组学技术对不同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的差异蛋白进行分析,来探讨微血管内皮细胞对神经元实现调控作用的物质基础,以期为“毒损脑络”病机理论提供现代生物学依据,为中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途径与靶点提供有意义的思路。方法:1.进行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元代培养与鉴定:采用组织匀浆、两次过滤以及胶原酶消化等方法获得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纯化和传代。并用Ⅷ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标记进行鉴定。2.建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拟缺血损伤模型:采用细胞缺氧合并培养液缺糖方法,观察MVEC在不同的损伤时间点活性的变化,从而建立可靠的MVEC体外拟缺血实验模型。3.筛选通络救脑注射液用药浓度:观察各浓度梯度的通络救脑注射液对正常、拟缺血损伤MVEC活性的影响,确定通络救脑注射液发挥药效的最佳浓度。4.确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收集时间:观察正常、正常用药、拟缺血损伤、拟缺血损伤用药四种MVEC在相应的处理完毕后,继续在无血清培养的条件下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时间点收集的四种条件培养液对大鼠皮层神经元活性的影响,从而确立条件培养液的最佳收集时间。5.观察不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和受损神经元的影响:制备正常、正常用药、拟缺血损伤、拟缺血损伤用药四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N-CM、NT-CM、I-CM、IT-CM),分别作用于正常、受损神经元,①MTT比色法和LDH漏出率观察神经元活性变化;②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观察神经元Ca2+浓度的变化;③免疫荧光标记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
  • 上篇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络病理论与缺血性中风
  • 综述二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脑缺血性脑损伤研究进展
  • 综述三 线粒体损伤与神经元缺血性死亡
  • 下篇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神经元影响的效应研究
  • 实验一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 材料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拟缺血损伤模型的建立及通络救脑注射液用药浓度的筛选
  • 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拟缺血损伤模型的建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二、通络救脑注射液用药浓度的筛选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收集时间的确立
  • 一、正常、拟缺血与用药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变化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二、不同时间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大鼠皮层神经元活性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试验四不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拟缺血神经元活性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2+、NMDAR1表达的影响'>实验五不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拟缺血神经元Ca2+、NMDAR1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六不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拟缺血神经元ΔΨm、Cyt-C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条件培养液对异体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23)
    • [2].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神经生长因子的保护作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06)
    • [3].角膜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角膜内皮细胞增生的研究(英文)[J]. 眼科新进展 2009(06)
    • [4].活化小胶质细胞致星形胶质细胞激活[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6(01)
    • [5].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血管紧张素Ⅱ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3(11)
    • [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07)
    • [7].牙髓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大鼠牙髓干细胞矿化能力影响的研究[J]. 广东牙病防治 2015(08)
    • [8].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低氧条件培养液对小鼠造血系统自然衰老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03)
    • [9].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小鼠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作用[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0(04)
    • [10].改良差速贴壁+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培养大鼠嗅鞘细胞[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01)
    • [11].细胞因子联合纹状体条件培养液定向诱导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43)
    • [12].心肌条件培养液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J]. 华西医学 2008(05)
    • [13].心肌条件培养液与5-氮胞苷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23)
    • [14].高糖及高糖条件培养液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04)
    • [15].条件培养液诱导躯干部神经嵴干细胞向雪旺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J]. 科技信息 2011(24)
    • [16].肺癌条件培养液对人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其磷酸化p38MAPK表达的影响[J]. 肿瘤 2014(02)
    • [17].玻璃体条件培养液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P-ERK的影响[J]. 国际眼科杂志 2009(08)
    • [18].大鼠雪旺细胞系RSC96条件培养液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体外增殖作用[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7(03)
    • [19].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破骨前体细胞的分化成熟[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2(04)
    • [20].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BMSCs分化的影响[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9(05)
    • [21].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治疗女性脱发的临床疗效观察[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1(01)
    • [22].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BMSCs诱导分化作用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9(02)
    • [23].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 2009(07)
    • [24].大鼠大脑皮层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5)
    • [25].BMSCs条件培养液诱导小胶质细胞分泌精氨酸酶1的初步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7(12)
    • [26].膀胱平滑肌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脐带MSCs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12)
    • [27].肝细胞对肝窦内皮细胞生长的支持作用[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9(02)
    • [28].含白血病抑制因子条件培养液对于小鼠iPS细胞多能性维持的影响[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29].牙囊细胞条件培养液在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牙骨质分化中的作用[J]. 口腔医学研究 2014(04)
    • [30].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05)

    标签:;  ;  ;  ;  ;  

    “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