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分水岭地区蔬菜集雨节水栽培机理与效应的研究

江淮分水岭地区蔬菜集雨节水栽培机理与效应的研究

论文摘要

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人均年占有量仅 2200m3,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水资源的严重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江淮分水岭地区位于北亚热带,季节性干旱非常严重,即使是大水年份,也存在季节性干旱问题,加上江淮分水岭地区的特殊地形-北依淮河,南临长江,形成南北低,中间高的“鱼脊背”状,属于大别山尾脉,多为坡地,容易产生径流,土壤储水能力弱,而且大部分地区位于灌溉水位之下,地形破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跟不上。基于以上原因,为了改善本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2004 年 3 月~2005 年 5 月笔者在安徽农业大学农场和农萃园进行了农田径流实验和蔬菜节水栽培实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以合肥地区土壤为代表分析了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土壤入渗特征,指出土壤入渗分为通量控制阶段和剖面控制阶段。通量控制阶段的降雨入渗率等于降雨强度;剖面控制阶段的降雨入渗率小于降雨强度。2.在人工模拟降雨的条件下,随着坡度的增大,径流量增大,径流系数增大。3.江淮分水岭地区农田每亩每年 6~8 月可收集径流量约为 40m3。若沿着等高线开挖集雨沟,集雨沟的容积可为 40m3,集雨沟的横截面可设计为梯形,深为 1.5m,上底为 1.2m,下底为 0.8m。4.农田不同覆盖处理中,双膜处理的大蒜的生长量最大,地膜处理生长量最小,小于对照,这可能是由于地膜覆盖阻水的原因,但是地膜覆盖的大蒜的水分利用率是对照的 3 倍。覆草处理的大蒜的水分利用率也比对照提高 60%,双膜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稍稍高于地膜覆盖处理。5.大棚内玉米苗期无膜覆盖处理的日腾发量大约是覆膜处理的 3 倍,覆草处理的日腾发量居于中间,玉米拔节期的日腾发量随着玉米的生长而增加,无膜处理的耗水量是覆膜 2.3 倍。从苗期到抽雄期,覆膜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是覆土处理的 4 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综述
  • 1.1 我国农业用水矛盾
  • 1.2 解决矛盾的出路-走发展节水农业的模式
  • 1.3 我国节水农业中的技术及效益特征
  • 1.4 国外集雨农业研究进展
  • 1.4.1 关于集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
  • 1.4.2 关于集雨系统分类的研究
  • 1.4.3 关于集雨模型的研究
  • 1.5 国内集雨农业研究进展
  • 1.5.1 关于雨水收集蓄存技术的研究
  • 1.5.2 关于集雨模型的研究
  • 1.6 滴灌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时间和地点
  • 2.2 供试土壤和实验材料
  • 2.3 实验设计
  • 2.3.1 人工模拟降雨实验
  • 2.3.2 大田实验设计
  • 2.3.3 温室大棚实验设计
  • 2.4 观测项目及使用仪器
  • 2.4.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2.4.2 滴灌湿润体实验
  • 2.4.3 观测项目
  • 2.4.4 实验仪器
  • 2.5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3. 集雨模式研究
  • 3.1 集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3.1.1 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
  • 3.1.2 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气候特征
  • 3.2 人工模拟降雨
  • 3.2.1 降雨的入渗模型
  • 3.2.2 影响降雨入渗和径流的因素
  • 3.2.3 降雨产流机制
  • 3.2.4 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意义
  • 3.3 集雨模式试验
  • 3.3.1 不同坡度的入渗特征
  • 3.3.2 不同坡度的产流特征
  • 3.4 雨水集蓄与蔬菜节水灌溉系统总体设计
  • 3.4.1 雨水集蓄与节水灌溉的基本路线
  • 3.4.2 雨水集蓄系统设计
  • 3.4.3 供水量计算
  • 3.4.4 雨水汇集和存蓄
  • 3.4.5 集流效率及可集雨量
  • 3.5 农田集雨设计
  • 3.5.1 集雨沟容量设计
  • 3.5.2 集雨沟结构设计
  • 3.6 实验点雨水集蓄系统分析
  • 3.7 本节小结
  • 4. 蔬菜节水模式研究
  • 4.1 滴灌条件下土壤湿润体的特征
  • 4.1.1 相同流量不同流速湿润体特征
  • 4.1.2 相同流速不同质地土壤湿润体特征
  • 4.1.3 相同流速不同松紧度湿润体变化特征
  • 4.2 合肥地区8 月份不同覆盖处理土壤蒸发的特点
  • 4.3 不同覆盖处理的节水效应与机理
  • 4.3.1 不同覆盖处理对大蒜株高和叶面积的影响
  • 4.3.2 不同覆盖处理对地表和地下5cm 温度的影响
  • 4.3.3 不同覆盖方式的水分效应
  • 4.4 大棚内外日蒸发量的变化
  • 4.5 PC 板大棚内外温度的变化特征
  • 4.6 大棚玉米耗水特性
  • 4.6.1 玉米苗期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日腾发量
  • 4.6.2 玉米拔节期不同覆盖方式下的耗水特性
  • 4.6.3玉米拔节期同覆盖处理株高的变化特性
  • 4.7 本节小结
  • 5.结论与讨论
  • 5.1全文结论
  • 5.2.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作物蒸发腾发量计算研究综述[J]. 人民黄河 2013(04)
    • [2].黄土高原地区潜在腾发量模拟及时空变化[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0(02)
    • [3].石河子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02)
    • [4].石河子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的计算及相关性分析[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9(04)
    • [5].辽西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变化及其气象影响因子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 2010(03)
    • [6].阿勒泰地区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计算方法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11)
    • [7].基于SEBAL模型的土默特右旗腾发量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9(02)
    • [8].不同土壤水分能量及气象因子对水稻腾发量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1(04)
    • [9].基于蒸渗仪实测数据的日参考作物蒸发腾发量计算方法评价[J]. 水利学报 2010(12)
    • [10].南疆枣园能量闭合分析及腾发特征[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5)
    • [11].利用Hargreaves公式计算青海湖流域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的可行性分析[J]. 地球环境学报 2015(01)
    • [12].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作物参考腾发量预测[J]. 农机化研究 2011(01)
    • [13].基于MATLAB神经网络的温室草皮腾发量预测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6)
    • [14].海河流域50年来参考腾发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原因[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2(02)
    • [15].彭曼模型在给定土壤含水率条件下预测玉米腾发量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4(06)
    • [16].滴灌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人民黄河 2010(05)
    • [17].灌溉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农家顾问 2012(09)
    • [18].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2)
    • [19].温室内不同湿热环境变化规律及其对作物腾发量的影响[J]. 节水灌溉 2020(02)
    • [20].节水型园林植物优化灌溉制度的制定[J]. 北方园艺 2011(15)
    • [21].浅议气象因素与水稻腾发量之间的关系[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0(02)
    • [22].控制灌溉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10(04)
    • [23].利用修正的Hargreaves公式计算青海湖流域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J]. 地球环境学报 2015(02)
    • [24].三江源班玛县高寒草甸植物腾发量测定方法探讨[J]. 青海农林科技 2020(03)
    • [25].应用Penman-Monteith简化公式计算极端干旱区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J]. 新疆农业科学 2012(05)
    • [26].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干旱区芦苇腾发量预测模型[J]. 干旱区地理 2011(04)
    • [27].一种简易遥感腾发模型在干旱区平原绿洲的应用[J]. 水利学报 2008(04)
    • [28].地下水位对干旱区河谷林耗水影响的数值模拟[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29].河套灌区典型灌排单元农田耗水机制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1)
    • [30].鄂北地区水稻适宜节水模式与节水潜力[J]. 农业工程学报 2017(04)

    标签:;  ;  ;  ;  

    江淮分水岭地区蔬菜集雨节水栽培机理与效应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