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地气田盒三气藏流动单元在储层建模中的应用

大牛地气田盒三气藏流动单元在储层建模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储层流动单元是从宏观到微观不同级次上的、空间三维连续分布的、具相似的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特征和流体本身渗流特征的储集岩体,流动单元的研究和划分,可以合理评价储集层,从而预测储集层分布。通过对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方法进行的调研,开展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实例研究(大牛地气田盒三气藏为例)。在对国内外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及手段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前人研究成果及本区详尽的测井的资料,提出应用多参数聚类分析方法对本区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划分结果主要以无阻流量为划分标准,聚类参数选取:孔隙度(Φ)、渗透率(K)、含气饱和度(Sg)、储层厚度(H)、储积系数(ΦH)、地层系数(KH)和孔喉中值半径(R50);以压裂后的单井无阻流量为标准,无阻流量大于10万方对应Ⅰ类流动单元,5-10万方对应Ⅱ类流动单元,0.5-5万方对应Ⅲ类流动单元,无阻流量小于0.5万方对应Ⅳ类流动单元,进行相似聚类,使全区各层流动单元的划分遵照同一标准,求出相应每个小层的相关参数的相关系数,并建立相对应的辨别方程,对没有无阻流量的井进行分类,划分出四类流动单元类型。因此同一流动单元内具有相似的渗流特性,每个流动单元的渗透率、孔隙度等储层物性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同流动单元之间储、渗能力差异显著,且有明显的边界。流动单元划分结果:Ⅰ类流动单元为本区最好的流动单元类型,非均质性较强。Ⅱ类流动单元属于中等的流动单元类型,泥岩夹层发育中等,主要分布于河道主线两侧附近,喉道类型以中吼为主。Ⅲ类流动单元属于本区较差的流动单元类型,泥岩夹层发育,孔渗性相对较差,喉道类型属于细吼微吼。Ⅳ流动单元属于天然提为主的沉积微相为主,泥质含量高。通过对比不同随机方法,序贯高斯模拟方法主要用于连续地质现象的模拟,如孔隙度、渗透率的分布是比较实用的,并应用前面划分盒三流动单元约束属性模型,从而更好的分析和预测储层的分均质性,为油藏描述提供可靠的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流动单元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储层建模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储层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2 储层建模的研究方法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大牛地气田地质概况
  • 2.1 区域地质概况
  • 2.2 构造地质特征
  • 2.3 地层特征
  • 2.4 沉积特征
  • 2.4.1 下石盒子组沉积特征及储层沉积微相
  • 2.4.2 盒三气层组沉积相及砂体平面展布
  • 第3章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 3.1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思路
  • 3.1.1 以地质研究手段为主的储层层次分析法
  • 3.1.2 以数学手段为主的储层参数分析法
  • 3.2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 3.3 流动单元分类方法及参数选取
  • 3.3.1 多参数分析方法
  • 3.3.2 逐步判别回归分析法
  • 3.3.3 盒三气藏流动单元划分参数选取
  • 3.4 盒三气藏流动单元划分
  • 3.4.1 建立流动单元的判别方程式
  • 3.4.2 流动单元类型特征
  • 第4章 流动单元分布规律
  • 4.1 储层流动单元的分布规律
  • 4.1.1 流动单元分布规律
  • 4.1.2 流动单元井数分布规律
  • 第5章 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
  • 5.1 储层建模方法的确定
  • 5.1.1 储层建模方法选取
  • 5.1.2 建模采用思路
  • 5.2 建模前的准备
  • 5.2.1 数据准备
  • 5.2.2 建模边界及网格单元的确定
  • 5.3 盒三气藏构造层面建模
  • 5.4 盒三气藏地层模型
  • 5.5 盒三气藏属性模型
  • 5.5.1 测井曲线离散化
  • 5.5.2 数据分析
  • 5.5.3 孔隙度分布模型及特征
  • 5.5.4 渗透率分布模型性及特征
  • 5.5.5 含气饱和度分布模型性及特征
  • 5.6 模型检验
  • 5.6.1 与开发地质研究符合率
  • 5.6.2 单井上的符合率
  • 5.6.3 不同流动单元内参数统计指标的符合率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牛地气田乙烷回收工程技术经济分析[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02)
    • [2].大牛地气田冬季堵塞物中水合物含量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10)
    • [3].大牛地气田累计产气180×10~8m~3[J]. 石油石化节能 2013(12)
    • [4].低伤害凝胶暂堵压井液在大牛地气田的研究与应用[J]. 石化技术 2020(11)
    • [5].大牛地气田烃类组分分析及凝液回收思路[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03)
    • [6].水平井产气剖面测试工艺适应性分析及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J]. 中外能源 2020(03)
    • [7].脱贫攻坚,在使命与情怀中升华[J]. 中国石油石化 2020(20)
    • [8].大牛地气田二次增压工程技术与经济分析[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05)
    • [9].水平井钻井液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现场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18)
    • [10].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水平井速度管排采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J]. 化工管理 2016(07)
    • [11].水平井钻井液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现场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12)
    • [12].连续泡沫排水采气在大牛地气田东区气井生产中的应用[J]. 科技促进发展 2010(S1)
    • [13].中石化大牛地气田累计产天然气达200×10~8m~3[J]. 天然气工业 2014(06)
    • [14].大牛地气田生活污水实现有效利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17)
    • [15].生物酶钻井液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研究与应用[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03)
    • [16].大牛地气田纤维脉冲加砂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J]. 复杂油气藏 2018(03)
    • [17].利用生产数据计算大牛地气田地层压力可行性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18].浅谈大牛地气田水土保持现状调查与防治措施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04)
    • [19].大牛地气田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应用[J]. 科学家 2016(09)
    • [20].大牛地气田污水治理获突破[J]. 石油石化节能 2014(01)
    • [21].大牛地气田冬季生产运行管理体系分析[J]. 吉林劳动保护 2013(04)
    • [22].裂缝高度控制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0)
    • [23].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J]. 内江科技 2010(08)
    • [24].“泡排+环空激动降压”组合复产工艺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J]. 中外能源 2019(07)
    • [25].大牛地气田:草原上的“轻骑兵”[J].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08(09)
    • [26].大牛地气田液氮伴注效果分析及优化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27].大牛地气田水平井钻井液技术[J]. 科技信息 2013(19)
    • [28].浅谈大牛地气田天然气外输管道安全风险及保护措施[J]. 科技风 2012(18)
    • [29].大牛地气田集输节能工艺[J]. 天然气与石油 2010(04)
    • [30].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天然气成本分析[J]. 理论月刊 2009(02)

    标签:;  ;  ;  ;  ;  

    大牛地气田盒三气藏流动单元在储层建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