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电影、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电子传媒的相继兴盛,图像开始渗透到政治、经济、教育、文学、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由此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新的文学形态层出不穷,如文学的网络化、图像化、多媒体化等,都促使以图像为载体的叙事方式成为新的话语力量。目前,图像叙事已成为叙事学研究视野的新课题,并与传统叙事文学相抗衡。但是,学界还是将研究对象更多地集中于传统语言叙事文本上,对以图像为载体的叙事方式的特征研究较少,且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泛文化倾向,对于叙事话语自身的力量,及新的叙事方式在当今电子媒介时代中的作用和意义,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从理论上对图像叙事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以电子媒介时代的发展为背景,从传统语言叙事危机及图像叙事的兴盛出发,具体阐述图像叙事视像化、形式化和直观化的特征,并在简单图像、梦、童话、语言及语言叙事文本中挖掘图像叙事存在的合法性依据。同时,对图像叙事所表现出的文学意境的缺失、“创造性的想象力”的弱化的局限性进行客观评价。对这一新的表达方式的探讨不仅是对叙事手法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思考,而且更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关注。因此,研究图像叙事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批评的审美变异[J]. 中州学刊 2020(01)
- [2].如何经典,怎样存在?——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经典存在方式的新特点及其反思[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3].跨媒介文学: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转型[J]. 广西社会科学 2018(09)
- [4].电子媒介时代审美范式转型与文学镜像[J]. 浙江社会科学 2017(01)
- [5].审美图像化:电子媒介时代的审美困境[J]. 艺术科技 2017(06)
- [6].电子媒介时代的审美教育[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7].青春与读书[J]. 铁军 2017(01)
- [8].电子媒介时代的“四副面孔”[J]. 媒介批评 2010(00)
- [9].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生产方式[J]. 浙江社会科学 2016(06)
- [10].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消费”问题[J]. 文艺理论研究 2016(05)
- [11].电子媒介时代的审美认知体系研究[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2].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精神现象学[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4(02)
- [13].试论“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审美[J]. 江西社会科学 2011(04)
- [14].再论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危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06)
- [15].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审美形态的变迁[J]. 浙江社会科学 2015(10)
- [16].从消解走向重构: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突围之路——谭旭东的《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及其启示[J]. 南方文坛 2011(06)
- [17].电子媒介时代的跨域概念[J]. 西部广播电视 2020(13)
- [18].电子媒介主导年代的文学教育初探[J]. 文教资料 2016(14)
- [19].从后现代角度谈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J]. 新课程(下) 2014(12)
- [20].浅析电子媒介时代通俗文学崛起的原因[J]. 青春岁月 2012(22)
- [21].论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与文学研究[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2(02)
- [22].移动电子媒介时代的教育困境及出路[J]. 思想理论教育 2012(18)
- [23].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评论[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 [24].论电子媒介时代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22)
- [25].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审美功能置换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6(01)
- [26].浅析电子媒介时代的审美接受方式[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7].电子媒介时代的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J]. 唐山文学 2018(10)
- [28].把帖,贴心[J]. 中国钢笔书法 2015(06)
- [29].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突围[J]. 书屋 2011(09)
- [30].最美好的生命举止[J]. 学习博览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