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概念、识别及机制 ——基于中国案例的分析

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概念、识别及机制 ——基于中国案例的分析

论文摘要

俱乐部趋同作为趋同的一个重要类型,将趋同的研究由单一的稳态延伸到多个稳态共存,从而拓展了趋同理论的发展领域。实践中,具有“组内趋同而组间趋异”特点的俱乐部趋同能够更好的解释区域经济增长普遍存在的富裕区域与其周围贫穷区域共存的现象。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俱乐部趋同逐渐成为国内外趋同研究的热点。然而,总体来看,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实际上是一个处于起步阶段的亟需加强的领域,绝大多数文献所作的工作仅仅局限于检验是否存在俱乐部趋同,而对于什么是俱乐部趋同?俱乐部趋同假说检验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如何选用合适的区域分组及趋同检验方法?以及俱乐部趋同是怎样形成的?等等问题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本文的意义在于,以目前国外文献中研究较少的中国各地区作为案例,尝试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本文在新古典增长趋同理论、新古典随机增长理论、新增长要素溢出理论及新经济地理学的地理溢出理论等的指导下,以数理分析方法、分类回归树分析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横截面回归方法、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截面模型、增长分布模型及GIS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作为技术支撑,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俱乐部趋同概念的界定,分析了俱乐部趋同识别的理论基础,并在其之上构建了俱乐部趋同识别的方法框架。接着,在该框架的指导下对中国各地区的俱乐部趋同进行了识别。最后,采用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的方法分析了这些趋同俱乐部的形成机制。本文的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对俱乐部趋同概念的界定应该考虑时间、空间维度的不同,以及检验方法的差异。首先,根据目前文献中普遍存在的俱乐部趋同概念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离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将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结合起来的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概念,以弥补各自分离存在的缺陷。另外,考虑到检验方法的不同产生的对俱乐部趋同概念理解的差异,本文将俱乐部趋同进一步细分为截面型时间俱乐部趋同、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空间俱乐部趋同、截面型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及随机型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2)俱乐部趋同假说检验的重要步骤,即区域分组→趋同检验,也应该从时间、空间,以及时空耦合等不同的角度寻求其合适的方法。在对区域分组方法的讨论中,本文通过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的比较后认为,能够充分考虑各种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并提取分组过程中各因素重要性的分类回归树分析方法是较适合时间俱乐部趋同的区域分组方法。而将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纳入分组中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较适合空间俱乐部趋同的区域组划分。两种方法的结合就是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的区域分组方法。在对趋同检验方法的讨论中,本文首先按照新古典趋同模型唯一全局稳态→新古典趋同模型多个全局稳态→新古典趋同模型多个局部稳态→新古典随机增长模型→经典俱乐部趋同的空间扩展的研究思路,分别构建了截面型时间俱乐部趋同、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及空间俱乐部趋同检验的理论基础。然后,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了相应的检验方法。综合上述分析后,本文认为,对于时间俱乐部趋同,应该首先利用分类回归树分析方法识别出各个时间区域组,然后,在同一时间区域组内利用横截面回归方法或面板数据分析方法检验是否存在截面型时间俱乐部趋同,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及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检验是否存在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对于空间俱乐部趋同,应该首先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识别各个空间区域组,然后,在同一空间区域组内选择合适的空间误差(空间滞后)模型及空间截面模型检验是否存在空间俱乐部趋同。而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的识别就是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同步检验是否存在俱乐部趋同。(3)中国各地区在1990-2006年间存在3个时间趋同俱乐部,2个空间趋同俱乐部,以及2个时空耦合趋同俱乐部,并且,时间趋同俱乐部的趋同速度普遍高于空间趋同俱乐部的趋同速度,而时空耦合趋同俱乐部的趋同速度又高于时间趋同俱乐部的趋同速度。在时间区域组的划分中,本文认为,预测变量的选择首先应该根据俱乐部趋同概念中对区域组的限定条件,另外,还需考虑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那些对于中国特殊的国情而言比较重要的因素。据此,本文一共选取了反映惯性影响、投资水平、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市场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资本-劳动比率、受教育程度及政府政策等12个方面的34个指标作为CART分析的预测变量,并设计了考虑直辖市及不考虑直辖市,不设定强制性根点分组变量及设定强制性根点分组变量等10种方案,通过对各种方案所得结果的比较,最终得到了3个时间区域组。并且,所得分组结果与传统的4大地带的分组情况相比,更加符合俱乐部趋同“组内趋同而组间趋异”的特点。利用ESDA技术,本文得到了4类代表不同空间依赖模式的空间区域组。接着,通过取时间区域组和空间区域组的交集得到了10个同时考虑了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时空耦合区域组。在同一时间区域组中进行的横截面回归、面板数据分析及单位根检验表明,3个时间区域组内均存在截面型及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而且,这一结论是相当稳健的。在同一空间区域组内的空间滞后、空间误差及空间截面等多种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HH组和LL组内存在俱乐部趋同,即存在2个空间趋同俱乐部。另外,按照先在同一时空耦合区域组内检验是否存在空间俱乐部趋同,然后,在存在空间俱乐部趋同的时空耦合区域组内再检验是否存在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步骤,本文发现,1LL组和2HH组内存在截面型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及随机型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时间趋同俱乐部、空间趋同俱乐部及时空耦合趋同俱乐部的趋同速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充分表明,与时间趋同俱乐部相比,空间趋同俱乐部虽然具有考虑了空间因素的优点,但是,其同一组内的相似性仅仅局限于单一指标(初始人均GDP)的空间依赖模式的相似,并不一定具有时间区域组由CART分析方法保证的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及结构特征等多项指标的综合的相似,因此,空间趋同俱乐部的趋同速度明显低于时间趋同俱乐部的趋同速度。而时空耦合趋同俱乐部又比时间趋同俱乐部多了一种相似性,即空间依赖模式相似,因此,其趋同速度更快。(4)按照将俱乐部趋同视为趋同的一种,同时考虑其独特性,以及中国特殊国情的思想,采用提出机制假设进而检验机制假设的分析方法,本文得到了中国各种俱乐部趋同的形成机制。中国时间俱乐部趋同的形成机制如下,历史因素(初始人均收入)、结构因素(就业结构)及地理因素(资源禀赋水平)等是影响时间俱乐部趋同形成的3大因素,而市场力量(国有化水平)、政府力量(政策水平)及相互作用力量等是影响时间俱乐部趋同形成的3股力量。历史因素、结构因素和地理因素等的独自作用,以及它们在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具有相似因素的区域形成了增长集聚区。这些集聚区因增长溢出的局部性,发生了趋同,进而形成不同的时间趋同俱乐部。中国空间俱乐部趋同的形成机制如下,在经济行为的空间异质性和增长的局部地理溢出效应的作用下,形成了增长的不均衡空间分布,即HH组和LL组两种不同的空间依赖模式。由于在HH组(LL组)内各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要高于HH组与LL组之间各区域的相互作用程度(即统一的力量大于分离的力量),因此,HH组(LL组)内的区域出现了增长的集聚。伴随着增长的持续,HH组(LL组)的集聚程度也提高了,两组之间产生了经济增长差异,从而形成HH组和LL组两个空间趋同俱乐部。中国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的形成机制就是时间维度的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与空间维度的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的耦合。根据本文对中国俱乐部趋同的识别及形成机制的探讨,笔者认为,继续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并努力提高各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受教育程度和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使得其在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的助推下,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进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另外,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打破行政区划的边界,积极寻求经济合作的机会,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以扩大经济增长的溢出范围,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俱乐部趋同提出的背景
  • 1.1.2 俱乐部趋同研究的意义
  • 1.1.3 俱乐部趋同研究面临的难题
  • 1.1.4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 1.1.4.1 理论意义
  • 1.1.4.2 实践价值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评述
  • 2.1 俱乐部趋同的概念
  • 2.1.1 俱乐部趋同概念的发展脉络
  • 2.1.2 俱乐部趋同概念研究存在的问题
  • 2.2 俱乐部趋同的理论基础
  • 2.2.1 新古典生产函数理论
  • 2.2.2 新增长要素溢出理论
  • 2.2.3 新经济地理学的地理溢出理论
  • 2.3 俱乐部趋同假说的实证检验
  • 2.3.1 区域分组方法
  • 2.3.1.1 外生的区域分组方法
  • 2.3.1.2 内生的区域分组方法
  • 2.3.2 俱乐部趋同检验方法
  • 2.3.2.1 传统计量方法
  • 2.3.2.2 马尔可夫链及空间马尔可夫链
  • 2.3.2.3 空间计量方法
  • 2.3.2.4 非线性计量模型
  • 2.3.3 少数文献的其它做法
  • 2.4 俱乐部趋同的机制研究
  • 2.4.1 传统计量方法考察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 2.4.2 分布演进法考察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 2.4.3 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 2.5 国内外文献有关中国俱乐部趋同的研究
  • 2.5.1 国外文献中有关中国俱乐部趋同的研究
  • 2.5.2 国内文献中有关中国俱乐部趋同的研究
  • 2.5.2.1 传统计量方法
  • 2.5.2.2 马尔可夫链方法
  • 2.5.2.3 空间计量方法
  • 2.5.2.4 中国俱乐部趋同的形成机制
  • 2.6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2.6.1 国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 2.6.2 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俱乐部趋同概念的界定
  • 3.1 时间俱乐部趋同概念
  • 3.1.1 截面型时间俱乐部趋同概念
  • 3.1.2 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概念
  • 3.2 空间俱乐部趋同概念
  • 3.3 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概念
  • 3.4 小结
  • 第4章 俱乐部趋同识别的方法框架
  • 4.1 基本思路
  • 4.2 区域分组方法框架的构建
  • 4.2.1 时间俱乐部趋同的区域分组方法框架
  • 4.2.1.1 分类回归树分析方法的基本算法
  • 4.2.1.2 本文的分类回归树分析步骤
  • 4.2.2 空间俱乐部趋同的区域分组方法框架
  • 4.2.3 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的区域分组方法框架
  • 4.3 趋同检验的理论基础
  • 4.3.1 截面型时间俱乐部趋同检验的理论基础
  • 4.3.1.1 新古典趋同模型——唯一全局稳态
  • 4.3.1.2 新古典趋同模型——多个全局稳态
  • 4.3.1.3 新古典趋同模型——多个局部稳态
  • 4.3.2 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检验的理论基础
  • 4.3.3 空间俱乐部趋同检验的理论基础
  • 4.4 趋同检验方法框架的构建
  • 4.4.1 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方法框架
  • 4.4.1.1 截面型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方法框架
  • 4.4.1.2 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方法框架
  • 4.4.2 空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方法框架
  • 4.4.3 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的检验方法框架
  • 4.5 小结
  • 第5章 中国俱乐部趋同的识别
  • 5.1 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及数据来源
  • 5.2 时间区域组划分
  • 5.2.1 选择目标变量及预测变量
  • 5.2.2 构建CART 分析的模型
  • 5.2.3 CART 的分组过程
  • 5.2.3.1 A 情形下的区域分组
  • 5.2.3.2 B 情形下的区域分组
  • 5.2.3.3 各方案比较
  • 5.2.3.4 分组结果
  • 5.3 空间区域组划分
  • 5.3.1 构建空间权重矩阵
  • 5.3.2 测度空间自相关
  • 5.4 时空耦合区域组划分
  • 5.5 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 5.5.1 截面型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 5.5.1.1 横截面回归方法
  • 5.5.1.2 面板数据分析方法
  • 5.5.2 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 5.5.2.1 同一时间区域组内
  • 5.5.2.2 时间区域组之间
  • 5.6 空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 5.7 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 5.8 小结
  • 第6章 中国俱乐部趋同的机制
  • 6.1 时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 6.1.1 时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假设
  • 6.1.2 时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检验
  • 6.1.2.1 变量的测度方法
  • 6.1.2.2 时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检验
  • 6.2 空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 6.2.1 空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假设
  • 6.2.2 空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检验
  • 6.2.2.1 空间计量检验
  • 6.2.2.2 增长分布检验
  • 6.3 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 6.3.1 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假设
  • 6.3.2 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时间维度形成机制检验
  • 6.3.3 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空间维度形成机制检验
  • 6.4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含义
  • 7.3 取得的新进展
  • 7.4 进一步研究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1、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参与的科研项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技创新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12)
    • [2].科技投入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09)
    • [3].旅游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探究[J]. 西部皮革 2020(12)
    • [4].浅析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J]. 商讯 2020(25)
    • [5].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19(02)
    • [6].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 营销界 2019(12)
    • [7].金融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商讯 2019(30)
    • [8].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综述[J]. 时代金融 2018(08)
    • [9].谈旅游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J]. 中国高新区 2018(09)
    • [10].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基于要素流动视角[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11].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3)
    • [12].关于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撑能力的研究[J]. 知识经济 2017(04)
    • [13].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05)
    • [14].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原理[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05)
    • [15].试析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J]. 中国集体经济 2017(20)
    • [16].体育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机理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22)
    • [17].金融产业聚集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21)
    • [18].关于区域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关系的分析研究[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08)
    • [19].吉林省制造业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28)
    • [20].浅谈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基于网络分析方法[J]. 商场现代化 2017(17)
    • [21].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异质性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7(19)
    • [22].河南金融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15(21)
    • [23].人力资本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J]. 现代商业 2016(01)
    • [24].金融抑制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6(04)
    • [25].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入机制探讨——基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6].保险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16)
    • [27].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 经济管理文摘 2019(11)
    • [28].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 经济管理文摘 2019(12)
    • [29].看得见的挑战[J]. 温州人 2017(13)
    • [30].山西省专利产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3(30)

    标签:;  ;  ;  ;  

    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概念、识别及机制 ——基于中国案例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