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外快攻技、战术特点的对比研究

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外快攻技、战术特点的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仅取得了第15名的成绩,虽然本次大赛参赛队伍从以往的16支增加至24支,客观上增加了取得好名次的难度,但从以往的赛事至本次大赛,中国男篮整体水平的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本届中国男篮有着以姚明为核心的强大内线,国人对男篮争取更好的成绩寄予厚望,但结果却差强人意。根据第15届世锦赛中国男篮的表现,找出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探寻形成差距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提高,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中国男篮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前4强及中国队与赛队的比赛技术统计指标和中国队比赛录象为研究对象的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对比分析法,对中国男篮和与赛队及4强队的快攻技、战术环节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队在比赛中对快攻技术环节的运用很不成功,中国队与对手的快攻次数相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成功次数的差异具显著性(p<0.05),得分的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1),断球的差异具显著性(p<0.05),篮板球和发球发动快攻具有显著性(p<0.05)。从这些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队中快攻方面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2、快攻逐渐成为篮球运动进攻的主要手段,这是当今世界篮坛的一个发展趋势,以速度为显著标志的的进攻是最有效的进攻战术。世界强队能够合理控制比赛时间,快攻与阵地进攻相结合,节奏变化丰富,在比赛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中国队在进攻的整体战略上出现了片面性,在构筑以内线为主、内外结合的进攻体系的同时,放松了队伍整体快攻意识的培养和快攻能力的提高,进而造成了中国队在本次比赛中快攻能力低下,快攻水平的落后状况又使得进攻整体质量和效果受到了影响。过分依赖内线会使内线的压力增大,很容易被对手限制,通过对比赛录像和技术统计的分析看到,中国队的外线进攻能力尤其是快攻能力不能给内线强大的支持,这是影响中国男篮成绩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缺乏结构严密的快攻战术组织结构;缺乏篮球快攻的战术意识;技战术训练指导思想上的差距。根据对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快攻技、战术的对比分析结论,本文分别在以下内容给予相应的建议。1、提高篮球快攻的技、战术水平;2、应培养对篮球快攻的战术意识;3、加强篮球运动员在进攻中的观察判断与应变能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 1.3 研究任务
  • 1.3.1 揭示篮球快攻的理论基础
  • 1.3.2 比较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与赛队和四强赛中的快攻应用状况
  • 1.3.3 从技术和战术等方面对中国男篮的快攻进行分析研究
  • 1.3.4 分析中国男篮快攻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研究法
  • 2.2.2 录像观察统计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分析比较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效度和信度检验法
  • 2.2.7 专家访谈法
  • 2.3 相关研统计指标的确立
  • 3. 研究内容与分析
  • 3.1 快攻战术发展过程及概念的界定
  • 3.1.1 快攻概念的发展过程
  • 3.1.2 快攻概念的界定
  • 3.2 中国男篮和四强及与赛队的快攻质量和数量技术统计分析
  • 3.3 第15届世锦赛对中国男篮和与赛队快攻特点技术的统计对比分析
  • 3.3.1 第15届男篮世锦赛快攻发动阶段技术统计对比分析
  • 3.3.2 第15届男篮世锦赛快攻接应阶段技术统计对比分析
  • 3.3.3 第15届男篮世锦赛快攻推进阶段技术统计对比分析
  • 3.3.4 第15届男篮世锦赛快攻结束阶段技术统计对比分析
  • 3.4 第15届男篮世锦赛抢攻的特点
  • 3.4.1 抢攻战术的重要条件
  • 3.4.2 第15届世锦赛对中国男篮和与赛队抢攻技术特点统计的对比分析
  • 3.5 第15届世锦赛对中国男篮和与赛队快攻战术特点的对比分析
  • 3.5.1 快攻战术的结构
  • 3.5.2 长传快攻战术的对比分析
  • 3.5.3 短传快攻战术的对比分析
  • 3.5.4 短传和运球相结合快攻的对比分析
  • 3.5.5 快攻的三分球战术
  • 4. 结论
  • 4.1 快攻技术环节的问题
  • 4.2 缺乏快攻意识
  • 4.3 缺乏结构严密的快攻战术组织结构
  • 4.4 技战术训练指导思想上的差距
  • 5. 建议
  • 5.1 提高篮球快攻的技、战术水平
  • 5.1.1 快攻发动的配合
  • 5.1.2 快攻的阵形
  • 5.1.3 快攻各阶段衔接的技术水平
  • 5.1.4 传、接球技术水平
  • 5.1.5 投篮技术水平和成功率
  • 5.2 应培养对篮球快攻的战术意识
  • 5.2.1 全队快攻意识
  • 5.2.2 进攻者的配合意识
  • 5.2.3 传球者的传球时机和接球者的接应时机
  • 5.3 加强篮球运动员在进攻中的观察判断与应变能力
  • 参考文献
  • 附件1 专家访谈问卷
  • 附件2 比赛数据统计用表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与竞争对手技术对比分析[J]. 山西体育科技 2009(02)
    • [2].中国男篮“双国家队”组建模式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 2020(01)
    • [3].十七、十八届亚运会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技术指标分析探讨[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01)
    • [4].第十八届雅加达亚运会中国男篮进攻技战术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20(03)
    • [5].基于灰色理论的雅加达亚运会中国男篮技术指标及得失分趋势研究[J].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8(06)
    • [6].第31届奥运会中国男篮防守效果的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11)
    • [7].第31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效果的研究[J]. 体育科技 2019(01)
    • [8].中国男篮国奥队技战术结构特征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07)
    • [9].中国男篮“双国家”队建设成效、启示及备战策略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9(02)
    • [10].中国男篮红、蓝双国家队模式改革的利弊分析[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03)
    • [11].第18届亚运会中国男篮(红队)夺冠实力分析[J]. 运动 2018(24)
    • [12].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技战术总结暨2019年篮球世界杯备战策略[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9(04)
    • [13].中国男篮弱势成因及2019年男篮世界杯备战策略研究[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09)
    • [14].新中国70年中国男篮主教练选拔任用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9(05)
    • [15].2018亚运会中国男篮快攻战术特点的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09)
    • [16].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比赛对手攻防实力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02)
    • [17].中国男篮国家队“一国两队”创新模式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02)
    • [18].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失利的原因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2)
    • [19].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竞技水平定位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20].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失利因素分析[J]. 晋中学院学报 2018(03)
    • [21].中国男篮中、外籍教练员胜任力比较分析[J]. 四川体育科学 2018(03)
    • [22].北京奥运会后对中国男篮的反思[J]. 林区教学 2011(07)
    • [23].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的阵地防守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35)
    • [24].第二十八届亚锦赛中国男篮防守实力研究[J]. 思维与智慧 2016(26)
    • [25].第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攻防技术分析[J]. 青少年体育 2017(03)
    • [26].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小组赛数据的统计与分析[J]. 青少年体育 2017(03)
    • [27].关于中国男篮提高控制进攻节奏能力的辩证思考[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7(01)
    • [28].第28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竞技能力比较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12)
    • [29].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技、战术风格的缺失及反思[J]. 中国体育科技 2017(03)
    • [30].近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失败原因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 2017(02)

    标签:;  ;  ;  ;  ;  

    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外快攻技、战术特点的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