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灌区固定道垄作对春小麦养分运移和产量的影响

绿洲灌区固定道垄作对春小麦养分运移和产量的影响

论文摘要

针对河西绿洲灌区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利用现状和传统耕作条件下大水漫灌的问题,围绕不同节水栽培模式对小麦养分运移和产量的影响,展开此次试验。试验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以当地农民常规(CT)的栽培模式为对照,采用田间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测定土壤全氮,全钾,速效氮磷钾,以及春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氮磷钾含量。研究固定道垄作(PRB),固定道平作(ZT)和新垄(FRB)栽培条件下,对土壤养分和小麦植株氮磷钾吸收、累积及其转移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播前0-10cm,PRB处理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其较FRB,ZT和CT处理全钾分别增加10.7%,4.2%和9.2%;速效钾增加14.7%,10.2%和6.5%;全氮ZT处理最高,PRB处理次之;PRB较FRB和CT处理分别增加4.5%和1.9%;碱解氮则为FRB处理最高,PRB处理次之;速效磷含量仅在10-20cm,PRB处理高于其他处理。收后0-10cm,除土壤全钾外,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以PRB处理最高。收后与播前相比,0-30cm,PRB处理对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吸收均表现了明显优势。其中土壤全氮增加幅度最大,PRB较FRB,ZT和CT处理分别增加3.4%,7.3%和10.2%;碱解氮和速效钾PRB处理增加,其他处理均降低,碱解氮增加11.8%,速效钾增加7.6%;速效磷PRB和FRB处理增加,ZT和CT处理均降低,PRB和FRB处理分别增加10.7%和1.2%;全钾含量PRB处理降低的幅度较小。2.挑旗期,叶片中氮磷积累量以PRB处理最高,而钾积累量最低;其较CT ,ZT和FRB处理氮积累量分别增加10.3%,19.3%和24.6%;磷积累量增加16.7% ,24.3%和9.4%,茎鞘的氮积累量在挑旗期达到峰值,PRB处理茎峭中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其较CT ,ZT和FRB处理分别增加18.3%,3.7%和21.6%。而磷钾含量低于其它处理。成熟期,叶片和茎鞘的氮磷钾积累量急剧下降,叶片中的氮钾积累量ZT处理最高,PRB处理次之;茎鞘的氮积累量以PRB处理最高,磷钾含量则较低;籽粒中氮磷的积累量PRB处理最高,而钾则较低。3.三叶至拔节期,PRB处理叶片吸氮,磷强度高于其它处理,吸钾强度则较低。其较FRB,CT,ZT处理的叶片吸氮强度分别增加51.7%,27.0%,9.1%;吸磷强度分别增加0.9%,13.9%和16.7%;拔节至挑旗期,茎鞘吸氮、磷强度CT处理最高, PRB处理其次。PRB处理较FRB和ZT处理吸氮强度分别增加13.7%和15.6%,吸磷强度增加0.7%和11.6%;挑旗至灌浆期小麦叶片氮磷钾吸收强度迅速下降;茎鞘吸氮强度迅速下降,而磷钾在此阶段达到最大值;至成熟后,PRB处理转移到籽粒的氮素最多,磷和钾较少。4.拔节至挑旗期氮吸收速率最大,PRB处理的吸氮收速率最大,而磷钾各处理间无差异;挑旗至灌浆期,是小麦磷钾吸收强度最高的时期,其吸收速率也迅速升高,各处理间磷吸收速率PRB处理最高;钾吸收速率则最低。5.PRB处理具有增产效应,小麦产量分别较ZT,CT和FRB处理增加了775.4 kg/hm2,802.67 kg/ hm2,489.03 kg/ hm2,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2.3%,24.5%和11.2%;磷肥利用率则较低。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1 文献综述
  • 1.1 固定道垄作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进展
  • 1.2 小麦对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进展
  • 1.3 不同栽培模式下小麦氮素的运移
  • 2 研究思路,试验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目标、内容及思路
  • 2.2 试验区概况
  • 2.3 试验设计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5 试验数据处理与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固定道垄作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 3.2 固定道垄作对小麦植株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3.3 固定道垄作栽培下小麦不同生育期养分的积累分配与运转
  • 3.4 固定道垄作的肥料利用率和产量效应
  • 4 讨论
  • 4.1 固定道垄作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 4.2 固定道垄作栽培模式下的氮磷钾积累运转及肥料利用率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咪唑乙烟酸对小麦品种衡观35挑旗期杀雄效果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4(05)
    • [2].挑旗-开花期遮光对强筋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 [3].小麦挑旗期和抽穗期的QTL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08(04)
    • [4].小麦春季科学管理技术要点[J]. 河北农业科技 2008(21)
    • [5].春季小麦管理技术[J]. 河南农业 2010(01)
    • [6].小麦生长发育及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4)
    • [7].枰中侠侣[J]. 棋艺(象棋版) 2019(02)
    • [8].小麦中后期的管理[J]. 农业知识 2013(10)
    • [9].郯麦98套播麦田边行效应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12(10)
    • [10].高粱的中后期管理要点[J]. 农民致富之友 2009(05)
    • [11].小麦的春季肥水管理[J]. 农村新技术 2009(01)
    • [12].亚硒酸钠对高粱光合作用、产量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20(11)
    • [13].国内外甜高粱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8(03)
    • [14].电商:总在杀价榨上游,怎么推动营销升级?[J].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2014(09)
    • [15].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抗旱性鉴定与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02)
    • [16].陇中地区降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4(02)
    • [17].小麦高产管理技术探讨[J]. 中国科技投资 2013(11)
    • [18].拔节期前后施用骠马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18)
    • [19].冀东地区冬小麦京冬8号晚播的生长动态[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 [20].冬小麦不同叶层净光合速率对无机营养的响应特点[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0)
    • [21].编后[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01)
    • [22].水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07)
    • [23].不同土壤水分对滴灌春小麦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9)
    • [24].不同氮素利用效率小麦品种的氮效率相关生理参数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05)
    • [25].追氮时期对不同类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3)
    • [26].河南省主导小麦品种根系性状的聚类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05)

    标签:;  ;  ;  ;  ;  

    绿洲灌区固定道垄作对春小麦养分运移和产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