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渗流规律研究——微观渗流机理研究

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渗流规律研究——微观渗流机理研究

论文题目: 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渗流规律研究——微观渗流机理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王凤琴

导师: 曲志浩

关键词: 乳状液,渗流,微观模型,提高采收率,驱油机理,堵剂

文献来源: 西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广泛使用,乳状液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乳状液不仅可以作为堵剂,提高波及体积,改善注水剖面,它还可以作为驱油剂提高非均质油层的驱油效率。然而有关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乳状液在孔隙中的堵塞机理、乳状液的驱油机理等研究开展的很少,而这些内容正是实际工作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开展此项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项研究是利用微观渗流实验,对稳定乳状液在微观模型中的流动规律、乳状液在孔隙中的堵塞机理,孔隙结构对乳状液流动的影响,驱状液的驱油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乳状液通过多孔介质时,其渗流特征表现为强烈的不均一性。乳状液的堵塞和改道作用频繁发生,流动网络很不稳定。在较高的压降下,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变性仍表现为非牛顿剪切变稀性。不同的孔隙结构对乳状液的流变性有影响。认为乳状液分散相质点引起的孔隙喉道堵塞主要有三种机理:单个液滴引起的堵塞、多数液滴无序拥挤引起的堵塞、细小液滴管壁吸附引起的堵塞。增大排驱压力和乳状液的流动速度,堵塞于孔隙中的液滴发生变形通过喉道。乳状液的驱油机理主要有两种:乳状液的堵塞、改道作用,使绕流所形成的残余油的减少;乳状液通过侧向推挤或者刮油使边缘及角隅残余油变形、拉断,形成小的残余油滴,随乳状液夹带运移,提高了驱油效率。通过对马岭油田延10油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研究,认为吸水不均是造成油层动用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水驱后用乳状液驱的实验表明,各类水驱形成的残余油均有减少,驱油效率提高了6%。此项研究结果对乳状液堵水方案设计、三元复合驱技术及乳状液驱油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微观模型乳状液渗流实验

第一节 实验技术设备

一、实验技术设备及材料

第二节 实验条件及流程

一、实验准备:

二、实验方法

第二章 乳状液渗流特征

第一节 乳状液概述

一、乳状液的定义

二、乳状液的流变性

三、乳状液渗流研究现状

第二节 微观渗流实验现象观察

一、乳状液的微观渗流过程

二、讨论和认识

第三节 乳状液渗流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一、乳状液稳定性

二、乳化量

三、乳状液分散相液滴的大小

四、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影响

第三章 乳状液分散相液滴受力分析及数学模型

第一节 分散相质点的运动规律分析

一、基本理论

二、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堵塞机理

第二节 数学模型

一、乳状液渗流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二、非牛顿乳状液渗流数学模型

第四章 油/水乳状液与提高采收率

第一节 乳状液驱油研究现状

一、文献回顾

二、方法及原理

第二节 乳状液提高采收率实验

一、岩心段塞实验:

二、乳状液驱油微观实验观察

第三节 应用

一、背景介绍

二、宏观非均质性及水驱油组合实验

三、延10油层提高驱油效率及波及体积的方法实验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1-18

相关论文

  • [1].多孔介质扩散、导热、渗流分形模型的研究[D]. 张东辉.东南大学2003
  • [2].油水界面膜与乳状液稳定性关系的研究[D]. 夏立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
  • [3].大庆扶杨低渗透油层渗流机理研究与应用[D]. 王延峰.大庆石油学院2004
  • [4].油气储层多孔介质的变形理论及应用研究[D]. 杨满平.西南石油学院2004
  • [5].高含水开发期基于微观渗流机理的宏观油藏数值模拟研究[D]. 谷建伟.中国海洋大学2005
  • [6].低渗多孔介质中气藏及凝析气藏渗流机理研究[D]. 姜贻伟.西南石油学院2005
  • [7].复合驱采出乳状液稳定性及破乳理论研究[D]. 雒贵明.浙江大学2006
  • [8].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渗流实验与应用研究[D]. 孙风景.西南石油大学2006

标签:;  ;  ;  ;  ;  ;  

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渗流规律研究——微观渗流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