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试图从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福利政策入手,通过对本时期诸多工资史料和物价史料的分析和比较,结合当时公务员群体以及其他群体对公务员生活的描述,概括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生活水平变化的轨迹。针对目前对国民政府公务员工薪收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资方面的现状,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公务员的福利待遇,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公务员生活水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创立和初步发展时期。以公务员实际生活状况为标准,本时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抗战爆发前、抗日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至南京国民政府崩溃。在这三个阶段,由于工资政策、福利待遇、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公务员的生活状况跌宕起伏,呈现出一幅波澜曲折的历史画卷。本文正是以上述三个阶段作为划分章节的基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由于物价稳定,收入较好,公务员生活优越。抗战期间,他们的生活逐渐恶化。抗战胜利后,经过短暂的喘息,公务员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生活极度恶化。鉴于引起公务员生活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物价,在各阶段中,笔者主要是通过考察物价变动以及生活费的变化来衡量公务员的生活状况。最后,本文通过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对公务员阶层生活变动的应对措施,考察国民政府政策的得与失,以期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护士征调政策探析[J].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20(01)
- [2].战后国民政府的城市治理困境——以上海垃圾治理工作为中心[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06)
- [3].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财政汲取能力再评价(1927—1936)[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4)
- [4].边疆经营的“进”与“退”——以国民政府1941—1945年西藏政策为中心[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8(04)
- [5].美英援助与战后国民政府海军重建[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8(11)
- [6].1949年噶厦政府“驱逐国民政府驻藏官员事件”再研究[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8(02)
- [7].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新闻检查之成效检视[J]. 史学月刊 2017(02)
- [8].差异与歧路:一九三五年底国民政府改组与日本的反应[J].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6(06)
- [9].国民政府最终为何迁都重庆[J]. 红岩春秋 2017(09)
- [10].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J]. 侨园 2020(07)
- [11].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政府的现金移运[J]. 抗日战争研究 2019(04)
- [12].威权与“治法”:1943年国民政府的礼制建设及其挫折[J]. 北方论丛 2020(05)
- [13].民国财政经济的守护者——国民政府首任审计院长于右任[J]. 北方论丛 2020(05)
- [1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贫穷状况研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 [15].从延续到渐变:抗战前国民政府的禁烟禁毒[J]. 宁夏社会科学 2018(02)
- [16].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沦陷区失学青年的收容——以战区学生指导处洛阳进修班为中心的考察[J]. 浙江档案 2018(03)
- [17].述论1949年噶厦对国民政府驻藏官员的驱逐[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8].国民政府首席财经顾问杨格的战时记忆[J]. 档案春秋 2017(05)
- [19].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贪污的整饬与实效——以川省设置县长“养廉金”为例[J]. 兰州学刊 2017(05)
- [20].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始末(四)[J]. 红岩春秋 2017(10)
- [21].抗战前国民政府“党化教育”的表现形式及其效果[J]. 枣庄学院学报 2016(03)
- [22].拒毒运动中国民政府与地方官员行为及其关系——以浙江为中心的讨论[J]. 浙江学刊 2016(03)
- [23].抗战前国民政府“党化教育”的表现形式研究[J]. 济宁学院学报 2016(04)
- [24].民国第一饭店背后那些事儿[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0(01)
- [25].浅析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的经验与教训[J]. “九一八”研究 2019(00)
- [26].国民政府对南京夫子庙地区的改造(1927—1937)——空间治理中的国家与社会[J]. 近代中国 2010(00)
- [27].国民政府为什么对日本采取了“诉诸国联政策”[J]. 文史月刊 2013(04)
- [28].殷焕然盗卖收缴毒品被枪决[J]. 钟山风雨 2012(03)
- [29].国民政府的县长群体和县政地位探析[J]. 韶关学院学报 2011(03)
- [30].国民政府外交的历史探察[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