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差距及其成因分析 ——基于余期望系数从生产与分配角度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差距及其成因分析 ——基于余期望系数从生产与分配角度

论文摘要

区域经济差距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在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等因素作用的基础上,非均衡发展战略必然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的差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三大地带经济差距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新指标—余期望系数从人均GDP、居民收入与产业GDP等方面测算了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差距并进行了系统的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区域调控对策。这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三大地带经济差距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尽可能从定量的角度加以分析。具体结构分为以下几部分:第1章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现状以及余期望系数的计算原理。第2章从生产角度基于人均GDP分析了三大区域经济差距及其成因。在用余期望系数测度三大区域经济差距的基础上,结合Panel-data从制度因素、产业结构、资本与人口等方面分地区建立了收入弹性模型,比较分析了每个因素对三大地带经济的贡献并对其差异作了探讨。第3章从产业人均GDP分析了我国三大区域经济差距与成因,同时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评价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对其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第4、5章从分配角度分析了我国三大地带经济的差距及其成因。其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了三大地带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其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差距;重点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区域地理位置、三次产业结构等方面解析了我国三大地带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存在的原因。文章最后一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控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对策与建议。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差异程度较大,尤其是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异在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中起着主要作用;就三大地带内部来说,东部地区内部经济差距大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而中部地区内部经济差距变动趋势不明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现状
  • 1.3 余期望系数的计算原理
  • 1.3.1 余期望系数的计算方法
  • 1.3.2 余期望系数的优点
  • 1.3.3 符号说明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章 人均GDP:三大地带经济差距及其成因分析
  • 2.1 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差距测算
  • 2.2 三大地带经济差距的结构分析
  • 2.3 三大地带经济差距的成因分析
  • 2.3.1 运用面板数据建立地区收入弹性计量模型
  • 2.3.2 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及指标的选取
  • 2.3.3 模型的确定
  • 2.3.4 成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产业人均GDP:三大地带经济差距及成因分析
  • 3.1 第一产业人均GDP:三大地带经济差距测算及结构分析
  • 3.1.1 三大地带经济差距测算
  • 3.1.2 三大地带经济差距的结构分析
  • 3.2 第二、三产业人均GDP:三大地带经济差距的测算
  • 3.2.1 第二产业人均GDP:三大地带经济差距的测算
  • 3.2.2 第三产业人均GDP:三大地带经济差距的测算
  • 3.3 三大地带第二、三产业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
  • 3.4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
  • 3.4.1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 3.4.2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差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三大地带经济差距及其成因分析
  • 4.1 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三大地带经济差距测算
  • 4.2 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三大地带经济差距的结构及其成因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农村居民纯收入:三大地带经济差距及成因分析
  • 5.1 农村居民纯收入: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差距测算
  • 5.2 收入来源对区域农村居民纯收入差异的影响分析
  • 5.3 我国三大地带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原因分析
  • 5.3.1 农村产业结构与农村居民收入差异
  • 5.3.2 农村教育与农村居民收入差异
  • 5.3.3 市场化进程与农村居民收入差异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努力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课题
  • 后记
  • 附表:模型的原始数据与检验结果
  • 附表1:原始数据
  • 附表2:东部地区检验结果
  • 附表3:中部地区检验结果
  • 附表4:西部地区检验结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大地带经济发展状况对其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J]. 特区经济 2008(06)
    • [2].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区域差异的测度与分解[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03)
    • [3].对中国“新三大地带”旅游业发展方向分析——基于灰色局势决策理论[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02)
    • [4].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多尺度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05)
    • [5].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变动的实证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12)
    • [6].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J]. 学习与实践 2008(01)
    • [7].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构成分析[J].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2(01)
    • [8].中国三大地带间的产业关联及其溢出和反馈效应——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实证研究[J]. 南开经济研究 2010(05)
    • [9].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基于我国2002~2005年的数据分析[J]. 河北金融 2008(10)
    • [10].中国区域“四化”协调发展收敛性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16(02)
    • [11].基于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的人口分布的差异研究[J]. 西北人口 2008(05)
    • [12].中国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非均衡特征分析——基于锡尔系数分解方法[J]. 科学学研究 2010(05)
    • [13].不同尺度下的中国能源耗水时空演变[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11)
    • [14].农民非农收入区域差异的测度及建议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08(05)
    • [15].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11)
    • [16].我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及其分解[J]. 城市问题 2008(04)
    • [17].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由来和发展[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10)
    • [18].缩小我国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对策的再思考[J]. 经济研究参考 2008(03)
    • [19].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J]. 价格月刊 2008(04)
    • [20].基于锡尔系数的1995-2008年中国三大地带旅游发展差异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1(03)
    • [21].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解——基于不同区划方式的比较[J]. 财经科学 2010(11)
    • [22].基于锡尔系数的1998~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9(04)
    • [23].基于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的中国省域城镇化效率测度及其收敛分析[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4].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研究[J]. 决策咨询 2015(06)
    • [25].基于地带划分的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研究综述[J]. 经营与管理 2013(10)
    • [26].中国入境旅游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变化[J]. 地理研究 2011(06)
    • [27].我国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08(04)
    • [28].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关系[J]. 地理研究 2014(11)
    • [29].基于低碳发展的中国区域碳排放情景分析与路径选择[J]. 生态经济 2016(11)
    • [30].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及成因[J]. 山东社会科学 2008(08)

    标签:;  ;  ;  ;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差距及其成因分析 ——基于余期望系数从生产与分配角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