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报复战略论文-刘磊

大规模报复战略论文-刘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规模报复战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国外交,冷战,核战略,艾森豪威尔政府

大规模报复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刘磊[1](2013)在《从“大规模报复”到“有限战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有关核战略的争论》一文中研究指出1954年初,在占据绝对核优势的情况下,艾森豪威尔政府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推出主要依赖核武器的"大规模报复"战略,来遏制苏联各种形式的"侵略扩张"。然而,随着苏联核力量的增长,美苏核力量对比发生了转变,美国的绝对核优势不复存在。美国朝野各界对以核优势为前提的大规模报复战略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在这场辩论中,大多数意见都把"有限战争"战略作为替代或者补充"大规模报复"战略的主要政策选择。到肯尼迪政府时期,该战略转变为"灵活反应"战略。朝野各界积极的探讨和争论对美国核战略的这两次转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美国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张彦伟[2](2013)在《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与中苏交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模报复"战略是美国的第一项核战略。这一战略以核武器作为维持现状的手段,向美国的冷战对手发出信号,要么维持现状,要么进行毁灭性核战争。中苏两国由于各自所处环境和战略利益存在差异,决定了中苏对于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的认识不尽相同,认识上的分歧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政策选择。政策的差异引起了双方论争。这种论争背后体现的是双方国家利益的冲突,矛盾无法调和,最终成为中苏交恶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史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叶晓东[3](2011)在《艾森豪威尔政府第二次柏林危机政策的形成——兼论大规模报复战略的缺陷》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初期,尤其是艾森豪威尔政府执政时期,美国奉行的是"大规模报复战略"。然而在第二次柏林危机中,艾森豪威尔政府在拟定应对危机的政策时,并没有以大规模报复战略作为指导原则。大规模报复战略之所以被抛弃,是因为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张彦伟[4](2008)在《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大规模报复战略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模报复战略是美国进入核时代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核战略。它是在杜鲁门政府陷入朝鲜战争僵局的特殊背景下,由艾森豪威尔制定并实施的。这一战略具有叁个特点:是一项带有双重性质的安全战略;也是一种心理战战略;还是一种实力外交战略。(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葛兆富[5](2007)在《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兴衰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模报复战略”是美国政府外交与军事“新面貌”政策的核心,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外交与军事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美国军事战略从以常规威慑转向以核威慑为主的标志。该战略出台之后,倍受学者关注。无论在东西方之间,美国与其盟国之间,还是在美国国内,它都引起了极大的非议。学术界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学者们大多从国际政治学、军事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但缺乏历史学的宏观思考;大多对该战略出台和演变的进程、特点、影响加以关注,而对其兴衰的原因着墨较少,缺乏系统研究。“大规模报复战略”兴衰是冷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对该战略兴衰原因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剖析“大规模报复战略”为“灵活反应战略”所取代的原因,既可探寻美国军事战略演变的轨迹,总结美国军事战略演变的规律,又可研究影响美国军事战略转变的诸因素,为破解美国军事战略提供一定的经验与教训。因此,该研究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大规模报复战略”出台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它是时代的产物,即冷战的产物。其次,它是由战后美国两党斗争、麦卡锡主义等诸多政治因素的压力促成。再次,它也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中经济波动压力的结果。最后,美国核武器及运载系统等方面军事技术的领先,是其出台的技术基础。其衰落原因同样有四:第一,战略本身的缺陷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批评与内部分歧使其渐入困境。第二,苏联陆海空“叁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的形成使其失去了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第叁,以罗素和爱因斯坦倡导的反核反战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军事战略的转变。第四,美国的盟友对该战略效能的怀疑与在历次危机中对美国用强的反对,使美国不得不改弦易辙。(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7-04-10)

葛兆富[6](2007)在《试析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报复战略”衰落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模报复战略”衰落是冷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其衰落原因有四:首先,战略本身的缺陷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批评与内部分歧使其渐入困境;其次,苏联陆海空“叁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的形成使其失去了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再次,以罗素和爱因斯坦倡导的反核反战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军事战略的转变;最后,盟友时该战略效能的疑虑与在历次危机中对美国用强的反对,使美国不得不改弦易辙。(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郭培清[7](2005)在《大规模报复战略与艾森豪威尔政府欧洲防务政策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贯彻“大规模报复战略”,削减军费开支,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重新部署驻欧美军,制定了五群制原子师的编制方案,通过精简驻欧部队的规模实现了重新部署的目标。为了弥补战斗力的削减,安定盟国对美国威慑能力的信心,艾森豪威尔政府遂在欧洲部署战术核武器,但试图建立多边核力量的努力最终失败。以英法为典型,美国对欧核政策因国别不同呈现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5期)

张彦伟[8](2005)在《试析大规模报复战略对50年代大国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模报复”战略是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提出的“新面貌”安全政策的核心,也是进入核时代后美国提出的第一项核战略。这一战略尽管在其问世之初就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不绝如缕。但是由于学界通常对于大规模报复战略持负面评价,因此对于这一战略与50年代大国关系的变化两者之间相互关系这一重要问题关注不多。本文拟就此进行一番探讨,以期通过研究,分析认识50年代美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了解把握美国核战略发展演变的轨迹,进而总结经验教训以为中国制订国家安全战略时提供可资参考的借鉴。 文章正文分为五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主要交代“大规模报复”战略提出的过程、原因,并指出“大规模报复”战略首次将核威慑引入美国军事战略中,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核战略;虽然它作为一项实力外交战略最终由于苏联军事力量的发展抵消了美国的核优势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其将核武器作为维持现状的手段,在其实施过程中对50年代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他国家都不得不在维持现状和进行毁灭性核战争两者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交代大规模报复战略对美苏关系的影响。试图说明由于在现存秩序中,苏联的国家安全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因此鉴于美国核战争的威胁,苏联决定维持现状,确立了和平共处的外交路线,发起了和平攻势,这投合了美国需要,美苏紧张关系得以缓和。文章第叁部分阐述大规模报复战略对中美的影响。旨在说明中国在现存秩序中国家利益受到了损害,无法像苏联一样安于现状,中美因此两次濒临战争的边缘,两国关系也因此陷入了僵持。文章第四部分着重指出对美国的共同忧虑是中苏结盟的基础,中苏围绕大规模报复战略在对美政策上出现的分歧,造成了中苏关系的恶化。文章的第五部分重在讲述大规模报复战略对美国与其西方盟国关系(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5-06-01)

潘锐[9](2004)在《从“大规模报复”到“星球大战”——论冷战时期美国核战略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核武器自问世以来,就成为大国在国际政治外交斗争中一项重要政治武器。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核国家,美国的核战略演变过程更是其外交政策变化与发展的直接反映,因此对美国核战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地了解战后美国政治与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本文试图从探讨美国核战略的由来入手,着重研究冷战时期美国核战略的演变与发展,核战(本文来源于《美国问题研究》期刊2004年00期)

葛兆富[10](2003)在《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出台成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 5 0年代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出台的成因首先是时代的产物 ,即冷战的产物 ;其次 ,它是由战后美国两党斗争、麦卡锡主义等诸多政治因素的压力促成 ;再次 ,也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中经济波动压力的结果 ;最后 ,美国核武器及运载系统等方面军事技术的领先 ,是其出台的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大规模报复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规模报复"战略是美国的第一项核战略。这一战略以核武器作为维持现状的手段,向美国的冷战对手发出信号,要么维持现状,要么进行毁灭性核战争。中苏两国由于各自所处环境和战略利益存在差异,决定了中苏对于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的认识不尽相同,认识上的分歧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政策选择。政策的差异引起了双方论争。这种论争背后体现的是双方国家利益的冲突,矛盾无法调和,最终成为中苏交恶的重要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规模报复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1].刘磊.从“大规模报复”到“有限战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有关核战略的争论[J].美国研究.2013

[2].张彦伟.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与中苏交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

[3].叶晓东.艾森豪威尔政府第二次柏林危机政策的形成——兼论大规模报复战略的缺陷[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

[4].张彦伟.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大规模报复战略的演变[J].宜宾学院学报.2008

[5].葛兆富.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兴衰成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6].葛兆富.试析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报复战略”衰落的原因[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

[7].郭培清.大规模报复战略与艾森豪威尔政府欧洲防务政策考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8].张彦伟.试析大规模报复战略对50年代大国关系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5

[9].潘锐.从“大规模报复”到“星球大战”——论冷战时期美国核战略的演变[J].美国问题研究.2004

[10].葛兆富.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出台成因初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标签:;  ;  ;  ;  

大规模报复战略论文-刘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