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作为实现中国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步骤,推动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已成为农村城镇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中大多数失地农民选择了动迁安置住区形式。不过目前动迁安置住区的绿化环境仍存在诸如树木对住宅遮光挡风、缺少季相变化、招引蚊虫或致过敏、大量应用外来陌生种、缺少故乡元素、中心绿地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影响居民的安全、健康、舒适和使用,降低绿化环境的满意度,制约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研究适宜动迁安置住区的绿化理念、模式和方法。本研究以上海为例,实地调查了28个农民动迁安置住区、10个传统村落和1个私家园林样本,对387位动迁农民完成了问卷调查,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对每株树木选取树高、落叶性、方位和间距四因素构成四位数编码以便于数据分析,还运用Auto cad 2005软件和Sketch up 5.0软件构建树与建筑的配置模型以实现量化分析。分别研究了动迁安置住区绿化的基本特征,动迁安置住区在植物种类组成、绿化平面结构和竖向结构等方面的绿化特征及传统住区的比较和启示,进而获得新的理念和模式,并对动迁安置住区的楼旁乔木配置规律以及住区建设与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从而在树种的组成、结构和与住宅楼的搭配、绿地布局及管理机制等方面尝试提出了适于动迁安置住区绿化的理论。主要研究成果:1.在植物种类组成方面对动迁安置住区和传统住区获得了系统的认识。动迁安置住区的物种丰富度(Gleason index, GI)大于传统村落,为134.93种vs 77.10种(GI:13.83vs 8.75);动迁安置住区的人工种植比例也大于传统村落(89.1%vs 66.9%),但本地种、野生种、乔木比例均较小,分别为64.4%vs 76.7%、9.1%vs 31.5%、22.2%vs 33.7%。动迁安置住区GI在区域上从中心城区向郊区呈递减趋势,时间上从1990年代向2000年代也呈递减趋势。动迁安置住区的树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SHDI)为2.771,其中以外环线以内最低,外环线以外/郊环线以内最高;2000年代住区大于1990年代住区。建议动迁安置住区应当提高本地种和乔木的应用比重。2.在绿化结构方面对动迁安置住区和传统住区的平面结构和竖向结构有了实证性结果。动迁安置住区的常绿/落叶比大于传统村落(1.14 vs 0.75),优势种常绿/落叶比(3-5):1也大于传统村落的1:(1-2),;传统住区的树高与常绿/落叶比在0.01水平呈负相关。建议动迁安置住区应当提高落叶树种的应用比例,而且落叶大乔和常绿小乔可构成合理的群落结构。3.在楼旁乔木搭配方面进行了模型分析,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可建立树高和建筑间距的关系式hi=(d一Φ/2-1.5)/(ctgα×cosβ)+hy+hs+0.9,为实现在楼旁精准配置乔木提供了依据。把常见四类乔木树型按照常绿树和落叶树分别结合关系式可量化分析,以获取适配的最大乔木,并辅以模型分析。研究认为在同样的楼间,可配置的树高允许值由高到低的树型依次是类圆柱型、类圆锥型、类圆球型和类倒圆锥型,同一树型的落叶树要高于常绿树。比较同一树型在不同绿化布局的楼间配置,认为在三种绿化布局方式(道路居中型、绿地居中型、全绿地与道路居中交替分布型)中以第三种方式最适宜优化配置大乔。4.探索了适于动迁安置住区绿化的理念和模型、模式,包括实现树种多样化的“差异化绿化模式”、控制树种结构的“上落下绿分层绿化模式”、规划住区绿地空间布局的“内含多中心绿地和外邻共享绿地模式”、设计楼旁绿化空间的“双向型景观营造方式”理念、优化楼旁乔木配置的“楼旁乔木配置关系式和模型”,以及指导住区绿化建设和管理的“参与性两田制(庭院)绿化模式”(含“参与性绿化模式”、“两田制绿化模式”和“庭院绿化模式”)。它们之间相互关联,成为有机整体。本研究在动迁安置住区绿化环境重构的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尝试提出了1个理念、1个关系式/模型和6种模式,以期对今后的农民动迁安置住区绿化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起到指导和参考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尔沁右翼中旗重点区域绿化模式浅析[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7(04)
- [2].浅谈公路绿化模式的建立[J]. 科技视界 2014(27)
- [3].辽西地区公路两侧绿化模式探讨[J]. 辽宁林业科技 2012(01)
- [4].辽宁省普通公路的绿化模式调查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05)
- [5].创新绿化模式 扮靓京东水乡[J]. 国土绿化 2015(07)
- [6].薛家湾镇道路绿化模式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7].大厂县创新绿化模式扮靓京东水乡[J]. 河北林业 2015(05)
- [8].浅谈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模式[J]. 科技信息 2011(19)
- [9].禹州市达标道路的绿化模式和管理[J]. 吉林农业 2011(08)
- [10].浅谈赤峰市高等级公路绿化模式[J]. 内蒙古林业 2016(03)
- [11].基于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的城市绿化模式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8(08)
- [12].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绿化模式的探讨[J]. 绿色科技 2014(07)
- [13].基于生态环境效应的附属绿地绿化模式探析[J]. 山西建筑 2016(23)
- [14].晋中市村庄绿化模式探讨[J]. 山西林业 2010(06)
- [15].陕西榆林市道路绿化模式及树种选择的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 2018(01)
- [16].生态新农村绿化模式[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20)
- [17].108国道晋中段公路绿化模式及效益分析[J]. 山西建筑 2017(26)
- [18].城市立体绿化探讨[J]. 现代园艺 2012(20)
- [19].自然风貌引导下的山地绿化模式研究——以阿勒泰城市周边万亩荒山绿化项目为例[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15)
- [20].浅议阜阳市城南新区道路绿化设计[J]. 现代园艺 2017(10)
- [21].浅谈高速公路景观绿化模式设计与景观美学[J]. 北方交通 2014(S2)
- [22].北京市乡村庭院绿化模式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04)
- [23].村庄绿化重点区域及绿化模式[J]. 现代农村科技 2014(07)
- [24].新型农村社区绿化模式研究——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9)
- [25].铁路沿线绿化模式及其优化配置探析[J]. 中国园艺文摘 2016(08)
- [26].立体绿化增绿方法[J]. 中国城市林业 2009(03)
- [27].保定市居住区植物绿化模式调查研究[J]. 河北林业科技 2011(03)
- [28].酒泉肃州区城市居住小区道路绿化模式调查与研究[J]. 现代农村科技 2015(20)
- [29].山区公路绿化模式[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13(08)
- [30].基于技术和机制创新的节约型村庄绿化思考——以江苏省为例[J]. 中国园林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