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前,结构的连续倒塌已成为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要问题,因而日益受到关注。国外已经对连续倒塌问题进行了三十余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分析方法。自“9·11”事件以来,火灾下的结构连续倒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火灾作为偶然作用具有作用时间长、影响范围大以及热—静力耦合作用等特殊性,因此,单纯关注局部关键构件破坏引起的结构反应的设计分析方法并不适用于火灾下的结构抗连续倒塌的计算分析。本文参考了国内外结构抗连续倒塌的研究成果,以及规范中的相关规定,针对火灾的特殊性,提出了“基于多重荷载路径方法和局部抵抗特殊偶然作用方法的全过程分析法”。钢结构因具有强度高,重量轻,韧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中,但是耐火性能差是钢结构的一个致命弱点一旦发生火灾钢结构建筑可能发生严重的局部破坏,甚至引发过早的连续倒塌。本文以钢框架为例,使用上述方法对钢结构进行火灾反应分析,得到钢框架在火灾中的温度分布及破坏过程,并对残余结构的力学特性进行了评估。本文使用非线性有限单元分析软件ANSYS对钢框架遭受火灾进行了全程的模拟分析。建立了钢框架在火灾条件下的传热模型,外力荷载和温度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模型,综合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对其底层角部房间受火时的抗火分析研究。同时给出了钢框架因火灾导致破坏后的的静力简化分析方法,对其遭受局部房间破坏后的整体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进行计算分析。本文最后对全过程分析法和静力简化分析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静力简化分析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小于全程分析法,在使用时应乘以放大系数,进行修正。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某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设计实例[J]. 科技创业家 2012(13)
- [2].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3].钢框架的抗火性能数值模拟[J]. 山西建筑 2012(22)
- [4].钢框架节点域设计中的问题[J]. 钢结构 2011(07)
- [5].刚性-半刚性混合节点钢框架性能的初步研究[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 [6].钢框架连续倒塌动力效应研究[J]. 灾害学 2010(S1)
- [7].钢框架连接节点的改进型设计[J]. 安徽冶金 2009(03)
- [8].半刚性钢框架二阶弹性静力分析的QR法[J]. 山西建筑 2011(33)
- [9].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的高等分析[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10].节点刚度对钢框架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J]. 浙江建筑 2016(02)
- [11].钢框架节点域设计中的承载力分析[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12].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钢框架抗震优化设计[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8(06)
- [13].钢框架刚性节点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5(06)
- [14].某博物馆结构防屈曲支撑减震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 2013(S1)
- [15].带有屈曲约束支撑双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16].不同保护层厚度的钢框架的抗火性能分析[J]. 四川建筑 2008(05)
- [17].钢框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考虑二阶效应的侧移性能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2)
- [18].钢节点加腋前后的有限元分析[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19].基于离散元法的爆炸荷载作用下钢框架倒塌模拟[J]. 钢结构 2018(04)
- [20].某高层钢结构厂房的结构优化设计[J]. 山西建筑 2018(25)
- [21].基于反演法的高温下钢框架极限荷载确定[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2].钢框架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15(07)
- [23].钢框架高等分析中初始几何缺陷的考虑方法[J].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10(03)
- [24].梁柱半刚性连接的钢框架非线性分析[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9(05)
- [25].钢框架梁柱加腋节点有限元分析[J]. 工业建筑 2008(S1)
- [26].屈曲约束支撑布置方式对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14(03)
- [27].单层钢框架重型厂房结构设计[J]. 建筑设计管理 2011(02)
- [28].浅谈钢框架稳定设计[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02)
- [29].超高塔类设备钢框架变形分析与应用[J]. 施工技术 2010(07)
- [30].综合考虑半刚性、节点域剪切变形的钢框架计算[J]. 甘肃科技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