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赤潮形成机制是国际上近海海洋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迄今为止,赤潮形成的确切生态学机理尚不清楚,而了解赤潮藻的生态特征和生存对策,有助于从理论上认识并揭示赤潮形成的条件与发生过程,对于赤潮的预测、防治和有效减灾是十分必要的。 生态位理论是探讨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的经典理论。赤潮的发生是原因种占据有利生态位并获得种群数量绝对优势的现象。赤潮藻各自具有不同的生态位,环境条件的改变必然引起藻类种间竞争关系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甚至可能打破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从而引发赤潮。因此,了解赤潮藻的生态位特征将有助于从机理上认识赤潮的发生。 本论文以中国东海赤潮新记录种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南海赤潮新记录种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以及潜在有毒硅藻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等典型赤潮藻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培养的方法,测定了赤潮藻在不同的温度、盐度、光照和氮磷等条件下的存活、生长和繁殖生态幅,比较研究了3种典型赤潮藻的生态位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中国近海典型赤潮形成的生态学机理及发生规律。 本论文的研究表明,赤潮藻的光照、温度和盐度生态幅与它们的生存、生长和繁殖过程及能力密切相关。东海原甲藻为广温、广盐、广光性藻类,适应较低的光照、水温以及盐度的大幅波动,在早春水温介于15~20℃、盐度变化剧烈的水体中容易形成赤潮。球形棕囊藻为高温、高盐、狭光性藻类,耐受31℃的高水温和盐度40以上的条件,但在光限制条件下缺乏竞争力,因此容易在中国南方海域的夏秋季形成赤潮。尖刺拟菱形藻为高温、低盐、广光性藻类,在盐度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内外赤潮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J]. 海洋与湖沼 2019(03)
- [2].由球形棕囊藻引发的赤潮研究进展[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11)
- [3].近十年福州沿海赤潮的基本特征研究[J]. 海洋预报 2018(04)
- [4].红色赤潮藻主导的混合赤潮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浙江南部沿海为例[J]. 海洋环境科学 2018(05)
- [5].深圳海域红色赤潮藻赤潮在线监测数据变化及其成因分析[J]. 海洋技术学报 2018(04)
- [6].海洋赤潮过程数值分析研究进展[J]. 广州航海学院学报 2019(01)
- [7].2009年至2016年华南近海赤潮分布特征[J]. 海洋湖沼通报 2018(02)
- [8].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3种常见有毒赤潮藻荧光识别技术[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2)
- [9].北部湾涠洲岛红色赤潮藻的分子鉴定[J]. 海洋科学 2020(09)
- [10].运用PCR-RFLP技术区分赤潮藻[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
- [11].闽三角海域赤潮发生的时空特征[J]. 海洋科学 2018(11)
- [12].主要环境因子对一株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生长的影响[J]. 海洋环境科学 2014(05)
- [13].赤潮藻拮抗微生物研究进展[J]. 广西农业科学 2008(05)
- [14].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危害与检测[J]. 海洋学研究 2008(02)
- [15].秦皇岛近岸海域赤潮生态风险评价[J]. 水产科学 2019(05)
- [16].常见赤潮藻类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1(05)
- [17].有害赤潮藻卡盾藻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 2009(11)
- [18].三种赤潮藻多克隆抗体制备及特异性分析[J]. 海洋科学集刊 2009(00)
- [19].龙须菜对赤潮藻的生长抑制效应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海洋学研究 2011(02)
- [20].赤潮藻类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随机分岔[J]. 海洋通报 2008(02)
- [21].尿素对中国近海3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0(06)
- [22].我国东海常见6种有毒赤潮藻的三维荧光光谱识别技术[J]. 海洋环境科学 2008(03)
- [23].不同氮浓度条件下红色赤潮藻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特征[J]. 海洋与湖沼 2019(02)
- [24].2012年大规模米氏凯伦藻赤潮前后年份春季福建沿海温盐及环流结构对比[J]. 海洋与湖沼 2019(03)
- [25].基于赤潮控制要素识别的近海富营养化压力指数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9(03)
- [26].2012年至2017年广西区海域赤潮及水华发生趋势研究[J]. 科技资讯 2019(08)
- [27].秦皇岛海域赤潮发生情况及分析[J]. 河北渔业 2019(08)
- [28].海南岛近岸海域赤潮的时空与生物特征[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9(04)
- [29].海洋在线监测浮标在赤潮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18(05)
- [30].一株桑沟湾赤潮藻的分子鉴定[J]. 海洋科学 2012(04)
标签:生态位论文; 生态幅论文; 东海原甲藻论文; 球形棕囊藻论文; 尖刺拟菱形藻论文; 温度论文; 盐度论文; 光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