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损伤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铃薯,品质,高光谱,低温冷冻
损伤响应论文文献综述
邹志勇,吴向伟,陈永明,别云波,王粒[1](2019)在《低温冷冻和机械损伤条件下马铃薯高光谱图像特征响应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了低温冷冻和机械损伤条件下马铃薯高光谱图像特征响应特性研究。采用卓立汉光公司Image~λ"谱像"系列高光谱相机获取完好的、低温冷冻和机械损伤条件下的光谱波段范围为387~1 035 nm的马铃薯高光谱图像;截取校正后的像素尺寸大小为60×60的马铃薯高光谱中部完好的图像并计算该区域平均反射率值;冻伤的马铃薯样本的反射光谱曲线在440, 560和680 nm附近有明显吸收峰;机械损伤样本在560和680 nm附近有明显吸收峰,在680 nm附近吸收峰谷值明显低于冻伤样本;完好的马铃薯样本反射光谱曲线相对较为平滑,在560和680 nm附近未见明显吸收峰;撞伤样本在440, 560和680 nm附近存在吸收峰,而在410 nm附近有一个明显的反射峰。四类马铃薯样本的反射光谱曲线特征峰值表现出一定的指纹特性,因而可以被用于后续品质特征检测分析使用。由于仪器或检测环境、光照强弱等因素影响,光谱数据中掺杂噪声,因此采用化学计量学预处理方法消除噪声的影响;随机选取70%的马铃薯四类样本的反射光谱作为训练数据,剩余的30%作为测试集;接着,利用极端梯度提升算法、类型提升算法和轻量梯度提升机算法来获取马铃薯高光谱图像的有效特征波谱,减少高维海量高光谱数据对后续品质分类模型的影响;最后,将提取到的有效特征波长构建马铃薯品质判别模型。在建立的分类模型中,使用的轻量梯度提升机+逻辑斯蒂回归达到最高的判别精度98.86%。该研究为将来高光谱图像成像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加工过程中马铃薯品质有效监测与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李静,陈健云,徐强,顾太欧[2](2019)在《基于强震响应过程信息的大坝损伤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坝遭遇强震后的破坏程度诊断是大坝安全评价的重要问题,大坝在强震中的损伤发展过程和发展路径破坏过程对于大坝安全评价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利用大坝在强震过程中的响应时程数据,对损伤部位、不同部位发生初始损伤的时间次序以及损伤程度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相关性分析进行识别的思想和技术,提出了基于移动时间窗的初始损伤时刻识别的阈值指标。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和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移动时间窗的损伤预警指标可以清晰识别出初始损伤时刻,并且利用小波变换将信号分解为不同频带上的信号值来检测信号的奇异点,还可判断结构的损伤位置及不同部位发生初始损伤的时间次序。(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21期)
李明超,张佳文,张梦溪,闵巧玲,史博文[3](2019)在《地震波斜入射下混凝土重力坝的塑性损伤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南强震区建设有大量混凝土坝,复杂地形条件下地震波入射角度对混凝土坝动力响应影响较大,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以线弹性模型为主,在合理考虑坝体的真实破坏状态方面存在局限性。本文以Koyna混凝土重力坝为研究对象,建立叁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了基于黏弹性边界的地震波动输入方法,结合塑性损伤模型分别分析了地震P波和SV波斜入射下坝体的动力响应,并提出地震破坏评价模型对震后坝体损伤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地震波入射角度及波型对坝体动力响应影响较大,P波入射下位移应力和损伤在60°时达到最大,SV波入射下在0°时达到最大,证明了考虑地震波入射角的必要性;采用塑性损伤本构结合损伤评价指标合理地反映了坝体破坏程度,并针对薄弱地区提出抗震设计改进。因此,在同类型工程的安全评价中应该综合考虑地震波斜入射和筑坝材料的非线性特征。(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田慧[4](2019)在《活性氧响应性高分子材料和多功能可注射水凝胶用于脊髓损伤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脊髓损伤(SCI)可引起患者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或永久性残疾。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主要领域:神经保护和神经再生。神经保护疗法侧重于阻止继发性损伤的进一步发展,而神经再生疗法则侧重于通过修复断裂的脊髓神经回路来恢复受损或失去的功能。大量的研究报告显示活性氧(ROS)在脊髓损伤后过量产生,并在继发性损伤的级联反应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清除ROS可以防止或减轻SCI后的继发性损伤。为此,本论文首先设计合成了一系列ROS响应性的高分子材料,并研究其氧化响应性性质及用作活性氧响应性药物载体的潜力。将其中一种活性氧响应性的材料制备成脂质聚合物纳米粒子探索其脊髓损伤后清除ROS的神经保护治疗效果。同时,针对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存在的多重再生障碍,设计、制备了一种同时担载神经干细胞、西妥昔单抗和FTY720药物的多功能可注射水凝胶,系统研究了其在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作用。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设计合成了一种用苯硼酸频哪醇酯连接的ROS响应性PEG化脂质材料mPEG2k-PBPE-DSA。首先通过Passerini反应合成了含有苯硼酸频哪醇酯的末端带有炔基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衍生物mPEG2k-PBPE-alkynyl,然后与迭氮化双硬脂酸甘油酯(N3-DSA)通过Cu(Ⅰ)催化的点击反应,制备成具有H2O2响应性的mPEG2k-PBPE-DSA。在含有 H2O2 的水溶液中,mPEG2k-PBPE-alkynyl 可以被H2O2氧化,并且氧化程度随H2O2的浓度增加而加快。基于原位1HNMR和质谱分析,证明了 mPEG2k-PBPE-DSA的氧化断裂机理。另外,mPEG2k-PBPE-DSA可以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稳定的纳米胶束。该胶束可以被MCF-7细胞内吞,对巨噬细胞RAW264.7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DLS结果显示H2O2条件下mPEG2k-PBPE-DSA纳米粒子的粒径逐渐减小,证明该纳米胶束可以在H2O2存在时被氧化最终解体。此外,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表明担载尼罗红模型药物的纳米粒子能够实现药物的氧化响应性控制释放。上述实验表明,mPEG2k-PBPE-DSA有望用作活性氧响应性纳米药物载体。(2)将1,4二噻烷结构引入聚氨基酸侧链,合成了一种新型ROS响应性聚氨基酸材料。首先,通过缩合反应制备1,4-二噻烷修饰的L-谷氨酸酯(DTG),并合成相应的α-氨基-N-羧基内酸酐单体(DTGNCA);再利用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5k-NH2引发开环聚合,合成具有1,4-二噻烷侧链的聚谷氨酸嵌段共聚物mPEG-b-PDTG。该两亲性聚合物在水环境中自组装成球状纳米粒子。用DLS,红外和浊度实验研究纳米粒子的H202响应行为。结果显示,在H202水溶液中,1,4-二噻烷的硫醚结构被氧化成亚砜,从而使聚合物由两亲性变成亲水性,导致纳米粒子解体。纳米粒子的氧化速率随H20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而无H2O2存在时,纳米粒子保持稳定。同时,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表明担载尼罗红模型药物的纳米粒子能够实现药物的氧化响应性控释。上述实验表明,含1,4二噻烷侧基的聚氨基酸材料有望用作ROS响应性纳米药物载体。(3)开发了活性氧响应性脂质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活性氧清除剂,以减轻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采用简单的硫醇-炔点击聚合法制备了一种高密度硫醚基聚合物,即聚丙二醇(甲硫基)乙酸酯-乙二醇二(β-巯基丙酸酯)[poly(PMT-co-EGDM)],并用卵磷脂(lethicin)和 PEG-DSPE 的混合物进一步包封,形成活性氧响应性脂质聚合物纳米粒子,称为PELPNPs。体外实验表明该PELPNPs能清除过量产生的ROS,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免受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PELPNPs通过对神经元和髓鞘的有效保护,减少了损伤面积,明显改善了 SCI大鼠的运动功能的恢复。此外,我们还对PELPNPs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验证研究,而且其在体内外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因此,我们提出的具有ROS清除功能的脂质聚合物纳米粒子在SCI的抗氧化治疗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4)用氧化葡聚糖(o-Dex)和末端肼解的四臂聚乙二醇(4-arm-PEG-NHNH2),通过醛基和肼形成腙键作为交联点,制备出可注射的共价适应性水凝胶Gel4P-hy-D。该水凝胶快速成胶,模量和脊髓组织相似,且有一定的膨胀性和粘附性,适用于受损脊髓处的填充。我们用Gel4P-hy-D水凝胶搭载神经干细胞(NSCs),同时加入促进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西妥昔单抗和抑制胶质瘢痕的药物FTY720,制备成具有多功能的可注射水凝胶(G-N-C-F)。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西妥昔单抗和FTY720对神经再生具有协同作用。将G-N-C-F注射到急性脊髓横断损伤大鼠的损伤部位,验证其对脊髓再生和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证明,植入G-N-C-F的大鼠可以增加脊髓损伤中心的神经元数量,减少胶质瘢痕的产生,促进轴突再生,从而更好的重建受损神经网络,最终有助于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比实验说明多功能的可注射水凝胶的组织修复效果优于单一功能的水凝胶。该多功能的可注射水凝胶为SCI的神经再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用于SCI的临床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11-01)
付朝江,林悦荣,王天奇[5](2019)在《冲击荷载作用下钢框架动力响应及损伤倒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冲击荷载作用下,多层钢框架的动力响应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运用ABAQUS/CAE建立两层两跨钢框架叁维有限元模型,对冲击荷载作用下钢框架的动力响应和损伤倒塌进行研究。采取多点积分算法,控制沙漏,确保结果可靠。以冲击块分别碰撞钢框架的边柱及中柱,研究了冲击速度、冲击质量、柱顶轴压力等参数对钢框架在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的影响,对框架在冲击后的损伤及倒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冲击速度、冲击质量、柱顶轴压力的增加都会加剧钢框架的动力响应;相同冲击动能下,冲击边柱产生的水平位移较大;冲击后,钢框架的变形主要表现为翼缘的扭转和腹板屈曲,以及冲击接触面"刺入式"凹陷变形;根据冲击过程中梁转角的大小将钢框架倒塌发展分为叁个阶段:弹性阶段、塑性和悬链线阶段、悬锁机构阶段,钢框架最终由于梁转角过大和柱失效而倒塌。(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徐子健,南宫自军,李炳蔚,张子骏,余慕春[6](2019)在《一种基于伪速度冲击响应谱的梁结构高应力冲击损伤失效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梁结构是工程领域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梁结构的冲击损伤失效通常是由于应力水平过大导致的材料损伤、断裂等。通过对梁结构的冲击动力学分析,探究了结构应力水平与结构速度响应之间的关系,并引入模态速度系数(Modal Velocity Factor),建立起结构在冲击环境下的速度响应与冲击环境伪速度响应谱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伪速度冲击响应谱的梁结构高应力冲击损伤失效评估方法。对梁结构在冲击环境下的动力学响应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以为工程结构冲击环境适应性设计与试验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田淑侠,朱乾坤,张鹏辉,王双双[7](2019)在《基于动态响应参数的周期性夹心波纹板损伤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周期性夹心波纹板加工和服役过程中存在的脱焊损伤,提出一种基于结构振动特性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运用有限元理论对波纹板脱焊状态下的振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然后基于模拟所得参数,运用中心差分法计算振型曲率,最后用曲面光滑算法拟合未脱焊的振型曲率,将损伤振型曲率与拟合的近似未损伤振型曲率相结合建立损伤识别指标;曲率模态变化率法是在对模态参数第一次求导得到振型曲率的基础上对振型曲率求导,从而对损伤进行辨识。同时还应用二维连续小波变换的空间局部化性质进行损伤分析,通过二维连续小波变换得到小波系数,建立损伤识别指标。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振动特性的曲面光滑算法、曲率模态变化率法和二维连续小波变换均可识别脱焊损伤的位置和数量,并且叁种方法均不需要原始未损伤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张杰,赵泞,刘吉涛,吕志军[8](2019)在《薄壁钢构件损伤识别的响应面法及应用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薄壁钢结构立柱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模型修正法对构件的异常损伤进行了识别。在有限元仿真的基础上建立响应面的样本集,建立响应面模型以映射模态参数与损伤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优化计算。案例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采样方法对于损伤识别的精度有较大影响,1/8中心复合设计方法建立的响应面模型定位更准确,程度误差更小。(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7)
廖斌斌,周建武,林渊,贾利勇,王栋亮[9](2019)在《CFRP层合板低速冲击响应及损伤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FRP)层合板低速冲击力学性能,开展了铺层顺序为[45_4/–45_4]_(4T)的CFRP层合板落锤低速冲击试验。研究了条形冲锤冲击角度和半球形冲锤直径两个影响因素下的CFRP层合板低速冲击力学响应,同时通过凹坑深度和分层损伤面积研究了层合板低速冲击损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条形冲锤冲击角度与层合板表面纤维方向平行时以及以较小直径的半球形冲锤冲击时,最大中心位移和能量耗散较大,凹坑深度和分层面积也较大;在冲锤直径和冲击角度两个单因素变量下,凹坑深度与分层损伤面积成正相关;直径为10 mm的半球形冲锤冲击层合板时,在凹坑区域存在明显的纤维断裂;14 mm和16 mm半球形冲锤冲击时,损伤虽目视可见,但未见明显纤维断裂。(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林,曾玉烨,颜泽峰,祝明桥[10](2019)在《车辆撞击下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动力响应及损伤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LS-DYNA软件对车辆与典型钢筋混凝土桥墩的碰撞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模拟,重点考察了不同边界条件和箍筋直径的桥墩在车辆撞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损伤特征,特别是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典型破坏形态。分析结果表明:①桥墩主要发生剪切破坏,且桥墩底部固定约束位置由地面处下降1 m时,桥墩主要损伤区域将由地面以上1.2 m扩大至地面以上2.5 m;②当桥墩箍筋直径由8 mm增大至24 mm时,桥墩最大水平位移平均降低71.3%;3)上部结构重力作用使得桥墩名义撞击高度范围内受拉纵筋应力大幅减少。综上分析,非线性有限元法对车辆与钢筋混凝土碰撞的模拟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3期)
损伤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坝遭遇强震后的破坏程度诊断是大坝安全评价的重要问题,大坝在强震中的损伤发展过程和发展路径破坏过程对于大坝安全评价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利用大坝在强震过程中的响应时程数据,对损伤部位、不同部位发生初始损伤的时间次序以及损伤程度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相关性分析进行识别的思想和技术,提出了基于移动时间窗的初始损伤时刻识别的阈值指标。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和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移动时间窗的损伤预警指标可以清晰识别出初始损伤时刻,并且利用小波变换将信号分解为不同频带上的信号值来检测信号的奇异点,还可判断结构的损伤位置及不同部位发生初始损伤的时间次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损伤响应论文参考文献
[1].邹志勇,吴向伟,陈永明,别云波,王粒.低温冷冻和机械损伤条件下马铃薯高光谱图像特征响应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2].李静,陈健云,徐强,顾太欧.基于强震响应过程信息的大坝损伤识别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3].李明超,张佳文,张梦溪,闵巧玲,史博文.地震波斜入射下混凝土重力坝的塑性损伤响应分析[J].水利学报.2019
[4].张田慧.活性氧响应性高分子材料和多功能可注射水凝胶用于脊髓损伤治疗[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5].付朝江,林悦荣,王天奇.冲击荷载作用下钢框架动力响应及损伤倒塌研究[J].建筑科学.2019
[6].徐子健,南宫自军,李炳蔚,张子骏,余慕春.一种基于伪速度冲击响应谱的梁结构高应力冲击损伤失效评估方法[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7].田淑侠,朱乾坤,张鹏辉,王双双.基于动态响应参数的周期性夹心波纹板损伤识别方法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8].张杰,赵泞,刘吉涛,吕志军.薄壁钢构件损伤识别的响应面法及应用案例[C].第十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2019
[9].廖斌斌,周建武,林渊,贾利勇,王栋亮.CFRP层合板低速冲击响应及损伤特性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19
[10].陈林,曾玉烨,颜泽峰,祝明桥.车辆撞击下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动力响应及损伤特征[J].振动与冲击.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