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流的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技术研究

基于工作流的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空间信息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空间数据海量、异构分布、处理复杂、计算密集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空间信息广泛共享和应用的因素;空间信息服务(Geo-spatial Web Service,GWS)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分布、异构环境下的空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问题,是分布式空间信息应用的趋势,也是新一代GIS技术的要求。不断丰富的空间信息服务使得通过集成已有服务的功能来提供新的增值服务成为一种重要的空间信息应用构造模式,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技术也成为空间信息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围绕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技术展开研究工作,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性成果。但从总体上来讲,目前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技术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聚合的计算框架、模型理论、关键技术等各方面仍不成熟,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当前空间信息服务聚合研究中存在的若干不足,本文重点在基于工作流的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框架、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流程建模和分析技术、空间信息服务QoS模型及应用体系以及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流程执行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1、基于工作流的空间信息服务动态聚合框架:研究了空间信息服务动态聚合和传统工作流应用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空间信息服务动态聚合实现机制、技术体系和参考模型,为研究空间信息服务聚合的关键技术、开发服务聚合支撑平台以及在此基础上构造特定的空间信息服务聚合应用提供了总体框架和顶层指导。2、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流程建模和分析技术:首先基于动态服务聚合流程建模的需求和空间信息服务动态变化的应用实际,从服务聚合的过程维和资源维出发定义了服务聚合流程定义元模型;与之相对应,对基本的WF-net进行扩展,提出服务聚合流程/资源网(WSCP/R-net)作为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流程的形式化描述模型,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基于基本Petri网和工作流网的服务聚合建模方法所不能解决的不确定路径选择和服务的动态变化性问题;从流程结构正确性、数据依赖有效性和资源实现有效性三个方面提出了WSCP/R-net健壮性的概念,明确界定了聚合流程正确性的标准,并对WSCP/R-net模型的健壮性分析方法和WSCP/R-net模型的组合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空间信息服务聚合代数算子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6种聚合流程约简规则,从而可达到优化聚合流程、提高聚合流程执行效率的目的。3、空间信息服务QoS模型和应用体系:从服务本身、网络环境和服务消费者三个层次出发,提出了一个可扩展的空间信息服务QoS模型GSQM,实现了对空间信息服务的度量和评价,并对GSQM不同质量要素信息的客观、公正采集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流程QoS评价方法,有效支持了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流程的执行、监控以及服务选择等操作;针对目前的服务发现模型仅支持服务功能性描述、不能有效满足空间信息服务应用需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支持QoS约束的服务发现模型SDMQ,并对模型的实现框架进行了研究。4、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流程执行技术:针对现有的服务聚合流程描述语言不能有效满足空间信息服务动态聚合流程描述的特点,基于BPEL4WS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流程描述语言SSPL;研究了满足健壮性要求的WSCP/R-net模型向SSPL的转换算法,在此基础上可以满足用户无显式编码来实现空间信息服务聚合应用的目的;研究了服务动态选择QoS全局优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解决服务动态选择QoS全局优化问题的实现算法GODSS。5、基于论文研究成果,设计实现了“空间信息服务聚合实验系统”,并构建了“矿产资源评价”和“城市消防应急响应”两个典型应用案例,对论文所述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基于工作流的空间信息服务动态聚合框架
  • 2.1 工作流与空间信息服务聚合
  • 2.2 空间信息服务群
  • 2.3 基于工作流的空间信息服务动态聚合实现机制
  • 2.4 空间信息服务动态聚合技术体系
  • 2.5 基于工作流的空间信息服务动态聚合参考模型
  • 2.6 小结
  • 第三章 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流程建模与分析
  • 3.1 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流程定义元模型
  • 3.2 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流程建模
  • 3.3 WSCP/R-net 模型验证与分析
  • 3.4 空间信息服务聚合代数
  • 3.5 小结
  • 第四章 空间信息服务QoS 模型及应用体系
  • 4.1 空间信息服务QoS 模型
  • 4.2 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流程QoS 评价方法
  • 4.3 支持QoS 约束的空间信息服务发现模型
  • 4.4 小结
  • 第五章 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流程执行
  • 5.1 空间信息服务流程描述语言SSPL
  • 5.2 空间信息服务聚合WSCP/R-net 模型向SSPL 的转换
  • 5.3 基于QoS 全局优化的服务动态选择
  • 5.4 小结
  • 第六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6.1 总体结构
  • 6.2 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支撑平台设计与实现
  • 6.3 服务注册中心设计与实现
  • 6.4 资源信息服务设计与实现
  • 6.5 应用案例
  • 6.6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成果
  • 7.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撰写和发表的主要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与本课题相关的科研项目
  • 附录A 城市危机应急处理SSPL 流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VLAN聚合技术的以太网设计[J]. 计算机与网络 2020(05)
    • [2].可控聚合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 [3].探讨载波聚合技术的发展现状[J]. 通讯世界 2016(11)
    • [4].高效频谱分割与聚合技术的FPGA实现[J]. 舰船电子工程 2020(02)
    • [5].移动测试终端载波聚合技术的开发与实现[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13)
    • [6].基于带宽压缩的载波聚合技术[J]. 无线电工程 2017(10)
    • [7].一种异系统载波聚合技术[J]. 电信网技术 2014(03)
    • [8].应用在数字出版中的聚合技术[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12)
    • [9].爱立信使用载波聚合技术演示TD-LTE Advanced[J]. 电信网技术 2012(11)
    • [10].载波聚合技术专利态势及风险分析[J]. 电信网技术 2016(05)
    • [11].基于认知无线电的载波聚合技术[J]. 电视技术 2016(04)
    • [12].爱立信使用载波聚合技术演示TD-LTE Advanced[J]. 电信技术 2012(11)
    • [13].防丁二烯端基聚合技术的应用[J]. 辽宁化工 2017(08)
    • [14].4G移动通信技术-载波聚合技术部署[J]. 中国新通信 2017(18)
    • [15].VLAN聚合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 科技传播 2010(16)
    • [16].智能聚合技术在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11)
    • [17].基于播客的教育应用探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08(11)
    • [18].网络信息资源聚合技术及其标准化分析[J]. 中国标准化 2018(02)
    • [19].聚合技术与新闻版权的变化[J]. 中国出版 2016(21)
    • [20].载波聚合技术的发展现状[J]. 明日风尚 2016(15)
    • [21].基于载波聚合技术的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容量测试[J]. 通信电源技术 2019(05)
    • [22].三载波聚合技术研究与试验分析[J]. 移动通信 2018(05)
    • [23].国外氯乙烯聚合技术研究进展[J]. 聚氯乙烯 2008(11)
    • [24].VLAN聚合技术在江阴广电社保监控专网中的应用[J]. 中国有线电视 2016(08)
    • [25].LTE载波聚合技术“崭露头角” 2014北京通信展“必看”[J]. 通信世界 2014(26)
    • [26].受控聚合技术(CPT)合成新的润湿分散剂[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0(10)
    • [27].探讨TD-LTE载波聚合技术[J]. 通讯世界 2016(18)
    • [28].载波聚合技术在4G+网络中的应用研究[J]. 电视技术 2016(09)
    • [29].几种内容聚合工具的在线学习应用研究[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06)
    • [30].载波聚合技术在LTE-Advance中应用[J]. 信息通信 2014(11)

    标签:;  ;  ;  ;  ;  ;  

    基于工作流的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