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研究在美中国留学生与美籍指导教师交流时双方的跨文化交际顾虑。研究目的包括:(1)找出双方在教学环境中的交际顾虑并加以界定;(2)比较双方交际顾虑的异同并分析其产生根源;(3)探讨培养中国留学生及美籍指导教师跨文化交际敏感性的有效策略,以帮助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顺利完成学业。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已被公认为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变量,而国际留学生与其求学所在国指导教师的交流也相应成为影响国际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国际教育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人们对于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给与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各种族间人口的频繁流动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特别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多元文化的发展。毋庸置疑,这种文化多元现象对于国际教育来说意义深远。美国高质量的教育及和谐的多元文化氛围使其成为大多数国际留学生求学首选目的国。虽然国际留学生的到来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但他们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为困扰这些留学生的问题之一就是同美籍指导教师在教学环境中的互动交流。以往研究主要探讨了以下四种影响双方互动交流的因素: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新型师生关系模式以及学生自身的不同特征。福勒(Fuller)(1970)的研究表明,能够激励并确保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有效教学的方法是有针对性地提供消除学生顾虑的学习策略及指导方案。考虑到本研究主要涉及跨文化交际层面,本论文把这一顾虑概念引伸为跨文化交际顾虑概念,并从跨文化交际层面分析在美中国留学生与美籍指导教师在教学环境中的交际顾虑。福勒于1969年建立了用以考查教师顾虑的模型。在该模型理论基础上,斯戴顿-斯班瑟和柏赛特(Staton-Spicer & Bassett)于1979年建立了交际顾虑模型。交际顾虑模型包括三个方面:自身作为交际一方的顾虑;完成交际任务的顾虑以及自身交际对他人产生影响的顾虑。本研究借鉴交际顾虑模型及以往研究成果,结合交际顾虑表述问卷(Staton-Spicer & Bassett, 1979)及教师交际顾虑量度表(Staton-Spicer, 1983; Bauer, 1992)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并对问卷收集的各类信息进行了科学处理和统计分析。此外,作为问卷调查的后续,本研究还设计了一系列访谈以获得更深层次信息。数据采集工作在美国路易维尔大学完成。该校107名中国留学生及49名美籍教师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10名中国留学生及6名美籍教师接受了后续访谈。由于种种原因,接受访谈的人数比预期的要少,但访谈依然提供了许多十分有价值的信息。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留学生及美籍指导教师均对其英语语言能力及课堂交际行为持有较多顾虑。从交际顾虑模型角度看,多数顾虑可以归于完成交际任务方面。尽管从学生的自我表述内容上看,语言障碍比文化差异产生的交际顾虑要多,但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将文化差异带来的许多交际顾虑归结为语言障碍。而美籍指导教师却对中国留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表现出较高的跨文化交际敏感性。通过对中国留学生及美籍指导教师分别表述的交际顾虑对比发现,中国留学生对其自身交际问题的顾虑远远超过其美籍指导教师。此外,研究还表明中国留学生和美籍指导教师的交际顾虑侧重点有所不同。基于本研究的发现,今后对于国际留学生的语言培训应该以跨文化交际为中心,尽量扩大留学生与目的语文化的接触范围。除留学生以外,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应列在培养计划之内。至于今后的相关研究,建议选取更大的样本及更好的筛选过程,并以调查受试者的实际行为来补充其自我表述所存在的欠缺。此外,交际顾虑模型的跨文化效度也应给以关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辍学(英文)[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7(11)
- [2].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raduate dissert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using 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J]. 中国循环杂志 2018(S1)
- [3].An Exploration of the Current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at the Post-graduate Level in China[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07)
- [4].Physical Chemistry of Molecular[J].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1(01)
- [5].A Qualitative Study on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J]. 校园英语 2014(26)
- [6].伤心的毕业生[J]. 英语文摘 2020(09)
- [7].最小的大学毕业生(英文)[J]. 疯狂英语(读写版) 2020(03)
- [8].女性新闻[J]. Women of China 2008(01)
- [9].恋恋不舍[J].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 2011(31)
- [10].关于研究生院的10个思考[J]. 海外英语 2009(12)
- [11].A Brief Analysis of the U.S. Graduate Admission System[J]. 海外英语 2019(16)
- [12].Information literacy course design based on student survey: The practice of subject librarians at NSL, CAS[J].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2(02)
- [13].研究生和本科生[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3(08)
- [14].天那边(2007)(英文)[J]. Women of China 2008(12)
- [15].Training in translational research for graduate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9(11)
- [16].An Analysis of College-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 Policy in China[J].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5(12)
- [17].Preface[J].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12(05)
- [18].Graduat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 EAP[J]. 海外英语 2015(17)
- [19].软件工程研究生多元化目标培养模式(英文)[J]. 计算机教育 2010(09)
- [20].毕业前夕的迷茫(英文)[J]. 英语沙龙(实战版) 2012(12)
- [21].Innovative Study on Graduate Student Recruitment Work in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J].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8(10)
- [22].Profile of Dr. Xiao-Fan Wang[J].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20(03)
- [23].Practice and Study of Training Model for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in Software Engineering[J]. 计算机教育 2018(12)
- [24].I’ll Do It,Later[J]. Beijing Review 2012(21)
- [25].必修一 Unit 3 Travel journal[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2(27)
- [26].LEARN TO DIALOGUE(1)[J]. 今日中学生 2009(25)
- [27].Rutgers Business School[J]. Beijing Review 2009(14)
- [28].From nuclear submarines to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applying David Marquet's intent-based leadership model[J].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2018(01)
- [29].Professor Dr.-Ing. habil. Heinz Konietzky[J].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5(05)
- [30].Reciprocal Inquiries:Learning About and Learning From the Other in Graduate Education[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