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密度,副处理为10个春小麦品种(系),在开花后,通过对农艺性状以及穗部、茎杆、全株的干物重变化的测定,研究高产类型品种(系)不同生育时期物质积累的动态特征。收获时考种,考察农艺性状并测产,同时对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降落值等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根据产量表现将参试的10个品种(系)分为高产、中产、低产3种类型,并且根据品质的表现把其分为高、中、低筋3种品质类型,其中东01—4489在4个密度下产量均为参试品种(系)之首,其在4个密度下的平均亩产超过了500kg,在密度为600万株/公顷时亩产达到了572.75kg,其产量表现符合黑龙江省春小麦高产要求,同时其品质指标表现在参试的品种(系)中也属于高筋类型,其在4个密度下的平均品质表现分别为:蛋白质含量18.44%、沉降值47.47ml、湿面筋含量44.03%、干面筋含量16.77%、降落值314.33s。 通过对高、中、低产类型的品种(系)间农艺性状特点的比较,可以认为在黑龙江省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穗粒数。在通过调整种植密度,保证收获穗数的条件下,单株的穗粒数的差异是造成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高产类型东01—4489在本试验所设置的4个密度下的穗粒数均在35粒/穗以上,同时千粒重也达到35g/1000粒,因此其产量表现明显优于其它参试品种(系),所以在黑龙江省的高产春小麦类型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在多种密度下其穗粒数应至少在35粒/穗以上,同时千粒重也应大于35g/1000粒。因为穗粒数及千粒重受密度条件影响极大,因此在育种过程中除了对优良亲本的选择外,在世代的选择过程中应当在不同的密度条件下进行,使对密度反应不同的基因型能够真实表达。 通过对高产类型东01—4489的不同时期物质积累动态特征的研究,认为在黑龙江省高产类型的春小麦品种(系)应当具备以下特征:具有较高的花前生物量,其花前全株干物重应当在3g以上;花后穗部干物质积累速率迅速上升,籽粒灌浆期持续时间长,应当在25~30d左右,同时高速灌浆期的速率较高;在生育后期,茎杆的部分干物质可以继续向穗部转移,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根据黑龙江省自然条件的特点要求籽粒成熟期较短,即后期快熟,一般应当在5d左右,这保证了其在生育后期避开高温多雨的不利自然条件,保证安全成熟。同时高产类型的品种(系)在收获时生物产量应当不低于5g。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白银市灌区春小麦生产技术规程[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15)
- [2].前期灌溉延迟对河套灌区地膜春小麦生长的影响[J]. 节水灌溉 2020(10)
- [3].高产优质中筋春小麦新品种—武春9号[J]. 麦类作物学报 2016(12)
- [4].农业政策调整下黑龙江省春小麦生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03)
- [5].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06)
- [6].沙坡头区二茬春小麦种植适宜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9)
- [7].优质中筋春小麦新品种——奇春12136[J]. 新疆农业科技 2019(05)
- [8].增温对宁夏北部春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9(24)
- [9].抗病高产春小麦新品种—青麦10号[J]. 麦类作物学报 2020(03)
- [10].连续施氮对春小麦干物质量积累的影响[J]. 现代农业 2019(07)
- [11].春小麦生长特点及栽培管理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6)
- [12].不同土壤含水量下施氮量及施氮时期对西藏春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06)
- [13].滴灌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 农业与技术 2015(01)
- [14].甘肃春小麦第二次绿色革命依托技术——节水专用型新品种[J]. 发展 2015(07)
- [15].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辽春18号[J]. 农村科学实验 2011(04)
- [16].春小麦生长特点、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08)
- [17].寒地春小麦晚播技术的增产效果试验[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1(01)
- [18].春小麦生产常见灾害及抗灾减灾措施[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05)
- [19].滴灌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 新疆农垦科技 2010(01)
- [20].优质抗病春小麦新品种—沈免2135[J]. 麦类作物学报 2010(05)
- [21].春小麦新品种——北麦6号[J]. 现代化农业 2009(05)
- [22].滴灌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 2009(07)
- [23].祁连山区春季冻土深度特征及对春小麦发育期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2)
- [24].弱筋专用春小麦新品种——甘育1号[J]. 麦类作物学报 2009(06)
- [25].春小麦新品种通麦2号[J]. 作物杂志 2008(01)
- [26].榆春五号春小麦的品种优势[J]. 陕西农业科学 2008(02)
- [27].高产抗病春小麦新品种——北麦6号[J]. 现代化农业 2008(10)
- [28].中强筋春小麦新品种宁春43号的选育[J]. 种子 2008(09)
- [29].温泉县春小麦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效果试验初报[J]. 新疆农业科技 2020(02)
- [30].高产、抗旱春小麦龙春18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