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景地区保护与复兴研究 ——以襄阳市习家池风景区规划设计为例

历史风景地区保护与复兴研究 ——以襄阳市习家池风景区规划设计为例

论文摘要

历史上国人利用大自然馈赠的资源和自身的智慧营造了丰富幽美的风景环境,遗留下大量的风景遗产,形成了独特的营造理念与方法,在世界风景园林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深入挖掘中国风景营造的智慧,保护与复兴历史风景地区,对于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景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襄阳市习家池风景区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了襄阳习家池风景地区环境营造设计经验与智慧。通过国内外对历史风景地区保护与复兴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习家池风景区规划设计实践,对保护与复兴的种种难题进行探讨。探讨一种传承历史风景地区规划设计智慧、结合时代需求将之融入现代生活中,促进风景地区的保护与复兴的一种规划设计模式。论文阐述了习家池风景地区概况,理清了习家池风景地区历史发展演变历程,以及习家池历史发展演变的经验。总结了习家池风景营造的环境特征,分析评价了习家池风景地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国内外历史风景地区的保护与复兴理论与案例,提出了习家池风景地区保护与复兴的框架。通过习家池风景区规划设计,试图总结了历史风景地区保护与复兴的基本问题。第六、七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古今中外历史风景地区保护与复兴的研究,特别是深入挖掘历史上风景地区保护与复兴的智慧,形成保护与复兴的框架,进行习家池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习家池风景地区保护与复兴的策略和规划设计方法。其中包括其功能定位、文化结构、空间层次和艺术境界把握与处理,在此基础上,对习家池风景地区的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总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课题的提出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内容
  • 1.4 相关领域研究情况
  • 1.5 研究的目的、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框架
  • 2 习家池风景地区综述
  • 2.1 襄阳市概况
  • 2.2 习家池地区
  • 2.3 自然环境
  • 2.4 历史人文
  • 2.4.1 名士栖居于此
  • 2.4.2 高僧于此传教
  • 2.4.3 孙坚饮恨凤林关
  • 2.4.4 人文雅士游历其间
  • 3 习家池风景地区的历史演变过程
  • 3.1 东汉时期——形成期
  • 3.2 两晋时期——发展期
  • 3.3 唐宋时期——成熟期
  • 3.4 元明清时期——持续期
  • 3.5 近代时期——衰退期
  • 3.6 习家池风景地区发展的历史经验
  • 3.7 小结
  • 4 习家池传统风景环境营造特征分析
  • 4.1 文化特征
  • 4.1.1 文人士大夫文化
  • 4.1.2 佛教文化
  • 4.1.3 三国文化
  • 4.1.4 宗祠文化
  • 4.1.5 小结
  • 4.2 空间形态特征
  • 4.2.1 大山水格局
  • 4.2.2 建筑与山水的空间关系
  • 4.3 艺术特征
  • 4.3.1 大山水自然美
  • 4.3.2 人文美
  • 4.3.3 园林美
  • 4.4 小结
  • 5 习家池风景地区的现状评价及问题
  • 5.1 自然景观现状
  • 5.2 人文景观现状
  • 5.3 资源特色及评价
  • 5.4 存在的问题
  • 6 历史风景地区保护与复兴基础理论研究
  • 6.1 国际历史风景地区保护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研究
  • 6.1.1 相关文件
  • 6.1.2 案例分析
  • 6.1.3 发展趋势
  • 6.2 我国历史风景地区保护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研究
  • 6.2.1 发展历程
  • 6.2.2 案例分析
  • 6.2.3 发展趋势
  • 6.3 我国历史上风景地区保护与传承研究
  • 6.3.1 历史上风景地区保护与传承的基本方法
  • 6.3.2 历史风景地区在保护与复兴中的发展
  • 6.3.3 小结
  • 6.4 历史风景地区保护与复兴的基本理论框架
  • 7 习家池风景地区的保护与复兴实践
  • 7.1 习家池风景地区的保护与复兴的意义
  • 7.2 习家池风景地区的保护与复兴的原则
  • 7.3 习家池风景地区保护与复兴的策略
  • 7.4 习家池风景地区的保护与复兴的规划设计方法
  • 7.4.1 习家池风景地区的功能定位
  • 7.4.2 习家池风景地区保护与复兴的文化结构
  • 7.4.3 习家池风景地区的艺术境界
  • 7.4.4 交通组织
  • 7.4.5 绿化系统
  • 8 结论
  • 致谢
  • 参考资料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态知觉理论在景观与绿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襄阳习家池为例[J]. 城市建筑 2020(18)
    • [2].寻芳习家池[J]. 新一代 2015(01)
    • [3].中国私家名园与文化遗产保护——以湖北省襄樊市习家池为例[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08(04)
    • [4].习家池古今(新韵)[J]. 东坡赤壁诗词 2018(05)
    • [5].清水映月习家池[J]. 法人 2014(12)
    • [6].襄阳习家池[J]. 档案记忆 2018(09)
    • [7].中国最早的私家园林——习家池[J]. 襄樊学院学报 2008(06)
    • [8].“习池醉酒”三则[J]. 寻根 2019(06)
    • [9].在习家池看梅[外一首][J]. 诗潮 2014(12)
    • [10].乾隆《襄阳府志》中习家池及堕泪碑诗歌的文化沉思[J]. 荆楚学刊 2018(01)
    • [11].园林遗产保护性开发的文化元素表达——以湖北省襄阳市习家池景区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13)
    • [12].略论李白咏襄阳诗[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08)
    • [13].元、明、清习家池考辨[J]. 襄樊学院学报 2010(04)
    • [14].汉代庄园建筑的特征分析与设计重现——襄阳习家池风景区“怀晋庄园”建筑设计[J]. 华中建筑 2013(06)
    • [15].旅游,郊游,游玩,玩耍……别宅游[J]. 七彩语文(习作) 2015(11)
    • [16].江山留胜迹 岘山叹古今[J]. 湖北旅游 2014(01)
    • [17].襄阳习池与凤林关景区建设初探[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5)
    • [18].唐诗《汉江临泛》鉴赏训练[J]. 读写月报 2020(17)

    标签:;  ;  ;  ;  ;  

    历史风景地区保护与复兴研究 ——以襄阳市习家池风景区规划设计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