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近年来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劳教人员人权保障意识不断增强,如何从法律制度上完善劳教警察职务犯罪预防制度建设成为法律工作者和政法主管部门关注的工作重点。劳动教养管理所要做到依法治所,规范执法行为,首先要求劳教警察能够正确履行职责,切实做到公正、文明执法。目前,劳教警察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有的已严重损害了劳教机关和执法警察的形象。因此,惩治和预防劳教警察职务犯罪,对大力推进劳教场所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劳动教养尚未立法,预防劳教警察职务犯罪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办法》,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作专题研究较少。本文对预防劳教警察职务犯罪专题剖析,就是希望通过阐明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分析研究劳教警察职务犯罪的现状及其原因,总结我国现有劳动教养法律监督机制,进一步堵塞制度缺陷。本文认为,预防劳教警察职务犯罪制度建设的关键,一要完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内部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劳教人民警察的纪律约束和纪检监察工作,完善防范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二要健全监督网络的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廉政监督员制度和所务公开制度,畅通舆论监督渠道;三要加强以人为本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的教育培训,探索和实行人事管理新机制;四要提高民警待遇的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劳教执法权力腐败,促进劳教警察依法、正确履行职务。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劳教人员及其亲属非理性维权行为研究[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9(07)
- [2].结构化团体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实证性研究报告[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9(07)
- [3].封闭式管理模式下重点顽危劳教人员矫治对策思考[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9(07)
- [4].新河劳教所风采[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0(06)
- [5].关于对后劳教生产发展问题的思考[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0(11)
- [6].新河劳教所青年民警队伍现状分析及建设研究[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0(11)
- [7].已感染HIV的吸毒劳教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及相关研究[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1(09)
- [8].共和国60周年监狱劳教纪事[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9(11)
- [9].“罪犯劳教人员震后教育疏导与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在四川召开[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9(08)
- [10].封闭式管理模式下重点顽危劳教人员矫治对策思考[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9(08)
- [11].“罪犯劳教人员震后教育疏导与心理危机干预”专题研讨会综述[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9(08)
- [12].灾区服刑劳教人员震后心理危机及其干预对策[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9(03)
- [13].江苏省方强劳教所五年来所区文化建设回顾[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9(03)
- [14].对劳教人员阻抗及其消除心理机制的研究[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0(03)
- [15].对G省劳教(戒毒)场所安全事故的调查报告[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3(06)
- [16].四川省大堰劳教所2005-2011年民警基本情况调查[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3(06)
- [17].性罪错女劳教人员生存环境及矫治对策研究[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1(05)
- [18].对16名精神疾病劳教人员的实证分析[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0(09)
- [19].男性吸毒劳教人员终极价值观初探——以四川省新华劳教所为例[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4(01)
- [20].开放级劳教人员进入社区矫治的可行性研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3)
- [21].男性吸毒劳教人员职业价值观初探——以四川省新华劳教所为例[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08)
- [22].在劳教人员中开展《弟子规》教育的实践与效果评估[J]. 中国司法 2012(08)
- [23].男性戒毒劳教人员社会支持状况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12)
- [24].非法传销类劳教人员现状分析与矫治对策刍议[J]. 中国司法 2011(10)
- [25].团体辅导对新入所劳教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0(03)
- [26].对抗型劳教人员的管教工作研究[J]. 中国司法 2010(02)
- [27].劳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实践研究[J]. 中国司法 2010(06)
- [28].常习性盗窃类劳教人员矫治防控对策研究[J]. 中国司法 2010(09)
- [29].从促进劳教人员再社会化角度研析劳教人员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向[J]. 中国司法 2012(02)
- [30].未成年劳教人员自我同一性危机及其干预[J].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