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双翅目昆虫论文-富英群,侯咏,王晓杰,李明,王红霞

吸血双翅目昆虫论文-富英群,侯咏,王晓杰,李明,王红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血双翅目昆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蚊,蠓,虻,种群构成,种群动态

吸血双翅目昆虫论文文献综述

富英群,侯咏,王晓杰,李明,王红霞[1](2013)在《中国黑瞎子岛吸血双翅目昆虫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黑龙江省抚远县黑瞎子岛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蠓、虻的种群构成,主要种群的昼夜数量动态。方法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和网捕法采集蚊、蠓、虻。结果在黑瞎子岛采获蚊、蠓、虻37 272只,经分类鉴定,其中蚊科4属10种,优势种群为刺扰伊蚊(94.68%);蠓科2属5种,优势种为刺螫库蠓(84.69%);虻科5属15种,优势种群为骚扰黄虻(29.84%)和土灰虻(23.90%)。不同月份的蚊种组成有所不同。4种主要蚊种昼夜24h的数量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活动时间为刺扰伊蚊24h,叮刺伊蚊在3:00AM~21:00PM,凶小库蚊在6:00AM~20:00PM,中华按蚊在19:00PM~3:00AM;高峰期,刺扰伊蚊在3:00AM和20:00PM出现2次高峰;凶小库蚊在17:00PM,叮刺伊蚊在18:00PM和中华按蚊在21:00PM仅出现1次高峰。6种主要虻种1日活动时间在4:00AM~19:00PM;土灰虻、骚扰黄虻和黑胫黄虻均14:00PM,霍氏黄虻在15:00PM,雁虻在16:00PM,原野虻在18:00PM出现1次高峰。结论此次调查为黑龙江省黑瞎子岛吸血蚊、蠓、虻种群构成、种群动态研究和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期刊2013年01期)

曹勇平,陆年宏,韩招久,谭伟龙,郑剑[2](2011)在《某军事演习区域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某军事演习区域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蠓、虻的种类组成。方法采用CO2诱蚊灯、人帐诱、动物诱和网捕法定期采集各种吸血蚊、蠓、虻,并分类鉴定统计。结果在该军事演习区域共采获3类吸血昆虫6 474只,其中蚊类6属12种,优势种群依次为叁带喙库蚊(35.04%)、致倦库蚊(25.91%)、中华按蚊(18.54%)、骚扰阿蚊(10.17%)、白纹伊蚊(7.11%);蠓类2属11种,优势种群依次为南方蠛蠓(40.62%)、荒川库蠓(27.27%)、端斑库蠓(19.41%)、尖喙库蠓(11.26%);虻类3属6种,华广虻最多,占59.19%,其次为骚扰黄虻,占21.25%。结论蚊、蠓、虻是某军事演习区域主要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虫威胁较大,吸血昆虫的防治必须要采取以蚊虫防治为主的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期刊2011年06期)

王旭,刘国平,任清明,王峰[3](2010)在《乌苏里江流域吸血双翅目昆虫种类的分布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流域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蠓、虻、蚋的种类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动物诱、诱虫灯诱和挥网法采集双翅目昆虫。结果在乌苏里江流域2市县采获吸血双翅目昆虫155 468只,计4科13属102种,其中蚊科4属23种,蠓科2属36种,虻科5属35种,蚋科2属8种。虎林市分布91种,饶河县分布86种。结论此次调查为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流域吸血双翅目昆虫的区系分布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期刊2010年06期)

刘国平,邢安辉,任清明,王峰[4](2009)在《黑龙江流域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种类分布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黑龙江流域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蠓、虻的种类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动物诱和网捕法采集吸血昆虫。结果在黑龙江流域5个市县采获吸血昆虫174 842只,计3科9属84种,其中蚊科3属27种,蠓科1属22种,虻科5属35种。大兴安岭亚区(2县)分布75种,其中蚊类25种,蠓类19种,虻类31种;长白山亚区(3县)分布72种,其中蚊类21种,蠓类19种,虻类32种。结论为黑龙江流域吸血蚊、蠓、虻的区系分布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期刊2009年06期)

韩招久,王忠灿,钱万红,贾德胜,龚自力[5](2008)在《东南沿海某地吸血双翅目昆虫的动态与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掌握东南沿海某地吸血双翅目昆虫的数量动态,研究防治对策。方法现场调查、化学防治和驱避保护。结果调查显示当地的主要吸血双翅目昆虫为蚊、蠓和虻;蚊和蠓的数量在5月底至6月初逐步上升趋势。化学防治在雨季的持效性不理想,使用"驱蚊神"涂抹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结论东南沿海的吸血双翅目昆虫的数量较多,使用驱避剂可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期刊2008年06期)

刘增加,宫占威,石淑珍,杨银书,冯晓妍[6](2007)在《青藏铁路格尔木至唐古拉山段的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分布与活动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人帐诱、畜诱、灯诱和网捕等方法研究了青海高原格尔木至唐古拉山铁路沿线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分布与活动规律。结果共发现吸血双翅目昆虫4科8属52种,其中蚊科3属9种,蠓科2属24种,虻科4属10种和蚋科1属9种。优势种在沱沱河地区为沱沱河细蠓,纳赤台地区为沱沱河细蠓和灰股瘤虻,格尔木地区为凶小库蚊、黄背伊蚊、格尔木细蠓、灰股瘤虻、马蚋和乌什蚋。不同海拔高度吸血双翅目昆虫的种群组成不同,分布差异明显,密度指数高低相差悬殊,呈海拔递增其种类组成由复杂逐步转入简单且数量逐步增大的独特高原分布特征;生态习性在不同地理、海拔高度中蚊、蠓、虻、蚋虫的种群组成、密度指数、飞舞时域、觅食规律和活动高峰不同,均以白天活动为主,夜间不见飞舞,其中库蚊和库蠓的活动主要在早晨和傍晚,伊蚊、细蠓和虻、蚋虫活动主要在白天的10∶00~18∶00时。格尔木地区全年蚊、蠓、虻、蚋的活动主要在4~10月,活动猖獗期蠓虫为5月,蚊虫为6月,虻、蚋为7月。本研究初步掌握了青海高原格尔木至唐古拉山铁路沿线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种群组成、地理分布和活动规律,给青海高原格尔木至唐古拉山铁路沿线蚊、蠓、虻、蚋类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翟士勇,黄钢,董建臻,王喜明[7](2006)在《我国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区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我国不同生态地理区域内吸血双翅目昆虫的种类分布、吸血双翅目昆虫区系和虫媒病的关系、吸血双翅目昆虫区系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河北省吸血双翅目昆虫区系的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预防和控制虫媒传染病,特别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虫媒传染病和生物恐怖事件的发生,提供制定防控媒介昆虫预案的基本资料和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翟士勇[8](2006)在《河北省吸血双翅目昆虫种类调查与区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概述了河北省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区系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描述了吸血双翅目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常用的分类特征。 从河北省范围内采集吸血双翅目昆虫,进行常规分类鉴定并探讨其初步的区系特点。采用相应的分类系统,对分布于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保定市、衡水市、沧州市、廊坊市、唐山市、秦皇岛市、承德市和张家口市等11个地区的吸血双翅目昆虫标本做常规分类鉴定,进行区系分析。 试验选择了37个生态采集点,采获目标昆虫4000多只,并制作成标本。共记载蚊、蠓、虻、蚋、白蛉等吸血双翅目昆虫5科15属57种。其中18种属于河北省新记录,分别是蚊科的黄色曼蚊Mansonia ochracea Theobald,1903,刺痛伊蚊Aedes excrucians Walker,1856,黄背伊蚊Aedes flavidorsalis Luh et Lee,1975,丛林伊蚊Aedes cataphylla Dyar,1916,灰色伊蚊Aedos cinereus Meigen,1818,北京伊蚊Aedos peipingensis Feng,1938,黄线伊蚊Aedes crossi Lien,1967,幼小库蚊Culox infantulus Edwards,1922,环须阿蚊Armigeres annulipalpis Theobald,1900;虻科的触角麻虻Haematopota antennata Shiraki,1932,甘肃麻虻Haematopota kansuensis Krober,1933,朝鲜麻虻Haematopota koryoensis Shiraki,1932,等额麻虻Haematopota hedini Krober,1934,朝鲜虻Tabanus coreanus Shiraki,1932,佛光虻Tabanus buddha Portschinsky,1887;蠓科的台湾蠛蠓Lasiohelea taiwana Shiraki,1913,疲竭细蠓Leptoconops bezzii Noe,1905;蚋科的爬蚋Simulium reptans Linnaeus,1758。 根据现有标本和文献记载,列出河北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名录,收录蚊科40种,虻科46种,蠓科19种,蚋科3种,白蛉科4种,并编制了河北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分属和分种检索表,并进行了初步的区系分析。结果显示,海河平原地区种类是河北省蚊科和虻科昆虫的优势种群,张北一围场高原地区种类是河北省蠓科昆虫的优势种,蚋科和白蛉科的区系尚未调查清楚。 本研究针对河北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本底资料欠缺的现状,在河北省范围内开展吸血双翅目昆虫的种类调查,该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河北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种类和区系分布内容,对预防和控制虫媒传染病,特别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虫媒传染病和生物恐怖事件的发生,提供制定防控媒介昆虫预案的基本资料和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战略意义。 标本现保存在河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6-06-11)

刘国平,李东力,陈春田[9](2002)在《东北中俄边境地区吸血双翅目昆虫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调查结果已知东北中俄边境地区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蠓、蚋、虻4科包括16属135种,其中蚊科4属39种,蠓科2属39种,蚋科2属8种,虻科5属49种。在4科昆虫中蠓科的数量居首位(67.8%)。在江边林缘、江岛和针阔混交林生境中蚊科的数量居多,分别占67.1%、57.1%和46.0%;在白桦林生境中蠓科的数量居多(32.6%)。在春季蠓科的数量最多(80.2%);夏季蚊科和蚋科的数量较多,分别占36.2%和32.5%;秋季蚊科的数量占绝对优势(96.5%)。蚊、蠓为昼夜24h均有吸血活动的类群,一日均有晨、昏2次活动高峰;蚋、虻为白天吸血活动的类群,蚋一日有2次活动高峰,虻一日仅有一次活动高峰。(本文来源于《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2-06-30)

朱礼华,赵彤言,陆宝麟[10](2002)在《吸血双翅目昆虫唾液在虫媒病传播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吸血昆虫叮咬宿主吸血时分泌的唾液中 ,含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因子 ,其中不仅有在吸血过程中防止宿主血液凝集的抗凝血因子、抗血小板凝集因子、舒血管的活性物质 ,而且还有与消化食物有关的酶类如 :淀粉酶类、酯酶类 ,同时唾液在虫媒病传播过程中也起着不可缺少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02年02期)

吸血双翅目昆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调查某军事演习区域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蠓、虻的种类组成。方法采用CO2诱蚊灯、人帐诱、动物诱和网捕法定期采集各种吸血蚊、蠓、虻,并分类鉴定统计。结果在该军事演习区域共采获3类吸血昆虫6 474只,其中蚊类6属12种,优势种群依次为叁带喙库蚊(35.04%)、致倦库蚊(25.91%)、中华按蚊(18.54%)、骚扰阿蚊(10.17%)、白纹伊蚊(7.11%);蠓类2属11种,优势种群依次为南方蠛蠓(40.62%)、荒川库蠓(27.27%)、端斑库蠓(19.41%)、尖喙库蠓(11.26%);虻类3属6种,华广虻最多,占59.19%,其次为骚扰黄虻,占21.25%。结论蚊、蠓、虻是某军事演习区域主要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虫威胁较大,吸血昆虫的防治必须要采取以蚊虫防治为主的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血双翅目昆虫论文参考文献

[1].富英群,侯咏,王晓杰,李明,王红霞.中国黑瞎子岛吸血双翅目昆虫调查研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3

[2].曹勇平,陆年宏,韩招久,谭伟龙,郑剑.某军事演习区域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调查研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1

[3].王旭,刘国平,任清明,王峰.乌苏里江流域吸血双翅目昆虫种类的分布调查[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0

[4].刘国平,邢安辉,任清明,王峰.黑龙江流域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种类分布调查[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9

[5].韩招久,王忠灿,钱万红,贾德胜,龚自力.东南沿海某地吸血双翅目昆虫的动态与防治研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8

[6].刘增加,宫占威,石淑珍,杨银书,冯晓妍.青藏铁路格尔木至唐古拉山段的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分布与活动规律[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7

[7].翟士勇,黄钢,董建臻,王喜明.我国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区系的研究进展[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6

[8].翟士勇.河北省吸血双翅目昆虫种类调查与区系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6

[9].刘国平,李东力,陈春田.东北中俄边境地区吸血双翅目昆虫的调查研究[C].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

[10].朱礼华,赵彤言,陆宝麟.吸血双翅目昆虫唾液在虫媒病传播中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2

标签:;  ;  ;  ;  ;  

吸血双翅目昆虫论文-富英群,侯咏,王晓杰,李明,王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